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97分钟
播放:
5,589
发布:
2天前
简介...
时光探宝人:
苏州博物馆策展人 吕文涛
苏州大学 钱晓冬
主播:宝藏姐姐
两周前,《门道》在苏州做了一场线下活动,这个活动,我在社群和朋友圈里直播了,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这一期在拙政园现场录制的节目里,两位嘉宾。有非常激烈的碰撞和呼应。
这次苏州活动和去年不同
我们用一天的园林行走和的夜谈
最大程度的打开和占领了一个超乎我预期额的展览
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
假如没有之前的铺垫,
我以为,
我看这个展览的收获不会那么大
假如可能,你去苏州博物馆西馆
一定要去看这个展览
花钱,是值得的
我想,这期节目,也会让你最大可能的占领和拥有这个展览。
—时间轴-—
第一部分:吕文涛老师介绍《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
00:00 拙政园与苏州园林文化深度探讨
节目围绕拙政园及苏州园林文化展开,邀请策展人与专家共同探讨园林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通过实地考察与展览内容的解析,展现了园林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多重魅力,强调了园林体验中身心感受的重要性。两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出发,提供了多元视角下的园林解读,丰富了观众对园林文化的理解。
05:30 苏州古典园林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探析
对话围绕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展开,从个人兴趣出发探讨园林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园林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内模拟自然,提供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展览通过五个部分展示园林满足的突出普遍价值,强调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独特地位,包括与敦煌莫高窟、长城等的对比分析。
10:22 苏州古典园林与隐逸文化:逍遥乎林泉展览解读
逍遥湖林泉展览以吴昌硕的篆书横披《逍遥游》开篇,结合虞山印派的印章和宋画《松下赏月》《钱塘观潮》,展现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隐逸文化传统。展览通过文物组合引导观众探索园林与精神自由的关联,强调园林作为文人理想空间的象征,以及其对现实与想象的融合。
15:12 中国园林史与文人雅趣
对话探讨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汉代至近代园林艺术的高峰,以及文人对园林理论的贡献。通过引用乐之论、吴中四才子作品及沧浪之水典故,展现了园林与文人雅兴的紧密联系。对话还分析了竹林七贤、兰亭雅集和陶渊明对园林意境的影响,特别是竹子在园林中的象征意义。
19:47 园林与文人精神:从兰亭序到陶渊明的影响
对话探讨了中国园林与文人精神之间的深刻联系,从兰亭序的文化仪式到陶渊明田园诗的自然理念,展现了文人如何通过园林创作表达自我追求与精神境界。提及了赵孟頫的书法传承、陶渊明对园林文化的影响,以及周深画作中的桃花源意境,强调了园林作为文人精神寄托的空间意义。
24:58 苏州园林与吴门画派的文化交融
对话探讨了苏州园林与吴门画派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苏州园林的兴盛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底蕴。16世纪的《姑苏志》详细记录了苏州的造园活动,标志着园林之城雏形的形成。王敖家族等造园世家的贡献,以及沈周、文征明等吴门四家的艺术成就,共同塑造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拙政园作为典范,体现了园林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场所,反映了苏州园林与吴门画派的深厚文化内涵。
29:20 拙政园与文氏家族园林命运对比
对话围绕拙政园的历史变迁及其与文氏家族园林的不同命运展开,重点讨论了拙政园从王献臣时期到后代因赌博失去,与文氏家族长期保持园林传统形成鲜明对比。提及文征明及其子文嘉的作品与拙政园的关系,以及《秋塘红藕图》所展现的远香堂荷花景象,反映了园林风貌的历史延续性。展览中展出的槐雨亭及相关文物,揭示了拙政园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个人情感。
33:17 文氏家族与江南园林艺术传承
对话探讨了文氏家族在嘉庆年间的发展,特别是文正亨及其作品《长物志》对人质生活的理解。通过《唐人诗意图》和《白岳游图》等艺术作品,展现了文氏家族在园林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强调了家族传承的诗书文化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以及明代中后期文人游历与园林创作的紧密联系。
37:58 园林与艺术:从晚明绘画到现代赏玩
对话探讨了晚明以来画家如何将园林作为创作题材,以及园林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园林不仅被精心设计以供观赏,也成为画家记录与传承家族记忆的方式。通过手卷等艺术形式,观者能更深入地体验园林之美,感受其不确定性与魅力。此外,园林中的花木配置、假山设计等元素,也反映了人们追求咫尺天地的理想。
46:40 园林与文人风雅:从文物到审美体验
对话探讨了园林作为文人意志延伸的独特性,以及文人如何通过器物表达审美偏好。以文正亨的《长物志》为例,阐述了雅俗判断的标准,并介绍了园林展览中展示的五大名窑瓷器、文征明的《真赏斋图卷》等珍品,强调了园林空间、活动与物质性的展示思路,以及琴、文房用器等文物如何反映当时的风潮与消费习惯。
52:07 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中西园林艺术的对话
对话深入探讨了明代江南手工艺品的繁荣及其在园林中的体现,特别是通过苏州顶尖工匠的作品,展示了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在追求诗意生活方面的共通之处。展览《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不仅呈现了两地园林艺术的联系,还通过桥梁等元素勾连中日法三国园林文化的交流,强调了人类对生活精心经营的共同追求。
57:11 中西园林艺术交流与影响
对话深入探讨了中西园林艺术的交流与相互影响,通过外销瓷、姑苏版等物质载体展现了中国园林风格对西方园林设计的启发,以及西方规整园林向自然风格转变的过程。莫奈的吉维尼花园作为实例,展示了西方园林如何融合东方元素,追求如画般的自然美。双方对于园林的追求虽表现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美好追求的共通性。
第二部分:钱晓冬老师部分
01:05:12 园林文化与当代实践的对话
对话围绕园林文化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展开,提及通过不同视角解读园林的历史与影响,强调了园林作为私密美好空间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当代实现个人对园林的营造与使用。讨论中展现了对园林的向往与研究,以及园林文化对个人生活空间设计的启发。
01:08:17 园林美学:从诗情画意到自然驯化
讨论了园林设计中的诗情画意原则及其历史背景,强调了对园林背后逻辑的理解比技法更为重要。提出对自然的‘取法’应理解为向往而非超越,园林中的自然元素是经过人工驯化的心中自然。强调了个人对自然的误读在园林情趣中的作用,以及园林作为个人空间的本质。
01:14:29 园林造景与个人心境的融合
讨论了园林建造应更多关注个人需求与心境,而非单纯追求样式化。以石头命名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个性化命名体现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投射。同时,强调了现代造园中实用与美观并重的理念,以及选择与利用自然元素时的敏感性与创造力。
01:18:33 叠山艺术与石头选择的美学探索
对话围绕叠山艺术和石头选择展开,强调了个人审美和知识储备在选石过程中的重要性。参与者分享了通过书法审美选择石头的经验,以及将自然石头融入日常生活的创意,如用石头做门把手。此外,讨论了石头的叙事性和情感表达,以及在自然形式训练场中选择石头的挑战。
01:20:56 园林设计中的叙事艺术与创意运用
通过为普通石头赋予历史事件的名称,以及在园林设计中运用事件和叙事元素,展现了创意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设计者通过选择具有肌理感的石头,以及巧妙地将水藏于山后,创造了深远的视觉效果,满足了客户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这种将日常物品与历史文化结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园林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设计者对自然的驯化与创新思维。
01:24:49 设计中的文化与情感融合:石床与仙台的创意实践
对话围绕为喜爱饮酒的业主设计醒酒石床及肉质仙台展开,通过融入古画元素和联想思维,不仅提供了实用功能,如醒酒与洗脚,还营造了诗意梦境空间,展现了设计与文化的深度结合,以及场所赋予的无限想象可能性。
01:29:34 园林设计与身心经历:从天井到大园的造园理念
对话围绕园林设计展开,强调了无论空间大小,只要有对山水的想象,皆可造园。通过天井、设备间改造及雨水收集等实例,展现了如何在有限空间中融入诗意与实用功能。指出园林的本质在于身心经历,鼓励人们通过体验不同园林,理解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终追求内心的诗意居住空间。
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
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
小红书:门道小藏
即刻 :小藏 门道儿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王卫刚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
视觉设计:赵月茹
苏州博物馆策展人 吕文涛
苏州大学 钱晓冬
主播:宝藏姐姐
两周前,《门道》在苏州做了一场线下活动,这个活动,我在社群和朋友圈里直播了,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这一期在拙政园现场录制的节目里,两位嘉宾。有非常激烈的碰撞和呼应。
这次苏州活动和去年不同
我们用一天的园林行走和的夜谈
最大程度的打开和占领了一个超乎我预期额的展览
苏州博物馆西馆的《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
假如没有之前的铺垫,
我以为,
我看这个展览的收获不会那么大
假如可能,你去苏州博物馆西馆
一定要去看这个展览
花钱,是值得的
我想,这期节目,也会让你最大可能的占领和拥有这个展览。
—时间轴-—
第一部分:吕文涛老师介绍《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
00:00 拙政园与苏州园林文化深度探讨
节目围绕拙政园及苏州园林文化展开,邀请策展人与专家共同探讨园林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通过实地考察与展览内容的解析,展现了园林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多重魅力,强调了园林体验中身心感受的重要性。两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出发,提供了多元视角下的园林解读,丰富了观众对园林文化的理解。
05:30 苏州古典园林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探析
对话围绕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展开,从个人兴趣出发探讨园林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园林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内模拟自然,提供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展览通过五个部分展示园林满足的突出普遍价值,强调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独特地位,包括与敦煌莫高窟、长城等的对比分析。
10:22 苏州古典园林与隐逸文化:逍遥乎林泉展览解读
逍遥湖林泉展览以吴昌硕的篆书横披《逍遥游》开篇,结合虞山印派的印章和宋画《松下赏月》《钱塘观潮》,展现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隐逸文化传统。展览通过文物组合引导观众探索园林与精神自由的关联,强调园林作为文人理想空间的象征,以及其对现实与想象的融合。
15:12 中国园林史与文人雅趣
对话探讨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汉代至近代园林艺术的高峰,以及文人对园林理论的贡献。通过引用乐之论、吴中四才子作品及沧浪之水典故,展现了园林与文人雅兴的紧密联系。对话还分析了竹林七贤、兰亭雅集和陶渊明对园林意境的影响,特别是竹子在园林中的象征意义。
19:47 园林与文人精神:从兰亭序到陶渊明的影响
对话探讨了中国园林与文人精神之间的深刻联系,从兰亭序的文化仪式到陶渊明田园诗的自然理念,展现了文人如何通过园林创作表达自我追求与精神境界。提及了赵孟頫的书法传承、陶渊明对园林文化的影响,以及周深画作中的桃花源意境,强调了园林作为文人精神寄托的空间意义。
24:58 苏州园林与吴门画派的文化交融
对话探讨了苏州园林与吴门画派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苏州园林的兴盛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底蕴。16世纪的《姑苏志》详细记录了苏州的造园活动,标志着园林之城雏形的形成。王敖家族等造园世家的贡献,以及沈周、文征明等吴门四家的艺术成就,共同塑造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拙政园作为典范,体现了园林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场所,反映了苏州园林与吴门画派的深厚文化内涵。
29:20 拙政园与文氏家族园林命运对比
对话围绕拙政园的历史变迁及其与文氏家族园林的不同命运展开,重点讨论了拙政园从王献臣时期到后代因赌博失去,与文氏家族长期保持园林传统形成鲜明对比。提及文征明及其子文嘉的作品与拙政园的关系,以及《秋塘红藕图》所展现的远香堂荷花景象,反映了园林风貌的历史延续性。展览中展出的槐雨亭及相关文物,揭示了拙政园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个人情感。
33:17 文氏家族与江南园林艺术传承
对话探讨了文氏家族在嘉庆年间的发展,特别是文正亨及其作品《长物志》对人质生活的理解。通过《唐人诗意图》和《白岳游图》等艺术作品,展现了文氏家族在园林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强调了家族传承的诗书文化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以及明代中后期文人游历与园林创作的紧密联系。
37:58 园林与艺术:从晚明绘画到现代赏玩
对话探讨了晚明以来画家如何将园林作为创作题材,以及园林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园林不仅被精心设计以供观赏,也成为画家记录与传承家族记忆的方式。通过手卷等艺术形式,观者能更深入地体验园林之美,感受其不确定性与魅力。此外,园林中的花木配置、假山设计等元素,也反映了人们追求咫尺天地的理想。
46:40 园林与文人风雅:从文物到审美体验
对话探讨了园林作为文人意志延伸的独特性,以及文人如何通过器物表达审美偏好。以文正亨的《长物志》为例,阐述了雅俗判断的标准,并介绍了园林展览中展示的五大名窑瓷器、文征明的《真赏斋图卷》等珍品,强调了园林空间、活动与物质性的展示思路,以及琴、文房用器等文物如何反映当时的风潮与消费习惯。
52:07 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中西园林艺术的对话
对话深入探讨了明代江南手工艺品的繁荣及其在园林中的体现,特别是通过苏州顶尖工匠的作品,展示了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在追求诗意生活方面的共通之处。展览《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不仅呈现了两地园林艺术的联系,还通过桥梁等元素勾连中日法三国园林文化的交流,强调了人类对生活精心经营的共同追求。
57:11 中西园林艺术交流与影响
对话深入探讨了中西园林艺术的交流与相互影响,通过外销瓷、姑苏版等物质载体展现了中国园林风格对西方园林设计的启发,以及西方规整园林向自然风格转变的过程。莫奈的吉维尼花园作为实例,展示了西方园林如何融合东方元素,追求如画般的自然美。双方对于园林的追求虽表现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美好追求的共通性。
第二部分:钱晓冬老师部分
01:05:12 园林文化与当代实践的对话
对话围绕园林文化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展开,提及通过不同视角解读园林的历史与影响,强调了园林作为私密美好空间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当代实现个人对园林的营造与使用。讨论中展现了对园林的向往与研究,以及园林文化对个人生活空间设计的启发。
01:08:17 园林美学:从诗情画意到自然驯化
讨论了园林设计中的诗情画意原则及其历史背景,强调了对园林背后逻辑的理解比技法更为重要。提出对自然的‘取法’应理解为向往而非超越,园林中的自然元素是经过人工驯化的心中自然。强调了个人对自然的误读在园林情趣中的作用,以及园林作为个人空间的本质。
01:14:29 园林造景与个人心境的融合
讨论了园林建造应更多关注个人需求与心境,而非单纯追求样式化。以石头命名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个性化命名体现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投射。同时,强调了现代造园中实用与美观并重的理念,以及选择与利用自然元素时的敏感性与创造力。
01:18:33 叠山艺术与石头选择的美学探索
对话围绕叠山艺术和石头选择展开,强调了个人审美和知识储备在选石过程中的重要性。参与者分享了通过书法审美选择石头的经验,以及将自然石头融入日常生活的创意,如用石头做门把手。此外,讨论了石头的叙事性和情感表达,以及在自然形式训练场中选择石头的挑战。
01:20:56 园林设计中的叙事艺术与创意运用
通过为普通石头赋予历史事件的名称,以及在园林设计中运用事件和叙事元素,展现了创意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设计者通过选择具有肌理感的石头,以及巧妙地将水藏于山后,创造了深远的视觉效果,满足了客户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这种将日常物品与历史文化结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园林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设计者对自然的驯化与创新思维。
01:24:49 设计中的文化与情感融合:石床与仙台的创意实践
对话围绕为喜爱饮酒的业主设计醒酒石床及肉质仙台展开,通过融入古画元素和联想思维,不仅提供了实用功能,如醒酒与洗脚,还营造了诗意梦境空间,展现了设计与文化的深度结合,以及场所赋予的无限想象可能性。
01:29:34 园林设计与身心经历:从天井到大园的造园理念
对话围绕园林设计展开,强调了无论空间大小,只要有对山水的想象,皆可造园。通过天井、设备间改造及雨水收集等实例,展现了如何在有限空间中融入诗意与实用功能。指出园林的本质在于身心经历,鼓励人们通过体验不同园林,理解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终追求内心的诗意居住空间。
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
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
小红书:门道小藏
即刻 :小藏 门道儿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王卫刚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
视觉设计:赵月茹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弗居功成
1个月前
江苏
14
去年这个时候和朋友坐在园子里谈见真见性谈春心可贵。当时提了一点暴雨后游玩拙政园的发现。当时正在宾得镜里看曼陀罗馆的陈设,桌上玻璃缸里凝了拇指盖见方的雾气,土是湿的点大的苔藓也绿意勃勃,扫到蟋蟀须须居然在动时几乎是仰头大笑,立马转头告诉身旁的游客叫他盯着瞧那对活蛐蛐。对于做落地的人来说太清楚在公共景点能看到这样的存在有多大爷的不容易,没有用标本,没有用配音,是真真切切的活蛐蛐。我的感动是我之前从来没有以观赏游玩的视角去把玩这种小动物,我也从来没有设想过允许的场景。这造的若大园境里除了亭阁楼台松柳柏居然还精心设有这样一小方的立锥之地。飞檐之上有雕花与瓦松,水波前有新如稚儿掌心的苔藓,这种对尺度的把玩叫身心感灵大和谐。几乎也是刹那想起一切重新开始那年,苏州下了几年里唯一场大雪,我从床上爬起来看,我父亲从院子门口扫了一条小径直到后院,不是笔直的,而是微微蜿蜒的,现在想当时的心境,我的记忆犹新或许是因为在他扫出的这条小径里,看到他为自己打造了一所乌有的园林。波尔莱德说的太好了…现代性仅是艺术的二分之一,另一半则是永恒与不变的。感谢一切,我在这一个又一个瞬间里看到了这种永恒不变的存在。
HD705214z
1个月前
四川
7
33:08 听到一代即衰,想起王安忆的小说《天香》。一代造园子,一代生活在园子,然后渐渐衰败
雨落在金陵的大地
1个月前
江苏
6
从沧浪亭的“一步一景”到莫奈花园的“一季一色”,从水墨的淡雅到油画的浓烈,两座花园如同东西方文化的缩影,各自精彩,却又在对美的追求中殊途同归。或许,真正的花园从不局限于地域与形式,它是自然与心灵的对话,是时光与艺术的共舞——而我们,都是这场邂逅的旁观者与共鸣者。
cleo1990
1个月前
北京
6
雕栏秀木今犹在,只是朱颜改。我见叠山多妩媚,料叠山见我应不一定
李老头丫
1个月前
湖南
5
1:04:24 这段收音有问题
毛毛虫家的老王
1个月前
美国
5
拙政园、莫奈花园和林泉乐 5月的时候在故宫午门看了“林泉乐”的特展,看到莫奈的画,看到故宫主题的”林泉乐“。现在可以听钟爱的节目”门道“谈拙政园和莫奈花园。其实是两种完成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5月看的故宫的特展,感受的是皇家园林和”莫奈花园“之间的交流,但是皇家的园林和普通百姓的距离还是太远了。对于我一个出生在杭州的土生土长的江南人,钟爱的的还是“拙政园”的那份闲淡。当初首任园主取名“拙政园”要表达的就是退隐官场,闲淡自如的初衷。呼应当下“卷”的社会处境,是多么羡慕拙政园那份园主人想要表达的那份初衷可能比起皇家园林的“做作”更为质朴。就像莫奈“花园”传递给人们的那份宁静。在这个纷纷绕绕的当下,多么希望能有一片宁静的天地,可以让我们能“躲躲”。喜欢苏州的院子,最喜欢小巧的“艺圃”,最喜欢艺圃走进院子的那段白墙筑起的小径,像是让人逃避这个纷争世界的“捷径”,转而展现给世人的那片湖水,就像是带到“室外桃园”。这世界太累人,多想找个院子静静地躲起来安安静静地。主理人,你也太忙了,我想你也想找个园子“躲躲”吧:)
Ichen
1个月前
江苏
5
钱老师真是一个具有顶级浪漫和顶级有趣的妙人啊,能不能拉着钱老师开发一下别的园林继续做做线下的升级版,好想听他说更多
李佳宸
1个月前
江苏
4
2天的活动不仅仅是认识了新的朋友,还从不同的视角重新认识了园林。比如留园三代主人进园子的路线,比如环秀山庄扑面而来的假山,左转右转,车子无法直接到达的艺圃。这趟旅程最绝妙的点在于,前一天还再感叹园林叠山的精妙,第二天,钱老师又带我们去了林屋洞,然后跟我们说:看呀,咱们昨天所有惊叹的假山、太湖石的美,都能在林屋洞里面找到大自然天然形成的表达~。而苏博的展又恰恰刚刚好展现了文人心中的园林,还对比了中国园林与外国园林的2种造园的思维方式和艺术体现。总之这两天的旅程,真是收获满满~。顺便表白一下钱老师,太幽默了…因为韩熙载夜宴图的被角选了一块石头,这思维的发散,谁能想得到…哈哈哈哈~~
江树
1个月前
浙江
4
好奇大家更认同哪位老师的观点
江树
1个月前
浙江
4
07:31 遇到学文学人我都会问一下有没有听过荷尔德林的“充满劳绩,但依然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这句诗。
財迷南瓜
1个月前
甘肃
3
身居城市,意在山林。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啊。说的土气点,农夫山泉有点甜是吧。😁
雨落在金陵的大地
1个月前
江苏
3
姐姐说的留园我想到洋务运动盛宣怀了
77april
1个月前
上海
3
00:26 非常赞同老师说的看园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一种身心经历,塑造园林的身发,不要有太多思考,用简单的身体记忆思考,感受微风细雨飘雪。
小天才涛涛
1个月前
北京
3
我爱宝藏姐姐!
你的宝藏
1个月前
四川
3
刚刚收到消息,《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展览图录的出版社发来消息:“因展览分三期,我们图录中收了所有,想说能否跟节目联动下,听众转发评论抽奖,我们来提供赠书1册。”各位,那我们就满足一下出版社的要求,各位转发,评论。48小时后,也就是9月26日10点评论点赞最多的,我们赠送一册展览图录。
LinHong_4EDm
1个月前
北京
2
听完了音频,最大的感受是最后的结束语,逛园子没有什么奥秘,那是人自己的亲身感受,当你在不同心情的情况下走进园子里,可能是愉快的,可能是悲伤的,可能是猎奇的,而造园的人也是依据自己的喜好而为之,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自己私密的空间,也可以共赏美景。而题目中提到的莫奈花园,据说是仿日本园林的池塘,只是目中可及的一个小角,我想如果像现在交通如此发达,他老人家能够来苏州逛园子,怕是不愿意回去了吧。喜欢苏州,喜欢苏州的园林, 坐在那里喝一壶茶,静静地,放空自己。
HD502252r
1个月前
江苏
2
这个主持人略拉跨(无恶意)
秋声和雁声
1个月前
北京
2
这期主持人好激动,一直打断老师的讲解
风记得一朵花的香
1个月前
广东
2
1:20:07 笑死了,听到脏话要剪最后没剪
Mialan_LlQY
4周前
广东
2
女生每次都要抢答说话 听的让人很不舒服 下次可以尊重另一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