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8分钟
播放:
35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如果AI能帮一个人从零搭建公司、完成研发、营销和运营,那么创业的未来会是个人的黄金时代,还是巨头的围猎场?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创业的门槛形态。让没有技术背景的人,也能以低成本独立启动并运营一家企业。莎拉·格威廉在父亲去世后创立了“Solace”,借助AI孵化器完成从产品构思、线上搭建到营销推广的全过程,几乎无需雇员。硅谷押注“一人公司”有可能打造出首个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历史上,技术革新曾重塑企业结构,如今AI或将进一步压缩用工、加快外包。但它也带来竞争同质化、技术依赖巨头、创意易被抄袭等风险。AI的“民主化”究竟是赋能创业者,还是让他们更依附于巨头?


莎拉·格威廉既不是软件工程师,也坦言自己“不懂 AI”。但在父亲去世后,她萌生了一个创办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想法,希望帮助像她一样的人处理悲伤情绪,并打理已故亲人的事务。这个创意有点像为葬礼提供“婚礼策划”服务。


她的公司 Solace 仍处于早期阶段,除了她自己,几乎没有其他人参与建设。她加入了一家 AI 驱动的孵化器,该孵化器认为她的创意有前景。孵化器的机器人帮她搭建了线上业务和 Instagram 账号。若创意成功,孵化器不仅会提供资金,还会用 AI 代理在产品开发、销售、市场营销和后台运营方面给予支持,并以此换取分成。她无需雇员,AI 等于帮她共同创立了公司。她说:“这种感觉太令人振奋了。”


硅谷一如既往创造了新词来形容像格威廉这样的人“solopreneurs”,一人公司。科技圈有人打赌谁会率先打造出首家由单人创立、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有人希望生成式 AI 能让创业成本和难度降到像做 YouTuber 一样低,从而让美国高度集中的商业格局迎来一股清流。但像格威廉这样的人能否逃离科技巨头的掌控,则是另一回事。


技术革命常常颠覆企业运作方式。19 世纪末,机器重要性提升与交通网络扩张,催生了大型企业。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 1937 年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整合管理内部事务比在市场上外包更高效。但随着数字通信兴起,这一情况开始改变。公司不仅能更容易地将制造和后台业务外包到低成本国家,还能依赖谷歌进行营销、依赖 AWS 提供计算能力


AI 的崛起可能会加快这一趋势,硅谷的半自动化代理使企业能用更少的人力完成同样的工作。全球先锋报的运营总监Catherine表示,过去二十年云计算让她只需刷一张信用卡就能启动多个新业务,而 AI 是下一波“民主化”浪潮。“你不需要会编程,也不需要会用 Photoshop,因为 AI 可以帮你完成。”他希望这会催生一批像格威廉这样没有技术背景但发现了真实需求的人创业。


哈佛商学院的卡里姆·拉卡尼是另一位倡导者。该学院推出一门高管领导力课程,让学员用生成式 AI 在 90 分钟内创建一家零食公司,从调研客户、生成配方、寻找供应商到设计包装全部由 AI 协助。拉卡尼与合著者的一项实地试验显示,在宝洁公司,AI 能显著提高绩效,使得个人使用 AI 的表现可与未使用 AI 的团队相媲美。AI 更像是“队友”,而不是单纯的工具。


在“免费资金”时代结束后,创始人更关注降低成本。全球先锋报的主编费葛弘说,过去创始人喜欢炫耀雇员数量,“现在能用少人反而是一种荣誉”。数据显示,从公司成立到首次雇员入职的中位时间,从 2022 年的不足 6 个月延长至 2024 年的 9 个月以上。AI 原生编码初创公司 Base44 最近以 8 人团队被网站开发平台 Wix 以 8000 万美元收购,引发关注。


当然,AI 代理还远非万无一失。6 月,AI 实验室 Anthropic 公布了 Claude Sonnet 模型在公司总部运营自动售货机的实验。机器人目标是避免破产,它能识别供应商、响应用户奇特需求,包括寻找一位员工恶作剧提出的钨立方体。但也会忽视盈利机会、产生幻觉、过度打折,最终未能盈利。


除了技术局限,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也会限制 AI 创业浪潮。尽管过去 30 年互联网、社交媒体、SaaS 和云计算迅速发展,美国的创业活力在疫情前依然低迷,部分原因就是人口结构压力。


全球先锋报指出,生成式 AI 虽然降低了创业门槛,但也让模仿创意更容易。如果创始人缺乏独特领域专长,就更难维持竞争优势。


AI 工具的提供者主要是科技巨头及其投资的实验室,比如微软支持的 OpenAI,以及亚马逊和谷歌支持的 Anthropic。加沃将其比作 2010 年代的云计算,虽然让初创公司更轻松,但也让它们依赖三巨头,并让后者攫取了大量价值。三巨头去年的净利润相当于美国 GDP 的 7%,而十年前这一比例是 2%。


科技巨头可能会窃取小公司的好创意。对此,Solace 的格威廉倒是淡然,她称“先行者劣势”可能是坏事,也可能是对想法的验证。“也许他们会来找我,说‘我们想要 Solace’,那我就会说’好啊,卖了!”。这很像典型的创业者心态。


全球先锋报观察到


AI让个人创业的技术和运营壁垒急剧下降,但创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工具,而是洞察力与独特资源。降低门槛意味着竞争者激增,技术优势更易被复制;而AI基础设施掌握在少数巨头手里,使独立创业者在享受红利的同时,也在加深对平台的依赖。未来的“单人独角兽”如果真的出现,它的最大挑战不是起步,而是如何在被收购、被复制、被边缘化的三重压力中活下来。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