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想从近期的一则令人扼腕的新闻聊起,谈一谈绩优主义、反绩优主义,和努力没有用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
4月1日是藤校的放榜日。一个韩国留学生Lucas在这一天结束了他的生命。他是传统意义上的东亚卷王,卷进了美国最好的私立高中之一Andover,是辩论社的活跃成员,小提琴达到演奏水平,SAT接近满分,还是学校高尔夫球队的成员。
然而,他的藤校申请结果,是全拒。他在给妈妈发了一条“I'm sorry”的信息之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04:50 很多人抨击绩优主义,但我想给绩优主义正名。绩优主义认为,最好的大学应当录取成绩最出色的学生,收入最高的职位应当留给最有能力的人才。我认为个人追求这些东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可能最公平的方式就是通过一些能够说得清楚的指标。我个人的经历告诉我,只有一流的大学,才能把学生把人而不是考试工具去看待,才能在专业知识的同时,交给你很多人文、心理学、沟通学方面的事情,而恰恰是这些事情,让我后续的人生受益无穷
11:56 比绩优主义更危险的是反绩优主义:为了“做不一样的事情”而做不一样的事情,是极其危险的。我认识很多哈佛大学毕业的人,似乎他们都格外的追求要做不一样的事情,拒绝庸俗。我认为这与学校的导向有很大的关系。但从结果来说,这让很多很聪明而优秀的人都走了弯路。我觉得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很多人根本没有强大的信念,因为信念一定是在历练中才能拥有的,这时候你让他们去追求“不一样”,是很不负责任的
16:35 那么,我认为这个悲剧的根源,在于“努力了,但没有结果”,该怎么办。事实上,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1. 当你努力了很多次,但总是差一口气的时候,这时候你最好是去寻求外界的second opinion,而不是自己死磕。很有可能是你有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没有人点破你。你的父母的认知无法认识到这一点,而你身边的人又碍于面子,不会告诉你。但很多时候可能就是一个性格上的弱点,或者一个信息差。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2. 当你试图归因但是无解的时候,先继续尝试。人生就像掷骰子,你的努力,只能左右这个“概率”的分布,比如让这个概率从30%提高到70%,但没有什么事情是万无一失的。当你的单次尝试,落到的概率的外面,不妨再试一次。再试一次。当你博弈的次数变多,你接近那个概率的机会也在变大
3. 如果你归因了,也尝试了,但总是被命运背叛。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虚无。对于这一题,我其实也没有更好的解。但我推荐大家去看一个人的纪录片,他叫丁尚彪,是个90年代从上海去日本留学的普通人。他后来发现留学是个骗局,但欠下了一身的债务。于是他在日本做工,因为是黑户,只能一直在底层做最基础的工作。可是他没有放弃,始终把每件事做到最好。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获得了家人的理解与回报。
我觉得坚持和尊严本身,可能就是人生的意义吧。你的品格和故事可能会在你意想不到地方,去影响一个陌生人,去改变别人的轨迹,去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拉你一把。
所以人生怎么会是虚无的呢。
小红书:吉莉安大魔王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