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大火的电影《初步举证》,对这部电影里面男性法官质问女主的一句台词:“你没有反抗,你只是呆住了。”深有体会,因为自己也曾经有过那种面对自己被伤害,但是无可奈何,什么都说不出的反应,所以就借这个契机跟大家谈一谈回避。
中国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回避型,然后回避会导致我们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只有0和100分的状态。当我们碰到和对方有感觉不合适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冷暴力。女生一开始回避,可能是为了规避风险,但是这个世界上对女生来说危险源太多了,慢慢的女生就会,变得很回避。
其实,回避跟幼态心智有关系,所以这一期就给大家讲一讲我自己身上出现的回避问题,给我带来的影响以及我身边人被回避影响的表现。回避这种行为,它其实跟我们的潜意识有关。这是我们作为人类个体,活在这个社会上,为自己铸造的一种生理本能,一种我们很难改变的防御机制。但是回避及其背后的现象成因,比如说幼态心智,它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化,给我们以后带来更多的问题。
所以还是在这里呼吁大家关注自己的潜意识,勇敢地面对冲突,面对分歧,面对自己。
第四期播客内容梗概与时间线标记
1:35 《初步举证》里的女律师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性侵案进行辩护。从辩护律师到受害者,她看到的法律系统的漏洞。这种漏洞让人思考性侵案里面的性同意该如何界定。建议各位自己去电影院看一看这步电影,能感受到功底超强的女主带给我们的震撼。这部电影引人思考的点很多。
10:19 女的回避是因为没有自保能力。由于男女力量的差异,女生作为力量相对弱小的个体,会在面对危险的时候选择直接跑。
回避行为非常普遍,潜意识决定我们的行为选择。建议大家看看弗洛伊德的《刻意回避》。
12:40 审视自己在亲密关系里的问题。发现自己过去爱冷暴力,喜欢跟人相处减分制。小学开始就很回避。讲我身上具体的回避的表现。比如不爱被人帮助,不联系人。
16:26 回避是一种巨大的代际创伤。大家都恐弱。讲恐弱,从女生回避冲突入手来说。大家害怕表现出和别人的分歧,害怕让局面陷入尴尬的境地,其实是因为小的时候原生家庭没有让我们习得这种处理尴尬和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就好像有一杯水倒在地上,我们没有处理这个水倒在地上的局面的能力。
21:33 害怕自己表现得脆弱,害怕自己事情做不好。中国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中国教育不接纳状态。恐弱心态导致我们很脆弱。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然后回避面对真实的自己。
26:22 引入幼态心智的概念。推荐大家去看一个播客。史蒂夫说400期——《腾空内心,把更广阔的世界装进去》。拥有幼态心智的人很被动,把别人的评价当成评判。举我家人的例子。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为什么我们害怕别人批评自己?
34:12 恐弱导致我们不能面对在他人身上的投射。所以恐弱让我们处理不好和别人的关系,也处理不好和自己的关系。恐弱的人不能接受他人的失败。为什么会讨厌特定的人?我们要说真话,贴标签式的语言表达会让我们陷入二元对立,极端和虚假的世界中。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扭曲了自己接受到的反馈。把别人表达的感受当成一种对自己的指责和攻击。
42:48 讲述自身最近的亲密关系,在意对方但是因为回避冲突,回避三观方面的分歧。举了楼下小妹妹的例子。长大以后幼态心智的延续对我们的亲密关系会有影响。不摆脱幼态心智导致我们幼稚地爱人,把握不好爱和控制的边界。表达关系的不满,对自己好,对别人也好。突破边界才知道边界在哪里
49:07 回避是本播客合集的心理学系列开端。建议大家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保持觉察释放情绪。因为创伤会影响潜意识,潜意识让你无法专注。与幼态心智绑定的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我们变成单向度的人,喜欢讨好别人。工作给人带来良好反馈,就会有人变工作狂。
建议大家打破回避循环,表达不满。举了自己在家庭里面应用非暴力沟通清除潜意识创伤和垃圾的例子。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