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rain
本期嘉宾:社长
社长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聊了最近对于阿那亚的感受和思考,有吐槽,有担忧,也有期待和热爱。
他之前参与过的节目——
由头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卖了一套阿那亚的房子之后,发现这是我十年里最好的投资》,是之前一期采访谢老师的播客的文字整理,阅读量还挺高😂也许是我的标题党,也许是真的有人在关心,买阿那亚究竟收获了什么。
上周和社长聊了这个话题,后来觉得线上说不清楚,不如见面聊聊吧,所以就有了这一期播客。
社长是阿那亚的二期业主,也是诗社的前社长,现在卸任了,但是我已经习惯这么称呼他了,很亲切。他之前在体制内从事法律行业,之后又自己创业,生活阅历非常丰富,读书观影量也很惊人,每次和他聊天也会收获很多有意思的视角……
这一次,我们聊到了——
阿那亚的过去——"精神家园",很多人因为对生活的共同追求买房,建立了亲密的邻里关系。
然而最近的几年,社区加速商业化进程,也许,也出现了一些我们觉得很遗憾的现象:
阿那亚是不是从"共建社区"滑向"消费景区"了?
小长假满房,入住历史新高,但是品牌倡导的价值观与共识是不是稀释了?
运营从"倾听集体智慧"变为"管理优先",公共参与感减弱?
一些我们关注到的矛盾——
"精神建筑≠精神生活":礼堂、图书馆如果仅仅是打卡点,是否还能滋养真实关系?
"生活方式≠生活本身":过多的流量与网红店,是不是会让人忽略生活本质?
当业主不再关心社区的公共事务,品牌与个体的纽带是不是断裂了呢?
关于“第五消费时代”——
最近我们都阅读了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先生的"第五消费时代",对于创造持久幸福的社会也很认同,其中提到了——
七个S——
Slow(慢生活)——从不停赶路到享受当下
- 慢饮,慢食,慢运动,慢时尚,慢生活
Small(小而美)——从宏大叙事到附近生活
- 打造15分钟生活圈,社区小店代替连锁超市
Sociable(人情味)——从隔着屏幕到见面拥抱
- 打造社区型商业街,让购物和社交自然融合
Soft(人性化)——从欲望满足到情感共鸣
- “用户体验>技术参数”的产品设计,“生活温度>建造速度”的城市建设
Sustainable(可持续)——从即时满足到长期主义
- 古着风潮兴起,让物品在时光流转中沉淀价值
Sensuous(多层次愉悦)——从感官刺激到精神按摩
- 购物不止于功能,兼顾触感、色彩、味道的愉悦感受
Solution of Social Problems(社会责任感)—— 从利润至上到社会关怀
- 养老院里的儿童食堂,咖啡馆里的公益夜校
只是,阿那亚的今天,是不是陷入"第三消费时代"陷阱——用流量活动刺激消费,对构建深层精神认同还那么在乎吗?
商业盈利与价值观传递如何得到更好的平衡,引入商户看重"流量变现能力"是最好的选择吗?
关于人群——
一部分业主寻求精神归属(读书会、戏剧等); 也有很多人追求更好的"消费场景"……如何让大家都得到满足呢?
关于个体的生活——
社长的生活方式——做一个平和的"观察者":接纳多元认知,但坚守独立思考; 回归生活本质:做饭、陪父母、阅读经典,在具体中安顿身心。
Rain——记录真实故事(非营销文案),不要"表演式生活"。
提到的书与人物、名言——
1. 《第四消费时代》《第五消费时代》(三浦展)
2. 《创新者的窘境》《繁荣的悖论》(克里斯坦森)
3.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爱生活本身,胜过爱生活的意义。"
4.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梁晓声)
5. 《倦怠社会》《消费主义的幽灵》(韩炳哲/鲍曼)
6.《闲暇:文化的基础》约瑟夫·皮珀(Josef Pieper)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