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我国现有视障儿童超20万,其中85%就读于普通或特殊教育学校。随着国家持续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及助残政策,这一群体的基础生活需求逐步得到保障,但对于视障人士的心理健康、就业困难方面却没有得到保障。科学研究显示,视障群体的感知系统存在显著代偿机制:其听觉皮层活跃度较常人提升30%,触觉辨识速度可达每秒6个点位,这为其在非视觉领域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音乐作为以听觉为核心的艺术形式,成为部分视障儿童探索潜能的重要路径。然而,公众对其能力的认知仍多局限于“被帮扶对象”的刻板印象,忽视其感知系统的特异性优势。本期节目将通过科学视角与真实案例,探讨音乐教育如何赋能视障群体突破生理限制。
在这期播客中,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共同参与此次讨论:鸿声音乐工作室的创始人叶老师将与我们分享他在视障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经验,包括触觉模拟和声音比喻等适应性方法的设计逻辑,以及学员通过音乐突破障碍、表达情感并建立自信的典型案例;视障音乐儿童辉辉将通过音乐学习的个人体验,分享自己在学习音乐中遇到的困难、音乐对情绪表达的独特意义,以及学习音乐带来的自身变化;视障人士音乐老师廖老师则结合亲身经验,分享突破职业困境转型音乐教育者的心路历程,包括基于视障感知优势开发的教学创新方法,以及对当前社会就业支持体系的反思。
当视力成为感知世界的次要路径,音乐为视障儿童开启了另一扇认知自我、对话世界的窗。音乐在此刻既是媒介也是隐喻:每个音符的共振都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无障碍不仅在于物理空间的改造,更在于突破认知边界的勇气。当生命以不同频率振动,我们是否准备好倾听这份独特的声命力?
【本期主播】
Stella
Luna
Kira
【特别嘉宾】
叶老师(鸿声音乐工作室的创始人)
辉辉(正在学习唱歌和架子鼓的视障儿童)
廖老师(视障人士音乐老师)
【锚点时刻】
00:28 介绍本节目,以音乐视角走进视障群体的世界
03:42嘉宾叶老师分享自己教盲童唱歌的契机
04:19 叶老师分享教视障儿童唱歌的困难
10:52接受音乐教育机构的盲童数量不乐观
16:38音乐对盲童辉辉的意义
19:49采访盲童的母亲送孩子学音乐的契机
28:38 嘉宾廖老师分享做视障人士音乐老师的契机及视障人士就业现状
36:27廖老师对于视障学生的创新教学方式
38:40欣赏视障儿童的歌曲,呼吁听众通过唱歌活动更加关注视障儿童的音乐成长及视障人士的就业问题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开头音乐出自b站SoundLAB声音实验BV1e34y1Y7fz
结尾音乐出自b站白色电台BV17DrKYtEw1
【本期节目题图】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