美联储内部出现罕见“双重异议”,但对市场而言,鲍威尔依旧掌控全局。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尽管美联储对全球经济拥有巨大影响力,但它始终保持着一份罕见的“冷静”。相比其他央行决策者在货币政策方向上时常意见不一,美联储的决策官员们则通常步调一致。然而,在特朗普总统加大对美联储的攻击力度、其关税政策令美国经济面临考验之际,这种“宁静”正在被打破。
7月30日,美联储的两位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与米歇尔·鲍曼对维持4.25%-4.5%的基准利率不变的多数决定投了反对票,他们更倾向于立即降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董事会30多年来首次出现“双重异议”。
这场分歧早有预兆。两周前,沃勒就发表了题为《现在就该降息》的演讲;而鲍曼在6月底也发表了语调偏鸽派的讲话。尽管双方在表达上都用了温和的宏观经济术语,但实质上的争议聚焦在劳动力市场是否趋弱的问题上。鲍威尔认为,目前失业率仍然较低,且通胀高于目标;而持异议者则指出,家庭支出正在减少,私营部门的新增就业也显疲软。
对于经济形势出现不同解读并不罕见,但这些分歧很少在美联储内部真正演变成公开异议。沃勒的投票引发外界猜测:他是否可能成为鲍威尔任期结束后(还有9个月)接任主席的热门人选之一。目前博彩市场给他的胜率为17%。沃勒那场“标题简洁有力”的演讲,很容易被解读为他在向特朗普发出信号——后者一向偏爱简短口号和低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沃勒与鲍曼均是在特朗普上任初期被任命的(鲍威尔同样如此)。鲍曼在2024年也曾投过反对票,当时她的立场更为鹰派,主张不应过快降息——这与鲍威尔本次会后表达的对高通胀的担忧高度一致。在最新政策会议结束后,鲍威尔还特别强调这次分歧的“理性”和“文明”,称这是“一次相当高质量的会议”,其中主张快速降息的论据也“颇具深度”。
尽管高层人事的角力暗流涌动,尽管白宫传出种种强硬信号,市场依旧将鲍威尔视为真正的“掌舵人”。近几个月来,特朗普频频暗示考虑罢免鲍威尔,而“MAGA派”也试图借美联储总部翻修项目超支为借口,推动鲍威尔下台。但上周特朗普罕见地亲赴美联储(据称是“视察工地”)时,市场几乎没有反应。
同样地,在7月30日,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后,投资者依然按照鲍威尔的节奏调整预期。他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中,发言略显鹰派,强调当前的“观望”策略是必要的,甚至表示美联储本可更强硬地应对由关税引发的通胀,比如通过加息。随着他发言的推进,美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上升,股市也随之下跌。
市场对9月下一次议息会议的预期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次政策决定公布前,利率交易员普遍预期9月降息的概率为2/3;而在鲍威尔讲话结束后,这一预期已经下降到不足50%,尽管出现了罕见的“双重异议”。
⸻
当央行的合唱中首次响起不和音,是理性分歧的奏鸣,还是未来变局的前奏?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