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华语脱口秀的标志性人物——黄西。你可能知道他是首位登上美国主流脱口秀舞台的华人演员,是那个在白宫记者会上用幽默征服全场的“破冰者”,但你是否了解,他曾是中科院和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在实验室里与试管、数据为伴?
本期嘉宾:黄西——脱口秀OG
本期主持:Brenda
在本期对话中,黄西以他一贯的自嘲式幽默与真诚反思,聊起了自己如何从严谨的科研世界,一脚踏进充满不确定性的脱口秀舞台:
“幽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黄西揭秘自己走上脱口秀的起点,竟源于一堂脱口秀培训课;
“失败后还想回头去做的事,可能就是你应该走的路”——他分享在抑郁与职业迷茫中,如何靠“微弱的声音”找到方向;
“在大雪天吆喝观众进俱乐部”——回忆早期“双面人生”:白天是制药公司研究员,晚上是街头拉客的脱口秀新人;
“脱口秀的门槛,是找到自己的声音”——黄西谈为什么原创与个性比“套路”更重要;
“科研是发现真理,脱口秀是创造快乐”——他笑谈两者之间的共通点:“逻辑”与“接受失败”;
“口音是我的特色,不是缺陷”——回应质疑,如何把“劣势”变成个人符号;
“孩子让我重新拿起麦克风”——家庭如何成为他坚持梦想的动力;
中美脱口秀生态大不同:为什么中国现在是“演出比演员多”?美国脱口秀现场为什么像“帮酒吧卖酒”?
如果你也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稳定”与“热爱”之间徘徊,这期节目将带给你笑声之外的思考。黄西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那个微弱的声音,恰恰是你最该听从的指南针。”
收听节点:
02:11 从博士到脱口秀演员:别人眼中的“跨界”,在我这很自然
04:26 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你的内心想法其实很微弱
08:55 第一次上台的恐惧:五分钟的段子,练了一整天
10:35 科研训练教会我:失败是常事,脱口秀也一样
16:17 “告诉对手你要上别的节目”——黄西的“谈判技巧”与转机
20:50 口音争议与个人特色:为什么英语好的人反而不在乎口音?
23:33 中美脱口秀差异:除了“伦理梗”,还有什么不一样?
27:32 观众互动背后的真相:演员觉得难的是什么?
收听提示:
适合所有正在寻找自我、在职业与热爱间挣扎的年轻人,以及喜欢幽默背后真实故事的听众。黄西的旅程,是一场关于“勇气”与“坚持”的温暖喜剧。
在美国的小伙伴们,也欢迎到现场感受黄西老师隐藏在幽默背后的人生智慧,巡演信息在以下海报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