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2分钟
播放:
1,224
发布:
4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 一句话介绍:



  • 这期播客从“情绪经济”出发,聊了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容易为情绪买单。从盲盒、冥想民宿到虚拟偶像,不是我们不理性,而是情绪成了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出口;节目不仅科普了情绪消费的机制与趋势,也提醒我们别被情绪收割,商业可以更懂人心,但我们也要更懂自己~


🧠 我们聊什么?



  • 情绪经济 = 以情感需求驱动的消费行为,比如买盲盒、打卡民宿、看爽剧。

  • 我们越来越不为“必须”买,而为“感觉”买,尤其是Z世代追求的就是“我爽我买”。

  • 从AI陪伴、数字藏品到骂老板密室,情绪产品无处不在,满足我们的“心理缓冲”。

  • 盲目为情绪消费可能会导致经济压力,甚至陷入“过度营销”的陷阱。

  • 情绪经济不等于情绪堕落,而是理性与感性结合的商业创新,关键是要用得明白!


🎯 适合谁听?



  • 对消费心理、商业趋势感兴趣的朋友,能听到不少有趣的观察和案例。

  • 喜欢研究现代人情绪状态与社会变化的Z世代、城市青年。

  • 在生活中经常感到焦虑、孤独,正在寻找心理舒压方式的听众。

  • 想了解什么是情绪价值、情绪符号,以及它们如何悄悄操控我们钱包的人。

  • 所有喜欢《早中晚》节目节奏,想继续知识 + 陪伴双重体验的忠实听众。


🎁 时间轴 + 超详细 “课堂” 笔记!



  • 00:00:00|节目开场:聊聊情绪和“脑内化学小分队”的经济学影响~


上期节目我们主要聊了三种影响情绪的“脑内化学物”:多巴胺、血清素和内啡肽,顺便也聊了理性和感性怎么打配合才更舒服。这一期,我们科普了“情绪经济”这个概念,提醒大家别一味追求理性,感受情绪本身其实也挺重要。



  • 00:03:56|为什么买买买能让人变开心?


我们聊到了“情绪经济”是怎么渗透进我们日常消费的 —— 像是买个盲盒、刷个短视频、玩玩小游戏,其实本质上是为了安慰情绪,找点社交归属感和快乐。这种类型的消费越来越多,不是因为人越来越“脆弱”,而是大家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 00:06:42|从高考到职场:情绪也在“卷”!


现在大学不再稀缺,但能上顶尖学校的还是少数,毕业后照样焦虑一堆。这种竞争让人产生“我好像还不够好”的情绪,这时候情绪消费就成了大家缓解压力的出口。像短视频、塔罗、冥想民宿、解压玩具这些,看似小玩意,其实能让我们心里舒服点。



  • 00:14:37|“为情绪买单”的各种方式!


我们梳理了情绪消费的常见形式,比如盲盒、文化IP联名、虚拟体验等,还分析了大家为什么会买这些东西:可能是因为压力大,也可能是想找点自我安慰。不过,学界对这个话题还没统一结论,大多数人也没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情绪买单”。



  • 00:20:30|自我疗愈:年轻人正在变“感受派”!


我们发现,现在不少年轻人更愿意根据感觉来消费,商品也变成了某种情绪符号。但也提醒了一下:别让“情绪消费”变成不理性的摆烂,比如短视频里的“摆烂文学”。还聊到AI做心理咨询带来的隐私问题,比如手表采集的生理数据到底安不安全。



  • 00:27:43|产品 ≠ 情绪,别让情绪营销带偏了!


很多商家靠情绪打动消费者,比如小红书打卡、照片营造的生活方式,但菜价贵到离谱啊!我们建议品牌回归产品本质,做点实在的,而不是靠“贩卖焦虑”赚钱。消费者也要学会理性消费,毕竟钱包和情绪都需要呵护。



  • 00:31:24|商业也得“有心”一点~


“情绪经济”不仅让消费者更感性,也倒逼商家更懂人。像小米,从性价比转型到情感链接,办展览、办比赛、搞社群,其实是想建立“共鸣感”。但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得有点认知:知道怎么理性消费,也懂得怎么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 00:38:02|焦虑孤独到底哪来的?


现代人“内卷焦虑”和孤独感越来越强,我们试着从社会结构、技术变化、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拆解了这些问题。从高光行业、到职场竞争,再到城市化瓶颈,整个系统都在转型,大家的心理压力也就水涨船高。



  • 00:39:27|从“增量红利”到“存量内卷”!


聊了为什么社会变得越来越“卷”:新增量机会少了,大家只能在原有的蛋糕上抢资源。这种竞争方式会引发很多情绪问题,而科技发展虽然提高了效率,也让人更容易被卷进快速更新的节奏里。所以终身学习不再是选项,而是“标配”。



  • 00:47:42|劳动“变味”:人变成了工具!


远程办公、灵活用工听起来挺自由,但背后其实是合同越来越短,员工安全感越来越低。我们还提到公司追求“人效比”,搞得大家像工具一样被压榨,人的温度和情绪在这种系统下被严重忽略了。



  • 00:52:32|社交媒体让人越社交越孤独?


现在大家都“强连接”却“弱关系”,很多人沉浸在虚拟互动里,真实关系反而变少了。算法还喜欢推焦虑内容,容易让人陷入“我不够好”的自我怀疑里。平台比如小红书虽然提供推荐内容,但也可能加剧“信息茧房”和观点极化。



  • 00:59:37|线下生活在消失?


信息越精准,线下关系越疏远。我们不再跟邻居打招呼,感官体验变少,情感交流也就跟着弱化了。加上全球化加剧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和意义缺失,这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在出毛病。



  • 01:04:23|情绪经济的未来长啥样?


节目最后我们分享了一些新的“情绪消费”趋势,比如日本的“眼泪酒店”、Apple Watch的情绪追踪功能,还有未来可能举办的对谈活动。这些新形式其实都在尝试让“情绪消费”变得更健康、更有价值。我们也邀请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情绪故事,送上一首歌收个尾。


👥 我是谁:



  • 🎙️ 本期主播:旭风

  • 🪒 剪辑 + 后期:旭风

  • 🎼 BGM:Weeknds|Take My Breath - The Weeknd


🥷🏻 入驻平台:


Apple Podcast豆瓣小红书网易云音乐荔枝FM|喜马拉雅|Bilibili|抖音|Spotify|QQ音乐


👏🏻 欢迎关注 🍠 @早中晚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