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通往旷野的轨道
女性主义从未完结,新一轮主题月开启。
11月让我们在《万物皆可聊》来聊聊【牛马打工人】。 本月我们将讨论工作与旷野的关系、上岸与打工的选择、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综艺导演独白)、主业与副业的抉择(百万网红养成指南),欢迎听友们持续关注~
本期我们将围绕“人为什么要工作”进行讨论,是为了赚钱、得到认可还是实现自我价值呢?工作为什么会让我们产生压力和焦虑?面对工作的焦虑我们可以怎么化解?希望听完本期的你们能够找到解法。也愿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早日找到人生说明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下期预告:三次拒绝上岸,TA后悔了嘛?关于上岸那些事儿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尼采
「觉醒的人只有一个目的,找到自己,成为自己」——黑塞
【Timetable】
0:00 OP: Fry's Dream - AKMU 乐童音乐家
你说 那只鹅也会跃过高墙
朝着天边腾飞而去
你说蜗牛
也在那辽阔汹涌的大海尽头 留有梦想
让我莫要再慢慢悠悠 快点动身逐梦
抓紧时间 哪怕借他人之梦去尽情畅想
请不要强迫我
这并非是我要走的路
请不要将你那久藏褶皱的梦 施加于我
我想 倒不如顺其自然地活
人人都眼巴巴地望向高处时
我只愿追随 自己的浪潮
Flow flow along flow along my way
我宁可压得紧紧实实
若是将我催促
就好似躺在温热米饭上沉睡的
那软绵绵的煎蛋般 尽显慵懒
1:18 本期主播:莉亚(@Cece和Lia莉亚)、点心(@汤包点心)
1:31 本期介绍
3:52 工作、自我与旷野
4:05 点心和莉亚的工作经历介绍:以兴趣为工作、换岗、滤镜破灭,一段理想到现实的蜕变。
9:05 找工作的渠道:boss直聘网、行业公众号、公司/企业招聘小程序、强关系与弱关系(社交、内推等)
🌟求职小提示:根据岗位与公司修改简历!
12:16 核心问题:人为什么要工作?
点心:(叹气)工资、社交
13:37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延伸——结合工作
1)生理需求:是级别最低、最急迫的需求,属于基本需求。如:食物、水、空气、睡眠。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求食物时,会不择手段的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2)安全需求:属于基本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身体健康以及有自己的财产等与自身安全感有关的事情。
·缺乏性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徬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3)社交需求:属于心理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
4)尊严需求:属于心理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严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严需求的特征:变得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
5)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著,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
18:10 工作是通过社会互动去了解自己内心需求的行为与途径。
18:37 工作中感受到了哪些情绪呢?(通过情绪去了解内心需求)
正向情绪:幸福感(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时)、成就感(满足尊严需求时)、安全感(满足安全需求时)
负向情绪:压力(同辈间、长辈施与、社会环境与文化)、焦虑
(注:正负向以开心为指标)
24:20 对于完美、极致的追求转化为压力与焦虑,勇攀高峰带来的阈值增加。
25:24 《头脑特工队2》控制主角大脑的情绪——焦焦(Anxiety焦虑)
26:42 为什么人总是焦虑——【镜中我】
“镜中我”也叫“社会我”,只有通过传播,通过互动,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形成“镜中我”。在库利的著作中,传播是“镜中我”形成过程中“唯一”的关键要素,没有传播,人际关系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办法形成“社会我”。
库利认为“镜中我”形成有三个阶段:
1)我们所感觉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2)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的行为的判断,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三、3)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29:20 【镜中我】对于完美、极致体现为焦虑:害怕他人的批判、害怕成为不完美、不极致的人。
31:58 不断想要达成完美、不断焦虑、不断想要变得更完美的循环。
33:16 过度追求极致与完美能否获得满足感?
34:05 不论正向还是负向情绪都是【答案】!都是认识自己感受、了解与自己的关系之过程。
35:23 焦虑真的是不好的吗?焦虑能消失吗?答案是NO!焦虑与快乐都是与生俱来的,都是一个衡量自己喜好的标准。
37:00 我们可以怎么与焦虑共存?去找到“我”。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用情绪的反馈,找到“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
38:00 文章推荐:《把人生活成旷野,我的「焦虑盒子」笔记系统》
【8+1 system】
作者 Henrik Werdelin 是那种非常让人羡慕的,可以把工作、家庭、爱好、生活全都均衡起来的人。
他是如何做到这样的?他分享一个叫做 [8+1 system 的生活模型](mp.weixin.qq.com),是根据 Naval Ravikant 的建议设计的,核心是把生活的各方面分成 8 个盒子。在这 8 个方面进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强迫自己不断尝试。
41:15 笔者在此基础上,把「八个盒子」简化成「四个盒子」——我、钱、权、家。「我」给我自尊,「钱」给我生活,「权」给我上进,「家」给我动力。这和马斯洛需求理论也不谋而合:「我」即自我实现,「钱」即安全生理,「权」即尊重,「家」即归属。(四个盒子无法兼得、甚至会要主动放弃)
42:30 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排序,列入行为优先级,且优先级可以根据时间的变换而改变。
45:22 善用工具:通过【焦虑笔记】来梳理自己内心,情绪会一闪而过,在焦虑出现时记录下来,来探讨找到焦虑的根源。焦虑笔记,其实就是将焦虑细化的手段,细化后,已知的事情落成待办,未知的事情落成问题待探索,写法是:
1. 写清楚自己焦虑的是什么,为什么?
2. 如果要解决这个焦虑,自己需要做到哪些事情?
3. 这些事情里面,哪些可以做,哪些无从下手?
4. 可以做的事情排入日程,无从下手的记下问题。
5. 随时更新进展和信息,补充到卡片中。
将情绪转换为问题,情绪可能无法解决,但是问题可以。
48:49 感激能感受到情绪的自己。
49:27 工作与旷野能否兼得?
49:39 旷野究竟是什么?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是伪命题吗?
50:22 你的旷野就是说我的旷野吗?旷野难道不能是轨道吗?
51:31 人应该有权利、有能力去敏感地读懂自己,跟随自己的感觉穿梭于多种生活中。
51:42 旷野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53:19 先找到自己的旷野,只要找到了,你就拥有了旷野。从来都不是在旷野和轨道上做选择。
53:20 坐高铁和绿皮火车都能达到旷野。
56:40 【S的指引】战车——一往无前。
58:47 ED - I'll be there for you - The Rembrandts
【Music】🎵
1.Fry's Dream - AKMU 乐童音乐家
2. I'll be there for you - The Rembrandts
【资料推荐】
书籍文章📚
1.《把人生活成旷野,我的「焦虑盒子」笔记系统》
影视作品📺
1.《头脑特工队2》(电影)
2.《实习生》(电影)
3.《当幸福来敲门》(电影)
4.《跃上高阶职场》(综艺)
封面图片来源:小红书@以西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剪辑与编辑:Lia莉亚
理论资料补充与推荐:Lia莉亚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点心
商务联系:[email protected]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