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25分钟
播放:
7
发布:
14小时前
简介...
1. 元文宗继位又让位,让位又夺位的曲折故事
2. 顺帝时期,权臣伯颜专权自恣,虐害天下,脱脱设计除掉伯颜
3.元朝的最后一次改革:“脱脱更化”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一集我们说到了1328年发生的两件大事,一个是朱重八在今天的安徽凤阳这地方出生了,这个呢我们要暂时放一下,给他点儿时间,让这个孩子先去学习说话走路玩泥巴,这些看似平常,实际上对一个孩子很重要的事情。
这里先说另一件事,那就是大元朝泰定帝死了之后,天下出现了两个皇帝。
一
这事儿是这样的。
泰定帝死的地方是元上都,也就是开平,当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太子,死的时候这个孩子也在他身边,那就是九岁的阿喇吉八。很不幸的是,当时也在上都的中书省丞相倒剌沙觉得自己比这个九岁的小屁孩更像真龙天子,也更适合管理国家,就迟迟不让阿喇吉八坐上皇椅。换句话说,大元朝在泰定帝死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立新皇帝。
这样一来,就给了另一个人一个可趁之机,这个人就是当时在元大都北京的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你一听职务就知道,倒剌沙是中书省丞相,燕帖木儿是知枢密院事,两个人都是宰相,地位平等,你能不立合法的皇帝,俺燕帖木儿当然可以另立一个俺中意的皇帝。
那燕帖木儿看中了的皇帝是谁呢?我们说这个老燕一家子都是元武宗提拔上来的,前面说过,元武宗把皇位传给弟弟元仁宗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元仁宗死了要把皇位还给元武宗的后代,但元仁宗做事不地道,死了之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后代,一路下来,就到了元泰定帝。
现在元泰定帝死了,上都迟迟不立新皇帝,对元武宗忠心耿耿的燕帖木儿觉得机会来了,这小子决定趁这个机会,拥立元武宗的后代为帝,等于是从元仁宗后代那里把皇位抢回来,也算是报答了元武宗的知遇之恩。
公元1328年8月,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恭迎元武宗的次子图帖木儿回到大都北京即位,这就是元文宗。
那边开平的倒剌沙正在琢磨着自己如何才能爬到皇帝的那个龙床上去,突然一听,怎么着?北京那边有新皇帝了,这一下,他没辙了,只好匆忙让阿喇吉八登基,准备先以这个正统皇帝的名义,干死北京那一批乱臣贼子再说。
结果很不美好,乱臣贼子没干死,反而是倒剌沙这伙人,被元文宗和燕帖木儿干趴下了,倒剌沙本人在投降之后的一个月内,被砍下了脑袋,顺便地,他还连累了元泰定帝和阿喇吉八父子俩。这俩人虽说都当过元朝皇帝,但被胜利了的元文宗剥夺了谥号和庙号,为啥?因为你们的皇位本来就应该是我的,乱臣贼子岂能享受冷猪头?庙号和谥号都没有了,自然也没有资格进祖庙,弄得我们现在只能用他俩当年的年号来称呼他们,一个叫泰定帝,一个叫做天顺帝。
无论如何,天上现在只剩下一个太阳了,那就是元武宗的儿子元文宗。
这小子可能是儒家的书看得太多了,被洗脑了,一定要玩温良恭俭让那一套,和拥立他上位的燕帖木儿一商量,决定把皇位让给他哥哥和世唻。这个和世唻我们前面也说过,他就是被元仁宗流放到漠北草原上去的那位,也就是最应该继承皇位的那一位。现在一听说让他当皇帝,绝对的又惊又喜,喜是很自然的,让我当皇帝,我也会美出鼻涕泡,那和世唻为啥惊呢?因为他也知道,就因为皇帝这个位置好的不得了,现在我弟弟居然让我来做,这是不是一个大坑呢?正因为这份担心,和世唻一直拖到第二年的4月份,试探了无数次,这才接受了这份大礼,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史称元明宗。
到这个时候,元朝的天上,咔嚓一声,又诞生了一个太阳,元文宗和元明宗两个皇帝并列。到了5月份,元文宗宣布正式退位,相当于两个太阳其中的一个退化成了白矮星。元明宗和世唻封自己的弟弟为皇太子,意思就是太感谢你让位给我了,但我死了之后,这个位置还是你的。
谁也想不到的是,元文宗图帖木儿这时候后悔了,他觉得自己真的是好傻好天真,好好地不做皇帝,偏偏要做一个皇太子,等着接班,我是不是傻?而且还贱?于是乎,公元1329年8月30日,当上皇帝没几天的元明宗突然驾崩,两腿一蹬,死了。
史学家们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分歧,一致认为,就是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干的,至于是不是元文宗指使的,你猜呢?可怜的和世唻,本来还可以在漠北大草原上天天撸羊肉串,喝马奶酒,偏偏要去北京当皇帝,结果一条小命送在了自己亲弟弟的手里。
这一下,元朝天空上,刚刚暗下去的那个白矮星又变成了大太阳,哥哥死了之后,元文宗图帖木儿心安理得地坐上了皇帝宝座。
听到这里,你要是说这个图帖木儿真是虚伪啊,这个呢,我也同意,但这家伙对儒家那一套也确实是真心喜爱的,他的汉文化素养超过了所有蒙古皇帝。史书上评价他的书法是“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而且他的绘画水平也是“虽积学专工,所莫能及”,意思就是专业的画家,都不一定比得上他。此人当上皇帝之后,设立学士院,让所有王公大臣的子弟,都去里面学习儒家经典,然后又把孔子朱熹等人的书翻译成蒙古语,让所有蒙古人都感受一下文明的气息,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至顺文治”,一说起来,都是挺佩服的。
可惜,文治是文治,但没啥用,为啥?因为大元朝这时候的处境相当不妙。
实际上,在元泰定帝在位的时候,老天爷就不断给元朝这些统治者各种警告信息,从1323年开始,大灾难年年都有,小的水灾几乎是每个月都有。最离谱的是1327年,一年之内,三次大地震,和一次全国性蝗灾,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元朝老百姓就普遍地吃不饱肚子了。现在有些人说朱元璋长得丑,如果是真的,这事儿还真不能怪他娘,只怪他投生的时间不太对,1327年全国各种大灾,他偏偏要在1328年出生,那就是在娘胎里吃不饱的,出来还吃不饱的悲惨人生。
简而言之,元朝在元文宗上台之后,需要的是大搞生产建设,向老天爷要饭吃,而不是什么文治,因为精神食粮是不能够代替物质粮食的,所以,我们说元文宗这家伙虽然没有荒淫无道,也没有加剧元朝的灭亡,但他也确实没有任何有力的举措,挽救元朝。再加上权臣燕帖木儿大权独揽,也不给他好好施政的机会,整个元朝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衰落。
公元1332年9月,只当了三年皇帝的元文宗在上都驾崩,享年仅有28岁。这哥们死之前说了,俺这辈子吧,最对不起的就是俺哥和世唻,等我死后,你们要辅佐他的儿子即位。换句话说,这个儒家的知识分子皇帝,这时候又想起了儒家思想,再一次地想把皇位还给他哥哥的后代。
元文宗的媳妇儿,也就是新任皇太后卜答失里是相当地听话,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坚持按照老公的临终指示办。
……
我们说这个新的宰相旺财政治手腕也不弱,在元顺帝上位的第三年,也就是1335年,死了的权臣燕帖木儿两个儿子造反,原因是不满意自己家族在老爹死后大权旁落,心理不平衡,所以决定造反。伯颜这个老旺财很快就识破了,轻轻松松地就干死了那两个小伙子。不仅如此,他还和卜答失里这个临朝称制的太皇太后滚了床单,变成了政治联盟加情人的关系,从此之后,很自然地,伯颜开始飞扬跋扈。
很快,他就强迫元顺帝下诏,罢免了中书省的左丞相,只留他一个右丞相,说俺身体强壮,不信你可以问问太皇太后,所以呢,俺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时候的元顺帝,根本就没有资格和伯颜较劲,明明是对方要大权独揽,还只能说,那就辛苦您了,旺财。
那么,这个政治手腕了得,哄女人也很在行的家伙,执政能力如何呢?实话实说,这老小子干得实在不咋地。
实际上,他也不去想怎么能把元朝整个社会搞好,他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消灭所有汉人和南人,可以这样说,他脑袋里有一种“两个凡是”的概念,凡是汉族人,都是坏人;凡是汉族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东西。
一旦人有了这种念头,那就会催发一种偏执狂一样的行动,伯颜就是如此。公元1335年末,刚刚大权在手,他就下令停止科举考试,随后又禁止汉人和南人学习枪棒、武术,甚至连唱戏也都禁止,就是为了防备他们聚众闹事。
这些政策条款元顺帝都答应了,可是伯颜后来又想申请一件事,元顺帝是断然拒绝,而且朝里的所有大臣也都一致反对,这件事就是伯颜想杀掉汉族的张、王、刘、李、赵这五大姓的所有人。
老旺财有这个想法是一点也不稀奇,因为那时候汉人实在是太多了,蒙古人实在是太少了。根据一些史料,南方很多地方,整个一个府,蒙古人最多也就是几十户,可汉族人是几百万的规模,当时南方很多汉族人只知道皇帝是一个蒙古人,可这个蒙古人到底长啥样,是两个鼻子三只眼,还是身高2米5,大家往往都是一脸懵逼,没见过。这样的情形下,各地不断的农民起义就让伯颜十分地焦虑,万一所有汉人都起来造反,那蒙古人就是再勇猛十倍,也是万万抵挡不住的,咋办呢?想了半天,这个大老粗就想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杀掉张王李赵刘这五姓汉族人,这样一来,可能蒙古族的人就比汉族人多了,那天下不就稳固了吗?
元顺帝看来奏章之后,觉得这个老旺财就是一头猪,这五大姓的七大姑八大姨牵扯起来,能把天下所有汉族人都聚拢到一起,你这是要逼着全天下的汉族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起来造我的反啊。于是,元史上记载,“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
在《元史》上,对于伯颜当时的状态有一个描写,说他“独秉国钧,专权自恣,变乱祖宗成宪,虐害天下,渐有奸谋”,也就是伯颜已经达到了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地步,虽然说杀尽天下汉人的事情皇帝没听他的,但元顺帝害怕甚至痛恨伯颜,也是相当明显。
这种态势就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此人就是伯颜的大侄子,名字叫脱脱。这个大侄子不仅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文化功底十分深厚,而且还练武,身手也相当了得,21岁这一年,帮着他叔叔伯颜干掉了燕帖木儿的两个儿子,从此就被伯颜和元顺帝两个人特别看好,仕途也是一路平坦,官拜御史大夫,等于说也是一位宰相。
脱脱当时认为以伯颜的飞扬跋扈和智商水平,一定会给家族带来祸患,就去和他老爹商量,说“伯父骄纵已甚,万一天子震怒,则吾族赤矣”,意思是如果我大爷像现在这样,到处去穷横,在皇帝面前也装大爷,那我们家离灭族就不远了,言下之意是咱们是不是和我大爷脱离关系,甚至直接干趴下他。
他老爹同意脱脱的看法,但是不同意他的办法,或者说犹豫不决,毕竟那个人是自己亲哥哥。脱脱一看,老爹这儿指望不上了,就去找自己的老师商量。他的老师叫做吴直方,你一听名字就是汉人。这个吴直方简直就应该改名叫做吴直干,相当地直接而且有干劲,认为脱离关系没啥用,直接动手夺权才是正经,当场对脱脱说道,“《传》有之:‘大义灭亲。’大夫知有朝廷耳,家固不宜恤”,这里的‘传’指的就是《左传》,他的意思是,我教你的书都白读了?《左传》里面不是说了吗,叫你大义灭亲,俺们孔夫子的弟子只知道要忠于朝廷,家算什么?脱脱一听,这老师牛啊,就接着问,说要是这事儿失败了咋办呢?吴老师的回答是:“事不成,天也,一死复何惜。即死亦不失为忠义耳。”你尽管去干,事情不成就是老天爷认为不到时候,但是咱们爷俩的忠心耿耿那肯定是要名留青史的。
……
朝廷上却有人反对。反对者的意见主要是两个,第一个就是这个工程量太大了,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都有点不够;第二个原因是几十万民夫,你如何保证按时发工资,万一这些农民工拿不到工资,吃不上饭,他们会不会造反?到那时候,你可咋整?
脱脱的回答是这样的:“事有难为,犹疾有难治,自古河患即难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也就是说这哥们明明知道黄河泛滥这事是难治的病,但是他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治理。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不治理水患,虽然短时间内还可以挺几年,但最后大元必定完犊子,治理水患,虽然有风险,但万一成功,也许可以让元朝多存活几年,甚至老树开花,枯木逢春也不一定。
对于脱脱来说,这就是赌博,可是神奇的是这场赌博的结局,脱脱在治理水患上赌赢了,也就是咱们的母亲河被他劝了几句之后,神智清醒了,不犯病了,但最终他却没有拯救元朝,不仅元朝没好起来,脱脱还把自己的一条命搭了进去,这是为什么?我们下集再聊。
2. 顺帝时期,权臣伯颜专权自恣,虐害天下,脱脱设计除掉伯颜
3.元朝的最后一次改革:“脱脱更化”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一集我们说到了1328年发生的两件大事,一个是朱重八在今天的安徽凤阳这地方出生了,这个呢我们要暂时放一下,给他点儿时间,让这个孩子先去学习说话走路玩泥巴,这些看似平常,实际上对一个孩子很重要的事情。
这里先说另一件事,那就是大元朝泰定帝死了之后,天下出现了两个皇帝。
一
这事儿是这样的。
泰定帝死的地方是元上都,也就是开平,当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太子,死的时候这个孩子也在他身边,那就是九岁的阿喇吉八。很不幸的是,当时也在上都的中书省丞相倒剌沙觉得自己比这个九岁的小屁孩更像真龙天子,也更适合管理国家,就迟迟不让阿喇吉八坐上皇椅。换句话说,大元朝在泰定帝死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立新皇帝。
这样一来,就给了另一个人一个可趁之机,这个人就是当时在元大都北京的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你一听职务就知道,倒剌沙是中书省丞相,燕帖木儿是知枢密院事,两个人都是宰相,地位平等,你能不立合法的皇帝,俺燕帖木儿当然可以另立一个俺中意的皇帝。
那燕帖木儿看中了的皇帝是谁呢?我们说这个老燕一家子都是元武宗提拔上来的,前面说过,元武宗把皇位传给弟弟元仁宗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元仁宗死了要把皇位还给元武宗的后代,但元仁宗做事不地道,死了之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后代,一路下来,就到了元泰定帝。
现在元泰定帝死了,上都迟迟不立新皇帝,对元武宗忠心耿耿的燕帖木儿觉得机会来了,这小子决定趁这个机会,拥立元武宗的后代为帝,等于是从元仁宗后代那里把皇位抢回来,也算是报答了元武宗的知遇之恩。
公元1328年8月,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恭迎元武宗的次子图帖木儿回到大都北京即位,这就是元文宗。
那边开平的倒剌沙正在琢磨着自己如何才能爬到皇帝的那个龙床上去,突然一听,怎么着?北京那边有新皇帝了,这一下,他没辙了,只好匆忙让阿喇吉八登基,准备先以这个正统皇帝的名义,干死北京那一批乱臣贼子再说。
结果很不美好,乱臣贼子没干死,反而是倒剌沙这伙人,被元文宗和燕帖木儿干趴下了,倒剌沙本人在投降之后的一个月内,被砍下了脑袋,顺便地,他还连累了元泰定帝和阿喇吉八父子俩。这俩人虽说都当过元朝皇帝,但被胜利了的元文宗剥夺了谥号和庙号,为啥?因为你们的皇位本来就应该是我的,乱臣贼子岂能享受冷猪头?庙号和谥号都没有了,自然也没有资格进祖庙,弄得我们现在只能用他俩当年的年号来称呼他们,一个叫泰定帝,一个叫做天顺帝。
无论如何,天上现在只剩下一个太阳了,那就是元武宗的儿子元文宗。
这小子可能是儒家的书看得太多了,被洗脑了,一定要玩温良恭俭让那一套,和拥立他上位的燕帖木儿一商量,决定把皇位让给他哥哥和世唻。这个和世唻我们前面也说过,他就是被元仁宗流放到漠北草原上去的那位,也就是最应该继承皇位的那一位。现在一听说让他当皇帝,绝对的又惊又喜,喜是很自然的,让我当皇帝,我也会美出鼻涕泡,那和世唻为啥惊呢?因为他也知道,就因为皇帝这个位置好的不得了,现在我弟弟居然让我来做,这是不是一个大坑呢?正因为这份担心,和世唻一直拖到第二年的4月份,试探了无数次,这才接受了这份大礼,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史称元明宗。
到这个时候,元朝的天上,咔嚓一声,又诞生了一个太阳,元文宗和元明宗两个皇帝并列。到了5月份,元文宗宣布正式退位,相当于两个太阳其中的一个退化成了白矮星。元明宗和世唻封自己的弟弟为皇太子,意思就是太感谢你让位给我了,但我死了之后,这个位置还是你的。
谁也想不到的是,元文宗图帖木儿这时候后悔了,他觉得自己真的是好傻好天真,好好地不做皇帝,偏偏要做一个皇太子,等着接班,我是不是傻?而且还贱?于是乎,公元1329年8月30日,当上皇帝没几天的元明宗突然驾崩,两腿一蹬,死了。
史学家们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分歧,一致认为,就是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干的,至于是不是元文宗指使的,你猜呢?可怜的和世唻,本来还可以在漠北大草原上天天撸羊肉串,喝马奶酒,偏偏要去北京当皇帝,结果一条小命送在了自己亲弟弟的手里。
这一下,元朝天空上,刚刚暗下去的那个白矮星又变成了大太阳,哥哥死了之后,元文宗图帖木儿心安理得地坐上了皇帝宝座。
听到这里,你要是说这个图帖木儿真是虚伪啊,这个呢,我也同意,但这家伙对儒家那一套也确实是真心喜爱的,他的汉文化素养超过了所有蒙古皇帝。史书上评价他的书法是“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而且他的绘画水平也是“虽积学专工,所莫能及”,意思就是专业的画家,都不一定比得上他。此人当上皇帝之后,设立学士院,让所有王公大臣的子弟,都去里面学习儒家经典,然后又把孔子朱熹等人的书翻译成蒙古语,让所有蒙古人都感受一下文明的气息,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至顺文治”,一说起来,都是挺佩服的。
可惜,文治是文治,但没啥用,为啥?因为大元朝这时候的处境相当不妙。
实际上,在元泰定帝在位的时候,老天爷就不断给元朝这些统治者各种警告信息,从1323年开始,大灾难年年都有,小的水灾几乎是每个月都有。最离谱的是1327年,一年之内,三次大地震,和一次全国性蝗灾,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元朝老百姓就普遍地吃不饱肚子了。现在有些人说朱元璋长得丑,如果是真的,这事儿还真不能怪他娘,只怪他投生的时间不太对,1327年全国各种大灾,他偏偏要在1328年出生,那就是在娘胎里吃不饱的,出来还吃不饱的悲惨人生。
简而言之,元朝在元文宗上台之后,需要的是大搞生产建设,向老天爷要饭吃,而不是什么文治,因为精神食粮是不能够代替物质粮食的,所以,我们说元文宗这家伙虽然没有荒淫无道,也没有加剧元朝的灭亡,但他也确实没有任何有力的举措,挽救元朝。再加上权臣燕帖木儿大权独揽,也不给他好好施政的机会,整个元朝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衰落。
公元1332年9月,只当了三年皇帝的元文宗在上都驾崩,享年仅有28岁。这哥们死之前说了,俺这辈子吧,最对不起的就是俺哥和世唻,等我死后,你们要辅佐他的儿子即位。换句话说,这个儒家的知识分子皇帝,这时候又想起了儒家思想,再一次地想把皇位还给他哥哥的后代。
元文宗的媳妇儿,也就是新任皇太后卜答失里是相当地听话,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坚持按照老公的临终指示办。
……
我们说这个新的宰相旺财政治手腕也不弱,在元顺帝上位的第三年,也就是1335年,死了的权臣燕帖木儿两个儿子造反,原因是不满意自己家族在老爹死后大权旁落,心理不平衡,所以决定造反。伯颜这个老旺财很快就识破了,轻轻松松地就干死了那两个小伙子。不仅如此,他还和卜答失里这个临朝称制的太皇太后滚了床单,变成了政治联盟加情人的关系,从此之后,很自然地,伯颜开始飞扬跋扈。
很快,他就强迫元顺帝下诏,罢免了中书省的左丞相,只留他一个右丞相,说俺身体强壮,不信你可以问问太皇太后,所以呢,俺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时候的元顺帝,根本就没有资格和伯颜较劲,明明是对方要大权独揽,还只能说,那就辛苦您了,旺财。
那么,这个政治手腕了得,哄女人也很在行的家伙,执政能力如何呢?实话实说,这老小子干得实在不咋地。
实际上,他也不去想怎么能把元朝整个社会搞好,他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消灭所有汉人和南人,可以这样说,他脑袋里有一种“两个凡是”的概念,凡是汉族人,都是坏人;凡是汉族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东西。
一旦人有了这种念头,那就会催发一种偏执狂一样的行动,伯颜就是如此。公元1335年末,刚刚大权在手,他就下令停止科举考试,随后又禁止汉人和南人学习枪棒、武术,甚至连唱戏也都禁止,就是为了防备他们聚众闹事。
这些政策条款元顺帝都答应了,可是伯颜后来又想申请一件事,元顺帝是断然拒绝,而且朝里的所有大臣也都一致反对,这件事就是伯颜想杀掉汉族的张、王、刘、李、赵这五大姓的所有人。
老旺财有这个想法是一点也不稀奇,因为那时候汉人实在是太多了,蒙古人实在是太少了。根据一些史料,南方很多地方,整个一个府,蒙古人最多也就是几十户,可汉族人是几百万的规模,当时南方很多汉族人只知道皇帝是一个蒙古人,可这个蒙古人到底长啥样,是两个鼻子三只眼,还是身高2米5,大家往往都是一脸懵逼,没见过。这样的情形下,各地不断的农民起义就让伯颜十分地焦虑,万一所有汉人都起来造反,那蒙古人就是再勇猛十倍,也是万万抵挡不住的,咋办呢?想了半天,这个大老粗就想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杀掉张王李赵刘这五姓汉族人,这样一来,可能蒙古族的人就比汉族人多了,那天下不就稳固了吗?
元顺帝看来奏章之后,觉得这个老旺财就是一头猪,这五大姓的七大姑八大姨牵扯起来,能把天下所有汉族人都聚拢到一起,你这是要逼着全天下的汉族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起来造我的反啊。于是,元史上记载,“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
在《元史》上,对于伯颜当时的状态有一个描写,说他“独秉国钧,专权自恣,变乱祖宗成宪,虐害天下,渐有奸谋”,也就是伯颜已经达到了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地步,虽然说杀尽天下汉人的事情皇帝没听他的,但元顺帝害怕甚至痛恨伯颜,也是相当明显。
这种态势就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此人就是伯颜的大侄子,名字叫脱脱。这个大侄子不仅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文化功底十分深厚,而且还练武,身手也相当了得,21岁这一年,帮着他叔叔伯颜干掉了燕帖木儿的两个儿子,从此就被伯颜和元顺帝两个人特别看好,仕途也是一路平坦,官拜御史大夫,等于说也是一位宰相。
脱脱当时认为以伯颜的飞扬跋扈和智商水平,一定会给家族带来祸患,就去和他老爹商量,说“伯父骄纵已甚,万一天子震怒,则吾族赤矣”,意思是如果我大爷像现在这样,到处去穷横,在皇帝面前也装大爷,那我们家离灭族就不远了,言下之意是咱们是不是和我大爷脱离关系,甚至直接干趴下他。
他老爹同意脱脱的看法,但是不同意他的办法,或者说犹豫不决,毕竟那个人是自己亲哥哥。脱脱一看,老爹这儿指望不上了,就去找自己的老师商量。他的老师叫做吴直方,你一听名字就是汉人。这个吴直方简直就应该改名叫做吴直干,相当地直接而且有干劲,认为脱离关系没啥用,直接动手夺权才是正经,当场对脱脱说道,“《传》有之:‘大义灭亲。’大夫知有朝廷耳,家固不宜恤”,这里的‘传’指的就是《左传》,他的意思是,我教你的书都白读了?《左传》里面不是说了吗,叫你大义灭亲,俺们孔夫子的弟子只知道要忠于朝廷,家算什么?脱脱一听,这老师牛啊,就接着问,说要是这事儿失败了咋办呢?吴老师的回答是:“事不成,天也,一死复何惜。即死亦不失为忠义耳。”你尽管去干,事情不成就是老天爷认为不到时候,但是咱们爷俩的忠心耿耿那肯定是要名留青史的。
……
朝廷上却有人反对。反对者的意见主要是两个,第一个就是这个工程量太大了,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都有点不够;第二个原因是几十万民夫,你如何保证按时发工资,万一这些农民工拿不到工资,吃不上饭,他们会不会造反?到那时候,你可咋整?
脱脱的回答是这样的:“事有难为,犹疾有难治,自古河患即难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也就是说这哥们明明知道黄河泛滥这事是难治的病,但是他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治理。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不治理水患,虽然短时间内还可以挺几年,但最后大元必定完犊子,治理水患,虽然有风险,但万一成功,也许可以让元朝多存活几年,甚至老树开花,枯木逢春也不一定。
对于脱脱来说,这就是赌博,可是神奇的是这场赌博的结局,脱脱在治理水患上赌赢了,也就是咱们的母亲河被他劝了几句之后,神智清醒了,不犯病了,但最终他却没有拯救元朝,不仅元朝没好起来,脱脱还把自己的一条命搭了进去,这是为什么?我们下集再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