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被视作是寒门子弟跨越阶层的途径,也被认为是社会公平的重要部分。正如《劝学诗》云:“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近代化之后,教育更是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推行现代民主政治和公共治理的基石。在几乎所有关于工业化社会的分层与流动模型里,都将教育视作个人获得职业地位的首要机制。这背后都体现着一个重要信念,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家庭经济背景如何,只要靠勤奋学习考上一所大学(特别是一所重点大学),便可以挣脱原生家庭的限制、迈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光明未来。
然而,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教育能够帮助“寒门弟子”进行阶层跨越吗?县域教育遇到的困难与局限是什么?阶层跨越的“偶然”是如何可能的? 背后又付出了什么代价?教育又能够帮助“寒门”走多远?“读书的料”又该如何行走、去向何方?
今天的节目,非常荣幸邀请到来自山东小县城并成功进入上海五角场——考上复旦的知北,他可以被视作县域教育的“偶然成功”案例,是什么塑造了“偶然”?他的纠结与迷茫、割裂又在何方?欢迎收听他的观察与塑说 。
02:30 县城高中生活状态如何?
08:00 县城高中教育模式纠结:努力在应试压力下寻找更多元的教育土壤。
15:15 家庭中什么因素加持“考上复旦”?
20:48 兴趣班的泛滥与中产家庭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纠结。
25:10 从复旦回县城:把过去的一切推翻,重新用理性建构观念与自我规则。
29:50 教育劣势的代际传递:很多人命运般地实现了自己的命运。
34:30 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直觉依赖行为模式与目标掌控行为模式。
40:58 再生:小镇做题家如何在迷茫中探索。
本期主播:kantwyn
本期嘉宾:知北
知北老师是个古典乐迷,所以片头片尾曲均为知北老师精挑细选的古典乐。
片头曲:《勃拉姆斯第一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
片尾曲:《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