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4分钟
播放:
2,143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不少父母都听说过棉花糖实验,也有不少父母希望通过类似棉花糖实验中的情景,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延迟满足的锻炼。但是,故意不让孩子得到满足,真的能够培养出自制能力极好的人么?


01:44 有时候,我们看似给出选择,但其实并没有给出选择的自由。


03:53 延迟满足的定义


04:44 延迟满足是能力,不是方法。


06:15 延迟满足的正确理解方式。


06:44 棉花糖实验中,孩子能够更长延迟满足的因素。


07:50 孩子的“耐心”与对成人的信任,生活的环境以及过往的生活经验有关。


11:07 培养延迟满足的起手式该怎么做?


11:29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要不断累积孩子对你的信任,给出稳定的可靠的约定和体验。那么即便孩子不太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也会信任你的要求。


14:09 延迟满足的能力会慢慢地迁移到各种事情上。


15:00 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时候并不是冲着问题本身去,而是把各种条件因素都去发展好,满足好了以后,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


15:46 有一个好的自我调整能力需要具备的内容。


16:29 对孩子不要过于严苛要求,毕竟很多时候其实成人也不太能做到。


16:59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一定要刻意训练,日常很多时候的行为中孩子已经在学习了。


18:24 让孩子更好地等待需要注意的内容。


19:37 孩子对于“等一等”这个时间概念的具体案例。


21:20 与孩子解释的重要性。


23:14 其实,解释对于成年人也是同理。


23:42 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内容很重要。


25:16 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其实都是可以实施的。本身没有什么好坏。我们应该看重的是这些行为背后,孩子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26:34 没有必要刻意压抑来“锻炼”什么。


29:02被潜在的“担心”驱动的父母,总担心孩子太轻易获得什么了以后,就失去了自控能力了。


30:16 即便我们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并不能代替他去认识,体验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31:27 孩子最终是要他自己去选择和生活的。


31:39 自我控制能力是建立在拥有了自主的认识,有自主权,有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才会慢慢发展出来的。


33:22 只有孩子自己的认识改变了,他的行为才会改变。而不是通过时时刻刻的限制。


33:48 不要把延迟满足变成一种控制手段。


34:16 当父母代劳了本应该孩子做的判断,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得不到训练了。


34:44 通过建立环境,建立“场”,让孩子的能力“滋生”。


35:25 自我控制能力其实是终身发展的,并不是“长大了以后自然会好的”。


36:36 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一个可以短时间,立地见效的事情。而且成长过程中,是由很多失败经验累积总结而来的。


38:18 避免把孩子自己的体验变成了与父母的情感对抗。


39:41 了解孩子的特征,顺应孩子的特征,指定合适的体验。


40:15 避免孩子不断发展应对父母的能力,而不是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41:29 顺应孩子的个体特点,年龄特点等等,来设置合适的交流方式。


41:51 孩子的个性,家庭的氛围构成的具体案例


45:07 如何避免孩子越拿越“贪”?


46:35 怎么让孩子变得可信赖?


46:52 孩子拿到手机,游戏机,怎么不上瘾?


48:28 其实,孩子控制不住,背后是有强烈的本能的需求存在。如果本能需求在其他领域被满足,就不容易出现上瘾的问题。


51:38 如何去关爱孩子,认清什么是爱,什么是控制。


52:55 管教是建立在互相关爱的基础上的。


53:05 一个健康的爱的定义是什么。


54:43 阶段性小总结。


56:59 性格特征是特征,而不是优劣。


57:56 孩子是有分辨父母真实情感的能力的。


1:01:11 孩子识别“假装”行为的实验。


1:02:19 真诚地回应孩子,同时,也要思考技巧。


1:02:44 与孩子的口头较量其实是一种智力和能力的成长,而这种成长会促使孩子更为成熟,更成熟才会更好地自控。


1:04:22 父母在孩子幼年期是拥有“绝对武力”的。所以更需要谨慎地使用。


1:06:13 父母不要怕输,不要怕失去威信。


1:06:36 认可孩子的辩论能力。不是一定要他按照我们父母的“绝对正确”的标准来。


1:07:45 父母对于满足孩子的潜在担心和恐惧。


1:10:25 认清孩子的某些我们“看不过”的行为背后的潜在重要价值。


1:12:00 理解一个理论,卸去一个“任务”


1:13:00 延迟满足是一种能力的呈现,而不是倒逼孩子去达成特定特定的kpi,而并不具备这部分能力。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水荡漾牙痒痒
1个月前 意大利
3
00:52 我们家老大也迷Pokémon 的卡片
小端午dd
1个月前 新加坡
2
陈老师说的这个形容词与动词的区别给我很大的帮助,可能我更应该作为一个观察者而不是一个矫正者。
忘写书
1个月前 意大利
2
最难克服的是恐惧,最难建立的是信任。 - 天怡
小罗lxy
1个月前 湖南
2
不要剥夺孩子体验成长中的锻炼机会,我总是害怕成长中那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担心孩子不能面对,掌控太多,其实是我自己内心的恐惧,现在知道是要调整自己的内心 ,孩子不是我,她有权利去面对自己真实的生活,我能做的只是在她跌倒的时候给予她支持与理解
越来越好_eTJB
1个月前 浙江
2
54:58 真正的爱是让自己和孩子都变得更好。这个我也想到了,同时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踩过的坑又想到了一个点,就是“变得更好”是长时间的一个结果,或者说最终结果,终极目标,而不是说每时每刻都感觉很好。 有时候当我和孩子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可能我们迎着矛盾激烈的唇枪舌战,但是我的目的是表达我自己的想法、对她的关心和期待,以及我能做什么,我想为他做什么,可能我带了情绪(但是不能攻击孩子,就事论事),但是我相信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她能理解这份心意。 就是有时候孩子控制不住自己要干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得承担父母的监护责任。 虽然这些当下彼此都不舒服,但是长远的看,这是让彼此都能成长的事。 事后可以反思迭代自己的方式,但是不能怀疑自己的初心。
紫薇_2V5U
1个月前 黑龙江
2
天怡的自言自语给自己配音的办法挺好,感觉还能解压,我也要试一试哈哈。千万别跟孩子杠上是真理,昨晚练琴我俩杠上了,好在很快我就意识到即使我赢了她也是被迫弹,得不偿失,我就说先别弹了咱俩捏橡皮泥小马去,结果捏完一个,娃就说:妈妈你在这再捏一个你的小马,我去弹琴!
Irene_在路上
1个月前 湖北
1
想起有时候面对三岁多的娃,我妈说的我们这边一句方言,“隔三不如现二”,大致意思是说对于年龄还比较小的孩子,他无法想的那么长远,他会更想选择现在的方案,即使在成人看来未来那个选择获益更多。
Irene_在路上
1个月前 湖北
1
18:55 要和孩子用他听得懂的话去解释,这里很重要,这样孩子能明白到底发生了啥,也有个大概概念
越来越好_eTJB
1个月前 浙江
1
22:54 我觉得听到这里,尤其是天怡讲和灯灯的故事,我想到了掌控感。如果我们把内心里所有的想法告诉孩子,孩子就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有了一定的掌控感,自然更愿意配合。
MsPuriosity
1个月前 浙江
1
延迟满足是自我调整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不是培养自我调整能力的方法。
北国Joyce
4周前 新加坡
1
发现我和陈老师做法一致呀,家里零食都是放过期扔了
北国Joyce
4周前 新加坡
1
觉得我女儿和大宝很像啊,我说给她买个spotify会员,她都说不用。十块钱可以随便买,会用很久
北国Joyce
4周前 新加坡
1
小六生现在听到妈妈今晚可以搂着她还会欢呼雀跃,要讲很久的话都不舍得睡觉。只能说,珍惜这样美好的日子吧
韵文_kIwz
1周前 福建
1
12:26 我家女儿也是和Zack一样,在玩耍,时间到了,我说我们回家把,她也是转身就跟着我走。邻居和朋友不止一次问过我“为什么你家孩子这么听话?这么好商量?”再有一个例子,外出吃饭,桌上有饮料,她自己会说“那我们今天只喝3小杯饮料”,周围人也会觉得孩子怎么会这么懂事?前提是从小我们就经常和她沟通商量,尽可能给她自主权,答应了的事尽全力去做,真的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延迟满足规训养育出来的。
小端午dd
1个月前 新加坡
1
47:51 Zack这里说的太好了,要看到孩子最底层的需求。我娃想要卡是因为交换宝可梦卡就是他的社交生活的大部。
K9喵
1个月前 上海
1
这期内容很赞,从家长的视角探讨、理性思考改变亲子关系,而不像网上一些心理专家、教育专家那样,高高在上地否定家长的教育,也不是一味地只站在孩子的立场帮着孩子说话,引起更严重的亲子对立。转变认知、调整态度,受益匪浅!
sarah94elf
1个月前 上海
0
“某个吃了一半,最后也是丢掉” 虽然丢掉的是某些不太健康或家长不希望孩子吃的东西,但是限制条件里面也存在购买这些东西的经济成本,也许对陈老师来说,为孩子付出这个成本是完全可以负担的。 没有任何压力的。但对我这样的人来说,不是。 当孩子被消费主义裹挟,同学们都玩这个那个,自己也想要,但是家庭经济不允许。在购买之前我就很清楚这个会被浪费掉的商品的价值对家庭收入来说是有影响的。
忘写书
1个月前 意大利
0
1.现在的小朋友幼儿园就开始认男女朋友了,还女为悦己者容,老母亲实在不知道如何对应才好,担心以后会不会越来越严重😂请问能不能来一期相关主题? 2. 多大年纪适合引入金钱观和理财观念?有条件的话要固定给零花钱然后让孩子自己管理吗?还是以考勤制度来?
Liliumbrowni
1个月前 广东
0
请问一下天怡给灯灯看的那个小孩玩游戏上瘾的视频在哪看的?能分享链接或者搜索关键词吗?
最爱水蜜桃
3周前 浙江
0
1:09:50 如果10周岁的男孩还希望时不时家长陪睡,包括异性家长呢?是不是也不需要特别担心,如果他总体OK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