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6分钟
播放:
2,145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近期,讲述张桂梅事迹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热播,赢得了观众的如潮好评。但是,如何认识和总结这部剧的成功,无论在大众文艺创作层面,还是在理论研究层面,都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就邀请到了三位长期观察、研究影视剧和大众文化变迁的学者,尝试突破弥漫于当前文艺界的主流美学框架,从社会主义文艺传统重新出发,尝试回答今天的观众为什么会如此喜欢《山花烂漫时》这部带有全新时代特征的电视剧,又为什么能够被张桂梅这样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所打动。


本期嘉宾:

毛  尖,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作家、影评人

舒  炜,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副总编辑

陶庆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

郑  涛,《文化纵横》编辑


01:40 《山花烂漫时》拍得非常明亮、敞亮,抛弃了很多80年代以来的套路   

02:56 本剧在情感伦理上与《党的女儿》《烈火中永生》直接接轨,它的成功证明,中国观众并不反感信仰教育

03:34 不能用女性主义、扶贫、励志来限定张桂梅,她的生命能量是敞开的

05:29 剖析第一集:画面色彩明亮,东北话+四川话带来了幽默感

07:50 群像戏:女高是集体办教育的逻辑,体现的是社会主义传统

11:42 谈性别问题,应跟家庭问题放在一起;剧中学生很少拥有完整的家庭,大山里生活的不幸大多与此相关

14:30 本剧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回归和推进了中国的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传统

15:50 以京剧中“丑”角的艺术手法塑造基层官员:大丑即大美,让人物变得生动、活泼、可爱

18:14 张桂梅办校不只依靠她个人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始终是推动力量;张桂梅凭借过人的韧性,把基层组织中被官僚主义束缚住的东西释放了出来

19:06 本剧的现实主义特征,就是它一直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塑造人物

21:53 不仅是群像,这部剧展开的社会关系非常充分,这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传统

22:58 张桂梅不是单体独立的,不只是个体的好,她的周边都是“同类项”

24:19 本剧还接续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外景戏传统,外部世界就是我们情感的倒影

25:21 “伤痕文学”以后,文艺作品越来越把人物往房间里赶

26:24 《山花烂漫时》把剧情拉回室外,纵使有苦难,但仍给人一种久违的明亮感

27:43 方言,是一直顽强地留在我们荧幕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

34:20 本剧不是高头讲章式地讲大道理,而是通过细节铺垫和情绪起伏的设置,让观众自己去感受,避免了很多主旋律影视的毛病

37:51 方言之所以具有现实主义的表现力,是因为它是演员跟自己的生活最有关系的一部分

39:27 所谓的群像,涉及如何塑造社会主义英雄的大问题:“群像式方法”的核心,可能是怎么把个体放到共同体中,让不同个体在共同体里互相激荡、互相成就

43:35 本剧群像的一大特点是将很大笔墨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生活拍得也很好,有往青春剧、校园剧的方向发展的潜力,应该能够吸引年轻观众

46:25 本剧重新回到人的“外部性”上去,和现代主义进行了某种美学较量

47:05 剧里没什么坏人,是在重新打通“六亿神州尽尧舜”的精神内核;唯一有一点坏的人就是有钱人,这就有点又回到左翼电影传统了

49:10 社会主义文艺最高级的美学特征,是试图通过影像包容最广大人群的某种美学愿望

50:50 但本剧在试图表现更多学生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应该向更多的人物、场域敞开,向“六亿神州”敞开,如此才能激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表现力

58:36 现在关于现实主义的很多说法是很紊乱的,不是只要作品处理的是现实题材,就是现实主义风格

59:55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个经典命题,就是需要尽量表现社会关系;体现为镜头语言就是需要有中间镜头,主角走后,镜头里还是有普通人出入——这一点《山花烂漫时》做得就很好

1:01:46 光讲内容不足以支撑起对一部影像作品的谈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必须在镜头、在形式上去谈论

1:03:25 《山花烂漫时》好在哪?在影像观赏中看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

1:04:47 从《山海情》《觉醒年代》《流浪地球》到《山花烂漫时》,一个新的社会主义的文艺脉络正在浮现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