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4分钟
播放:
305
发布:
1周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去年,人大哲学教授朱锐因病辞世,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天,他以口述的方式完成了《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然后主动要求停下一切维生手段,等候死亡的来临。 因为他认为,死亡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洪流,也是万象履新的开始。在他逝世一年之后,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朱锐的姐姐朱素梅老师,因着共同策划的一场线下生命对话沙龙,来一起聊聊对死亡的思考,以及怎样面对亲人的离别。


古奇曾被朱锐临终视频震撼,他分享了对葬礼的理解——认为其本质是“通过集体回忆构建逝者的立体形象”,为他人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朱素梅老师则以家人视角,详细讲述了朱锐的生平与精神:他童年是无拘无束的“野孩子”,求学轨迹清晰(安徽大学→北大读研→美国读博并获终身教授→回国任深圳大学、人民大学教授),2022年8月确诊癌症后与病魔抗争两年,最终于2024年8月离世;朱锐生前曾明确表示“不需要葬礼”,只因不愿麻烦他人。


朱素梅老师提到,朱锐的追思会让她得以窥见其“不为知的面”,其子以“rest in power”(躺卧仍传递能量)祝福父亲,更强调朱锐“童心未泯”的特质与超越死亡的“精神连接”。关于葬礼与告别的意义,“说话人1”认为告别是“给他人表达机会”,葬礼通过集体回忆拉长对逝者的记忆;朱素梅老师则将追思会视为“精神花朵的绽放”,让朱锐的思想得以继续影响他人。此外还延伸至生命教育的思考,涉及“小我与大我腾挪”的人生智慧(在自我感受与集体责任间调整)、“理解与认同的关系”(理解是爱的前提,不认同但可共情),以及逻辑学与哲学的关联(逻辑简化复杂,直觉是AI难以取代的创造性来源)。


本期节目以朱锐老师的生命故事为线索,串联起死亡教育、生命意义与精神连接的多元思考,最终链接“死亡不是终点,精神连接延续生命”的核心。




时间轴:


01:04 哲学家朱锐的最后一课


——病床上淡然微笑,如何重新定义生命与死亡


03:37 野孩子的自由成长


——不上学的童年,爬山游泳打架中长成的哲学家


06:50 从“学渣”到北大教授


——高二才发力,半小时写完高考试卷的逆袭之路


12:34 回国教学与患病


——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却遭癌症突袭的两年


15:03 不需要葬礼的告别


——追思会上,亲友如何拼出更立体的朱锐


25:30 姐弟最后的微笑对话


——“你去精神花园游玩,我来打理俗世事务”


30:12 母亲从崩溃到释怀


——如何看待亲人离去后,一个传统母亲的转变


35:55 在“小我”与“大我”间腾挪


——如何面对虚无感,又不失去生活的劲头


55:51 逻辑学不是教“抬杠”


——为什么逻辑关乎连接词,而直觉AI难以取代


01:12:57 理解不等于认同


——在这个撕裂的时代,我们如何保持连接与开放


BGM:Goodbye is Not the End - Johannes Bornlof


播客制作:叉子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1030120y
1周前 云南
1
回归了!
棨棨棨棨
1周前 福建
0
20:47 死亡不是终点 遗忘才是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