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37分钟
播放:
1,872
发布:
1周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完整讲座】
本期为节选,点击打开收听完整版并附独家音频文字稿,更有数百场陈嘉映老师讲独家收录且均附文字稿。
【时间轴】
00:23威廉斯的基本想法】
02:03 谈谈威廉斯所提的“个人生活蓝图”
10:28 在对功效主义的批评中强调个人完整性
14:24 “无偏私性”与个人完整性之间的张力
27:58 《伦理学限度》中的“实践必然性”
【内容简介】
一场船难发生,一个人优先去救自己至亲的人。这是件合理的事吗?从唯功效论出发,一个人如何论证自己救至亲之人,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从唯道德论出发,一个人如何论证这样做是合乎道德而非出于自私?
伯纳德·威廉斯说:“在有些处境之下,人处在任何辩护和证成之外。”在道德、伦理话题上,唯功效论与唯道德论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能够只求所得总量,而不考虑谁之应得吗?我们能够做出没有自身关切的“无偏私”道德判断吗?为什么威廉斯强调个人完整性?这与“无偏私”又存在哪种张力?
本讲,陈老师借《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阐释了威廉斯对道德主义批评的总线索。提到玛莎·努斯鲍姆对其师威廉斯的批评观点,陈老师也会分享自己的看法,将威廉斯的思考更深进一步呈现给听众。
经典段落
“人不止盼好结果,是盼自己参与了好结果的产生。我们作为个人,作为组织,亲身参与,才是构成生活最实质的东西。”周濂:您在《价值的理由》一书中谈到“虚假观念”时说:“事事都要显得合乎或明或暗的意义才是当代生活的重大疾病。我们倾向于把平平常常、琐琐碎碎的动机欲望上升为观念。”这是您所观察到的当代生活的一个重大病症,这背后关联到什么是良善生活的整体图景,能不能对此稍做一些解释?陈嘉映:现代是一个高度反思的社会,是个反思无所不在的社会。这意味着,无论你做什么,人们都要问你道理何在。以前,我们就这么做了,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嘛,现在就得说得出个一二三来。有益处也有害处,益处大家说得比较多,害处值得特别说一说。伯纳德·威廉斯认为,这种无所不在的反思会威胁和摧毁很多东西,因为它会把原本厚实的东西变得薄瘠。我们是否能够以及在什么程度上以何种方式不陷入过度反思,这是当代生活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常对学生说起这个——因为我正好教哲学、教反思——我会跟学生说,他们要尽可能地去做实际的事。这实际的事什么都包括,包括生产劳动、养孩子、踢足球或打篮球。要靠比较厚重一点的生活把反思托起来,否则,反思会飘起来,我们会飘在反思里。我
跟童世骏不止一次交换过一种忧虑,就是我们教哲学教得起劲,到底是起好作用还是坏作用,自己还没明白呢。-《为现代生活辩护》
【主讲人】
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观》《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等。)
【讲座时间】
2018.9.12
【讲座地点】
未知
【责编】
小赵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翼达
1个月前 上海
0
教授音质有点差啊
翼达
1个月前 上海
0
声音有点空啊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