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工作中主体性丧失的经历与转变
0:02:51 ①主体性受限:Suri的上一份工作与“创造性受限”
0:06:25 受害者心态-主体性缺乏的表现:觉得别人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0:09:32 为弥补工作中的痛苦,想要快速获得快乐,迷恋快速获得多巴胺的活动
0:10:57 对自律性和能力产生极大怀疑,选择回家准备司法考试,尝试延迟满足
0:12:23 将能量集中回自身,重新拿回保持专注、深度思考、进入心流的能力
0:16:58 ②主体性受限:Shadow的上一份工作与“拖延症”
0:20:33 在意别人的看法-主体性的表现:不敢过分自我暴露
0:21:33 MBA考试:列计划并能毫不费力地按时完成(Done List)
0:24:22 备考过程中的积极心理学(疫情、竞争者变少etc,.)
0:25:53 ③工作几乎都会打散人的注意力、消耗人的主体性(公司不会对你的成长负责);工作的过度精细化分工也让人无从知晓自己工作的意义
第二部分:生活中主体性丧失的表现
0:28:28 ①熬夜晚起→早睡早起
0:30:10 ②点外卖→合理规划营养,做些简餐给自己
0:32:33 女性在家庭中的做饭是一种“客体化”的表现
0:33:13 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区分:是不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0:36:27 ③活在他人的评价和眼光里→活在自己的价值体系里
0:39:33 ④自己的边界模糊不清→捍卫自己的边界
0:41:00 如何理解“活在自己的价值体系里”?
第三部分:提高主体性的逻辑
0:44:07 主体性高: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力不会只被痛苦攫取→心智带宽比较宽→生活上不会为了弥补工作的痛苦而去做过分短视但快乐的事情(冲动消费、刷抖音)→生活中愿意为了长期利益选择延迟满足→正向循环
0:47:20 主体性低:工作中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力被痛苦占据→心智带宽比较窄→生活上为了弥补痛苦去做短视且快乐的事情→生活中不愿意为了长期利益选择延迟满足→消极循环
0:48:28 如何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0:48:33 ①超级痛苦,果断辞职;
0:48:45 ②还有得捞,动机转移。
0:49:54 动机转移: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发挥创造性】
第四部分:提高主体性的习惯
0:50:58 ①运动(瑜伽、健身etc.,)【信心迁移】
0:52:43 ②冥想(做饭、打扫房间etc.,)【专注当下】
0:55:39 ③充分利用一天最开始的时间【行动惯性】
0:56:01 ④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开始坚持【建立锚点】
0:56:55 ⑤记录自己完成的事(Done List)【时间流向】
0:59:02 ⑥及时地自我肯定、自我赋能【树立信心】
0:59:39 ⑦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读起【贴合需求】
第五部分:《认知觉醒》——认知框架与方法论
1:03:25 序言——醒着的,睡着的人
1:05:47 第1章:大脑(三重大脑是如何控制我们的决策的)
1:10:50 拆解焦虑:五种焦虑的类型
1:17:13 认知工具:清楚事物的规律
1:17:40 ①复利曲线【坚持到拐点→量变促成质变】
1:18:37 ②舒适区边缘【舒适圈→拉伸区√→困难区】
1:21:04 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1:26:26 第2章:潜意识(深入挖掘我们自己的恐惧)
1:27:25 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
1:31:33 消除认知上、情绪上和行动上的模糊
1:32:23 减少行动阻力:布置适宜的环境
1:34:12 消除行动模糊: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列下行动清单
1:35:21 潜意识与表意识的区别:处理信息的速度
1:36:18 熔断不读书法:触动即停止阅读,追问自己原因
1:37:55 人生目标:不从外界来,而是从内心来
1:39:22 《坚毅》一书种提出的关于人生的三个问题:
1:39:36 ①设想你即将离开世界,回首一生,会为什么事情而后悔?
1:39:43 ②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1:39:47 ③你年轻的时候,是如何度过闲暇时光的?
1:39:56 ①Shadow:没有找到自己可以付出终身热情的事业
1:40:55 ①Suri:1.没有环游世界(感受多元文化)2.没有找到自己的终身事业(促进他人心智成长的工作:Life Coach)3.没有体会过深度关系(友谊和爱情)
1:44:49 ②没有特定的某个人
1:47:02 ③Shadow:看书、交友、手工、运动、旅游
1:47:21 ③Suri:健身、打扫、阅读、户外、做播客、旅游
1:49:21 五个捕捉潜意识的方法
1:51:50 第3章:元认知(对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1:52:09 被动元认知vs.主动元认知
1:55:45 元认知获取途径:一手经验(自身)/二手经验(书籍)/冥想
1:57:40 充分利用元时间:做选择的关键节点
1:59:22 如何成为思维舵手?做到三点。
2:02:23 第4章:专注力(行动和感受的合一)
2:03:37 分心走神的原因:太无聊(简单)or太痛苦(困难)
2:04:04 如何避免走神:①启动元认知②舒适圈边缘
2:05:54 提升专注力的四个方法:
2:05:57 ①有定义明确的目标【提高感知精度】
2:07:30 ②练习时保持专注【先聚焦、再发散】
2:08:52 ③能获得及时反馈
2:10:36 ④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2:11:18 第5章:学习力(避免自我感动式的学习)
2:12:14 不要认为没有管束的生活很美好
2:13:37 理想状态是持续获取与自己当前能力相匹配的财富和自由
2:14:16 英文写作学习技巧:英文→中文→英文【对比发现差距】
2:15:38 学习金字塔理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
2:20:25 获得深度学习的方法:
2:20:32 ①尽可能的获取并钻研一手知识
2:21:00 ②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2:21:20 ③输出成果去教授
2:21:31 学术知识体系vs.个人知识体系
2:23:55 每日反思:记录每日最触动自己的事【经过、影响、改进】
2:24:50 打卡学习的弊端: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动作变形
2:25:27 改进措施:①变打卡为记录②设下限、不设上限③学会创造动机
2:29:06 番茄工作法【使用场景和背后原理】
2:31:40 第6章:行动力(想到就先去做)
2:31:49 增强回路【最初的选择会影响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
2:33:19 聪明反被聪明误【确定有结果再行动,将自我挡在成长之外】
2:35:17 成长的悖论: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
2:36:18 真正做成一件事会发现真的很不容易,才能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欲望
2:36:54 广告行业的阈值效应:专注且持续的行动,且要突破一定的阈值
2:37:53 第7章:情绪力(心智带宽如何影响决策)
2:38:28 心智带宽:匮乏感会降低人的行动力、自控力和反应速度
2:40:20 不要在恐惧和匮乏的时候做决定【容易陷入短视】
2:46:23 世界是多维的,我们只有一双眼睛
2:50:39 我们的相机要学会向上升级,向下兼容
2:50:53第8章: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
2:51:10 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跑步
2:51:42 将全天划分为三个时段:4am-12am;12am-8pm;8pm-4am
2:54:45 快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交替进行,在节点自然苏醒
2:56:55 抓住大脑工作高峰期:①早上7点左右;②进食1个小时之后
3:04:00 表意识只能同时处理7件事,学会通过冥想控制这7个小球
3:05:51 阅读:①学会选书②尝试改变③思考关联
3:07:30 写作:①读书笔记②个人经历的感想和反思③打磨一个主题并形成精品
3:08:15 运动后进行较高强度和高难度的脑力活动,促使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
3:09:29 结语——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3:00:00 每日反思:①描述经过②分析原因③改进措施
3:12:12 每日反思的好处:①节省生命②提高感知细节的能力③帮助正视痛苦
3:14:26 理想人生:如果你想要的东西还不存在,那就亲自动手将它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