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脆皮打工人” 成了不少职场人的自嘲标签。凌晨还在接收外卖平台通知,上午开会时,工位上就已摆着一把坚果和一杯养生水,中式养生水悄然成为当代打工人的标配。
相关数据显示,95% 的上班族会在工作间隙吃零食,47% 希望通过饮食解压补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式养生水从小众走向刚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 年养生水市场规模达到 4.5 亿元,同比增长超 350%,成为饮品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预计到 2028 年,这一赛道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各路玩家纷纷入局。
元气森林和好望水率先以红豆薏米水切入市场。元气森林的 “元气自在水” 系列涵盖多种常见中式食材,2024 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好望水的 “照顾系列” 在半年内销售额破亿元。新茶饮品牌也不甘示弱,茶百道、奈雪的茶等纷纷推出融合中药食材的茶饮,将配方向温补、祛湿方向倾斜。跨界玩家同样动作迅速,盒马与同仁堂、李良济等老字号合作,借助其医药基因推出瓶装养生饮品,重新划定了这一品类的产业边界。

企业热衷于入局养生水,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更倾向选择有健康功效的饮品,中式养生水 “药食同源” 的理念和天然原料恰好契合这一需求。同时,国家对大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相关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文化层面,中国传统的食疗养生观念深入人心,中式配方容易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认同。
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问题也逐渐暴露。中式养生水赛道同质化现象严重,原材料相似、口味趋同、生产工艺简单。许多品牌只是复制概念,缺乏产品创新,尚未建立方剂逻辑和消费者理解,便盲目跟风推出产品。
面对这些问题,部分品牌开始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盒马的养生水已迭代至 3.0 版本,主打 “水替” 概念,强调产品既要好喝、有方子,价格又要亲民。为此,盒马放弃代糖、香精,通过与李良济共建原料体系、采用熬煮工艺、规模化生产等方式重构成本结构。同时,为提升适口性,双方对主推产品进行多轮配方调试,引入 “以甘代甜” 策略,用麦冬、西洋参等食材的自然回甘替代传统甜味剂。
除了口感,盒马还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健康场景需求。养生水走红的原因之一,是消费者认为 “水不再只是水”,它更强调情绪价值与东方文化的连接。盒马通过 “多点出击” 的矩阵打法,依据季节和场景推出不同系列产品。夏季主打 “暑清”“五汁” 系列,秋冬则推出偏 “浊汁型” 的熬煮线产品,近期更是集中上新 20 款养生水。其新品研发已规划至 2025 年上半年,品类将进一步拓展到满足冬季滋阴润肺等需求。
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指出,企业若想在养生水赛道实现差异化突破,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深入挖掘草本植物功效,开发针对性的功能型产品,如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的饮品;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历史文化,为产品注入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在原料选择和生产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塑造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
在大健康赛道不断拓展的当下,中式养生水只是一个开端。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药膳融入日常生活,这条曾经小众的中式养生水赛道,极有可能孕育出食品工业的下一个风口。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只有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才能在百亿赛道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接住中式养生水 “泼天的富贵”。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