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曾奇峰的心理课》,作者:曾奇峰 主播:紫玉
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这句话是自体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说的。
很多父母问的与育儿有关的问题,都与怎么做有关。假如有一本包含所有“怎么做”的书,你全部按照书上说的做,还是有可能会制造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而人格健康的父母,根本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却可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什么人”指的是父母的人格,那么,具备何种人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呢?
有很多说法,比如好玩的人、健康自恋的人、粗心而阳光的人等。我们这里说个新的:清爽的人。这样的人的特点是:在关系中边界清楚,不黏黏糊糊;能够自得其乐,不太依赖他人;处理事情果决,不拖泥带水;尊重他人的边界,不搞模糊不清的关系;等等。
如果你问,怎么达到清爽的人格境界呢?
时间码:
00:00:02 - 00:00:06
教育的核心在于父母的人格影响孩子教育结果。
00:00:28 - 00:00:49
主播介绍:马紫玉,家庭教育指导师、潜意识心理治疗师。
00:00:49 - 00:01:10
孩子行为问题常反映父母观念,需自我成长而非只纠正孩子。
00:01:11 - 00:01:27
分享文章《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作者曾奇峰。
00:01:28 - 00:02:10
父母人格比育儿方法更关键,健康人格可培养健康孩子。
00:02:10 - 00:02:47
“清爽”人格特点:边界清晰、果决、尊重他人、不依赖。
00:02:49 - 00:03:28
培养清爽人格的三种途径:
训练觉察能力。
与人交往,松动僵化人格。
接受精神分析。
00:03:28 - 00:04:10
精神分析案例:诺贝尔奖得主雅克杜波谢、教皇方济各受益于分析。
00:04:12 - 00:05:08
父母未处理创伤可能阻碍孩子成长,如视孩子成长为抛弃。
00:05:08 - 00:05:55
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禁止游戏或将其视为奖励损害成长。
00:05:56 - 00:06:45
父母过度控制(如禁止插嘴)压制孩子能力,造成心理伤害。
00:06:49 - 00:07:32
过度控制导致双重束缚,可能引发严重精神障碍。
00:07:33 - 00:08:44
小事累积影响大,父母需反思行为,初始条件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00:08:45 - 00:09:32
父母潜意识可能传递童年痛苦,出于爱却不健康。
00:09:33 - 00:10:37
父母未觉察的屈辱感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学习被赋予负面意义。
00:10:45 - 00:11:58
家族创伤(如重男轻女)代际传递,影响孩子发展。
00:12:02 - 00:12:38
理想家庭环境:性别平等,父母分权,避免一方独断。
00:12:39 - 00:13:28
父母对自身失望可能导致对孩子严苛,需自我满足而非依赖孩子成就。
00:13:29 - 00:14:37
父母应有独立生活,不以牺牲姿态对待孩子,避免隐性交易。
00:14:42 - 00:15:48
父母不耐烦反映人格独立性不足,影响与孩子相处。
00:15:50 - 00:16:51
完美主义父母可能损害孩子创造力,适度缺点有益成长。
00:16:54 - 00:17:38
父母焦虑投射可能损害孩子能力,导致社交退缩。
00:17:40 - 00:18:30
信任是父母给孩子的最佳礼物,缺乏信任反映父母自我怀疑。
00:18:31 - 00:19:25
尊重孩子隐私(如不看日记),不理解孩子源于不愿理解。
00:19:27 - 00:20:49
代沟是情感隔离借口,人性未变,父母应主动理解孩子。
00:20:50 - 00:22:30
父母快乐生活是给孩子的礼物,过度强调某事可能适得其反。
00:22:31 - 00:23:04
对孩子错误延迟反应,避免孩子以错误调动父母情绪。
00:23:06 - 00:23:29
心智化:视孩子为心理存在,需爱、信任、自由与独立。
00:23:31 - 00:24:19
改编鲁迅名言,警醒父母阻止创伤代际传递。
00:24:20 - 00:24:31
精神分析目标:让孩子不后悔来到世界。
00:24:32 - 00:27:46
结束
BGM:Konrad Hünteler-Flute Sonata in C Major, BWV 1033-3. Adagio
结尾曲:Billie Eilish-Therefore I A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尹建莉父母学堂 所有的育儿问题这儿都有答案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