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0分钟
播放:
1.46万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这期播客是源自8月份的时候和项飙老师的一次通信,我给他写了一封两万多字的邮件,他回我说:浓度很大,我需要再读一次,内容很深,或许我们线上聊一次会比文字更有效;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对话,在此之前我们没有过任何接触。对话的初衷不是录制一期播客,也没有提前准备话题,所以内容也会有些发散,可听性欠佳,但所幸项飙老师逻辑够强,谦逊又敏锐,我们也能聊些重要且深入的话题,帮助彼此不落入窠臼。


我俩本来是视频的形式,能看到他会心一笑的时刻,可惜音频不足以传达,听众们如果有感兴趣的话题或疑问也可以给我留言,我可以在下次对话时和项飙老师交流,或许也可以组织大家和项飙老师一同谈话。我想,或许很多人有过如此疑惑:学界彬彬济济,为何是项飙?我想,听了这期播客,知晓这期播客缘起的人,都会找到答案。我不愿用平易近人这个词,因为它本就预设了高低,项飙老师或许从未以高位自居,只是从未忘记学者的初衷和本心,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像二十几岁时做田野调研那般,全身心地去发问,去思索,无论多少年过去,在遇到另一个二十几岁年轻人时,无比真诚的,珍视她的困惑和思考,这一点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但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遇事不决,就找项飙(押上了。


进度条:


4:33互联网打工人的无意义感和尊严问题


7:16 工作的短期化和内耗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12:35用文字编织理想支线拿回对日常生活的掌控感


16:37与现实生活的间隔重塑生命力——改变行动和工作态度


21:35创作的个人经验性和社会互动性存在


26:03剧场的美与崇高——无功利性的人际场域


28:01有意思和有意义 生命的流动性和生态性


34:53一线城市年轻人的心态和就业选择——49年入国军


40:17 学术酒吧 对当下生活的迷思和混沌


43:43 生存焦虑和倦怠无力感


49:25 人文研究的方向和效用如何论证


60:12公共讨论空间的重要性


63:43 kol时代的“被看到”和“不被看到”


69:17私密性作为尊严、民主、自由的生存基石


80:50 隐于常人的安全感与工作jk中的非人化


83:25 工作和生活的分野 私人空间 主体的不同面向


提到的人物及作品:


安妮埃尔诺,法国作家,202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悠悠岁月》《位置》


《追忆似水年华》,20世纪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


音乐剧《摇滚莫扎特》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等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哲学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代表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


汉娜·阿伦特,德国犹太人,20世纪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著有《极权主义的起源》。


陈嘉映,著名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代表作《走出唯一真理观》《说理》,译著《存在与时间》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辜月十二
1年前 北京
38
听到剧场那段眼泪哗哗🥲那种人与人即使不互相交流但是心灵无比贴近的时刻是对世界的抵抗啊
HD364568y
11个月前 辽宁
22
人想慕强,想要大厂title,但动力和其他所有外界条件都不适合,或许会哀叹没有在互联网高速增长时进入,对没吃到红利感到非常遗憾,但这种向往在言谈里能感觉到的——这还是标准的理性ROI计算。人想连接,但连接的前提是保持自我的私性,自己的私人边界不能被破坏,“比别人跑得快”是免责条款。为了不被破坏,人和人的连接变成有限的让渡,心理预期就是“朋友必然是阶段的”。完美符合吉登斯所说的纯粹关系——一种可计算、可预测、可评估的麦当劳化人际关系。但恰恰就是这种理性主义的无边无际蔓延,才导致空间层面的附近的意涵被彻底NPC化而被凿空,所以才要重提附近呐
AliceSheIs
11个月前 上海
21
年轻精英一代真的是太个人中心了,但也很难批评,每代人有自己独特的生存和成长环境。比如因为只住两个月所以不去和同一屋檐下的舍友social,本质其实是太功利。搭车时候、喝咖啡时候都是可以和邻座相处短暂的两小时的,缘分的建立也不一定是时间决定的,甚至两分钟就能发生很多事情。我观察到身边的年轻人以这一贯思维应用在方方面面,功利的气息其实是能被身边更成熟的人一眼看穿的,觉得看上去好像有种世故的包装,但包装下是短视紧张的幼稚。但,谁一开始进入社会在不够powerful、不够experienced、不够confident的时候,不是这样呢?祝大家都能突破自己、发展自己、融入群体。
LittleTamia
9个月前 北京
13
27:12 项飙老师每次的对谈都对年轻人充满的耐心和好奇,不管对方是否太以自我为中心一直在输出,老师真的好谦逊好温柔
Mer_0Dif
1年前 浙江
12
碎片化导致意义的消失 碎片化导致主体性的消失。 碎片的我 和碎片的你相遇。 减少碎片时间,增加主体时间。
候鸟CN
1年前 上海
12
50:49 项飙老师真的好好🥺🥺🥺
一柚子
11个月前 北京
12
真的听的意犹未尽。或许称呼您为博主。博主说是在做社会影响,对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到的我们这代人的普遍现象能有观察、思考、总结和很好的表达,以及写作和联系项飙老师,真的有在勇敢的行动,感谢能听到这样视角的对话。 表达下对项飙老师的喜欢与尊重,对部分年轻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些“小牢骚”可以去正视、去问询,和博主平等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巨大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事实的尊重和求知欲。 其实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的迷惘,和对意义的追寻。似乎也可以这样过一生但有种压抑的无措。现在过的人生,父母、教育告诉我们的规规矩矩的人生意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意义,我们只需要照着做。但肯定会有质疑,意义不应该是我个人赋予的吗?那面对现在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我们怎么去赋予意义呢? 我一直都很喜欢看谈话类节目,十三邀许倬云老师说“往里走,安顿自己”,第一人称复数徐小虎老师说“大人笨”,陈嘉映老师说“哲学是用来保护积极思考的,而不是下绊儿”,对我来说都是让自己安顿、平和的启示录。当项飙老师说关注“被看到与不被看到的分野”时,我一下子被击中“哇,我被看到了”。我觉得这就是是有实际人文效用的课题,我隐隐感到不断通过想被看到什么和不想被看到什么的自我问询,好像就慢慢看见了我想过怎样的生活。也许对整个年轻一代的不断问询,就可以普遍的帮助我们去确定自己的人生意义。 听完之后感慨良多,表达的比较混乱,望见谅。
生生_Ainly
1年前 上海
9
正在上海互联网大厂实习,对博主说的太感同身受了。同时也很赞叹博主的表达能力,对词语的把握,在互联网大厂实习之后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表达能力下降,看来还是得坚持阅读。
静香_ArmJ
6个月前 四川
8
感觉播主做了一个心理咨询,项飙老师做了一个田野调查
又川
1年前 广东
7
11:56 这里有一段静音呢
刘大侠在漫游
11个月前 辽宁
7
1:00:32 我觉得个体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就是社区。可以了解一下社区营造
HD599442v
1年前 上海
4
对“当前个人与家庭对教育投入多 非常期待回报 但前进不顺 ”文学性的表达,但不需要把自己当受害者,这个现实太普遍,只是感受能力不同表达能力不同表现出来不同。尽早找到个人与现实之间的那个空腔,去应对当前状态,从个体化角度属于能做到最大化的能力了。
鹍鹏
7个月前 美国
3
合租几个月和室友没有交流,剧场两小时可以加微信交朋友,这种反差,很值得深入想一想后面的原因。讨论中对这种现象有更多共情。这不是主播有什么问题,而是社会框架出了问题,以至于我们在把反常合理化,给失范以合理化。
这是随便打出来的
1年前 山东
3
53:41 对,就是这样的,把我想说的说出来了,啊啊啊,希望被看见
好野阿幻
11个月前 广东
3
听完播客真的深深共鸣了,22年在北京度过了半年的大厂实习,每次换下一个厂实习都要进行下一次的搬家,也只是从一个老破小搬到另一个老破小,经历过3波不一样的合租人群,边听又想起那半年的苦楚,原来那种苦叫没有尊严啊,现在才懂为什么我经历了那半年高强度的大厂历练后,哪怕有hc,我还是不干了,原来我只是喜欢当人,不是工具人,更不是螺丝钉
ttti芙尼
11个月前 湖北
2
36:21 是这样的,我23届本科毕业,现25届硕士应届毕业生,现在秋招已接近尾声,且不说目前身边人很多没有offer,我在互联网也好还是身边朋友同学也好观察到的是,有offer选择权的人一般都会主动or被动的选择薪水低但更稳定的那一份工作。包括我自己也是,还是想在各种不确定性中多抓住一点可能性。
samuel_bKKk
11个月前 江苏
2
被看到这个形式本身没什么区别,但看到的东西不同对于被看到的肯定与否定也是不一样吧……我们都希望好的东西被看到,或者说好的东西就算被看到了不会产生,或者说产生较少负面的情绪;而不好的东西则相反。当然好与坏的定义人各相异,一个网红在网络上展示的东西是对他能长生流量,代理收益的。我们在生活中不想被看到的是损害我们形象,让我们失去尊严的。我觉得凡事人都是有想被看到和不想被看到的东西。另外我认为想被看到和希望于他人建立链接也有着显著的联系,换句话说我认为想被看到好的东西是人希望于他人建立链接分享的目的。
Bo_baa
11个月前 山东
1
1:08:35 这个不想被看见的经历,特别像我感受到的一种我们对追求自己的“梦想”(那大人眼里没用的兴趣)时候,的那种羞耻感。我只想向他们展示成功,但追梦的过程(以及其中暗含的失败的可能)我都不愿意示人。因为我长大的环境里,只赞赏成功,不歌颂理想和失败💔
削铅笔先生
8个月前 广西
1
提一个小小建议,主播表达能力很好,但是呢,表达过程时不时有“啧”的语气词,听感上会觉得不是那么好,不知道能不能进一步改善呢,或者说,大家伙有什么好的改善方法,很好奇,因为我也发觉自己也有这个习惯,想改善。
HD632104e
7个月前 广东
1
关于49年入国军这个比喻,是不是比喻在局势已经改变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加入注定失败的一方?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事实上我觉得整个社会已经逐渐开始价值回归(评判事物是否有价值不只看title,而是是否符合实情,是否真的实际改变了现状),只是精英们的傲慢和中国社会想成为人上人的惯性让大家还是在计算自己的投入产出比,觉得自己名校毕业就应该有高工资高收入高社会地位,但是从价值回归的角度来看,你所谓的名校毕业或者做光鲜的工作,为社会带来了什么真正的价值吗,你的能力和责任感有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吗,一味的强调自己的付出和最终社会承诺给你的不一样,难道没有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为这个社会留下了什么呢,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人会谦卑很多,我自己也是名校bg的,但是我从来不认为我就比那些清洁工阿姨高尚多少,她们至少还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干净的环境,但是所谓的那些科技大厂,很多时候做的事情都在越来越压榨普通人的物质和精神生存空间。所以事实上精英们斤斤计较的大部分都是资源的分配权,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或者是表演)自己配的上拿那么多而已,但是很遗憾他们没有让这个世界变好。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