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二次上台,那句 “让美国再次伟大” 不绝于耳。出人意料的是,连象征美国文化霸权的好莱坞,如今也面临困境,甚至需要政府出台政策 “救场”,试图让电影制作 “回流”。然而,好莱坞的这一 “复兴梦”,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为扭转好莱坞的行业颓势,2025 年 1 月,特朗普任命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梅尔・吉布森和乔恩・沃伊特等业内人士为驻好莱坞 “特别大使”。他们计划向特朗普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对基础设施投资、职业培训、税法变更等联邦层面的激励措施。比如调整美国税法第 181 条,延期并提高影视制作加速扣税上限,将加州电影和电视税收抵免计划金额增加一倍以上,针对建设摄影棚等长期金融投入提供税收激励等。制片人保罗还计划将三部新片制作从海外转回加州,并在洛杉矶投资摄影棚。

但好莱坞的衰落是不争的事实。过去十年,全球影视制作呈现从好莱坞单中心向国际多中心转移的趋势。洛杉矶的影视制作量近十年暴跌近 40%,自 2022 年以来,行业就业岗位减少了 25%。疫情冲击使好莱坞制作停顿,给了其他地区追赶的机会;2023 年的大罢工更是打破了外界对加州影视产业链稳定性的预期。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影视产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影视制作。加拿大提供 35% 的可退还税收抵免,匈牙利给予 30% 的现金退税,新西兰为大制作提供 20% 的现金补助,保加利亚提供 25% 的返利并允许在历史名胜拍摄。这些国家不仅利用独特景观吸引拍摄,还努力完善产业链,在本国完成剪辑等后期制作。此外,韩国、阿联酋等国在虚拟制作和 AI 化后期制作方面加大投入,减少了对好莱坞传统基础设施的依赖。通过在这些成本较低、有补贴的国家拍摄,电影制作人可节省 20%-40% 的费用。在全球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下,2022 年全球故事片产量仅比疫情前低 5%,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影片产量同比增长 34%,印度等国的影视产业发展迅速。
特朗普政府的 “救市” 计划,面临着诸多挑战。美国国内各州之间减税政策混乱,加州提出的税收抵免计划与加拿大等国的补贴预算相比差距明显。而且,美国与欧盟在《视听媒体服务指令》合规问题上存在争端,特朗普暗示的贸易报复措施,加剧了美国与欧洲、亚洲的紧张关系。此外,影视制作 “去中心化” 已成为结构性调整趋势,“联合制作条约” 让影片制作回流美国变得更加复杂。
电影不仅是商业产品,更是文化载体。各国对电影产业的补贴,除了商业考虑,还旨在提升本国 “文化软实力”,防止 “文化入侵”。流媒体平台的普及使内容创作更加民主化,全球电影节也为国际制作内容的融资和发行提供了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电影行业的去中心化。
好莱坞曾经凭借 “文化霸权” 躺着 “倾销” 文化产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特朗普政府力推好莱坞复兴,反映出对 “文化和经济主权” 的担忧,但只靠税收优惠等政策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实现好莱坞的 “新黄金时代”,需要在经济实用主义与创造性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而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