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6分钟
播放:
251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开国皇帝为什么喜欢杀功臣; 刘邦之死及如何评价刘邦; 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是真的吗;  如何评价吕后和惠帝时期的治理.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刘老幺建立汉朝之后,一天也没歇着,忙活着铲除原来和他一起对付项羽的同志们,几乎干死了所有异性王。


这里面只有两个人最后没死,一个是长沙王吴臣,另一个是赵王张敖。原因也很简单,这两家伙都不是第一代的王。


长沙王原来叫吴芮,年纪轻轻地就死了,儿子吴臣即位之后,对刘邦毕恭毕敬,而且地盘小得可怜,只有长沙郡一个地方属于他,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看着就可怜,刘老幺最后也没动他。


赵王张敖是从他爹,也就是老造反派张耳的手里接过王位的,而且这小子还是刘邦和吕雉长女鲁元公主的丈夫。按理说,这样的地位,最少应该和吴臣一样,世世代代保有这个赵王的位置。可惜,这哥们虽然没死,但是却被贬为宜平侯,原因是他手下有人造反,想杀刘邦,他虽然没干,但是有监督国臣不周的罪责,如果他丈母娘不是吕后,那估计小命也难保,现在只落了一个降级的处分,暗自里还是很庆幸的。


剩下那些被干死的诸王地盘上,现在全都是刘姓诸王,比如,齐王刘肥是刘邦当亭长时的私生子;楚王刘交是刘老幺的弟弟;赵王刘如意是他最宠爱的戚夫人所生的小儿子;吴王刘濞是他的侄子等等。


刘老幺为了保险,还杀了一匹很无辜的白马,和大臣们歃血为盟,说以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你不姓刘,就永远不能称王,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盟”管不管用,是不是废纸一张,我们后面很快就会看到。


现在我们可以探讨一个网上非常流行的问题,那就是为啥刘邦朱元璋这样农民出身的皇帝喜欢杀功臣?不过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非常严肃地追问一句,刘老幺杀功臣了吗?不好意思,我的答案是他没有,看看萧何、陈平、樊哙、曹参这些家伙,活得都挺滋润,有一个被他砍了脑袋吗?一个也没有。


你看到的,被杀的那几个异姓王韩信,英布等人,根本就不是臣,而是几乎和刘邦平起平坐的王,用我前面的话,都是和刘老幺这个大地主并列的小地主,所以,杀他们其实等于是楚汉战争的延续,不能归为杀功臣。


不过,既然探讨这个问题,就要稍微延伸一下。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七个异姓王做挡箭牌,刘老幺会不会对萧何,樊哙这些人下手?我的答案也比较肯定,一定会的。


实际上,刘邦把诸王杀得差不多之后,已经准备对他们下手了。萧何几次被下狱,如果不是陈平用计,樊哙在刘老幺临死之前一定会被宰了,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


那么,这样一来,网上的这个问题就有意义了,开国君主为啥杀功臣?我今天先只阐述其中的一个原因。我们来看看,刘邦死后,吕雉和她传说中的情人,也是她最信任的大臣审食其说过的话。


她说:“诸将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之,天下不安。”


这段话的意思很浅显,就是各位大臣原来和刘邦都是一样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本来给刘老幺当臣子就很不痛快了,现在让他们跪下侍奉刘邦的儿子,这些家伙能服气吗?不把他们全杀了,我们晚上能睡着觉吗?


平心而论,吕雉的这个担心有没有道理呢?那自然是有的,第一代的帝王固然雄才大略,但第一代的下属也全都是桀骜不驯之辈,这些家伙既了解帝王的弱点,又掌握实权,自然是危险指数极大。


如果你的眼睛离开那些平安度过瓶颈期的汉、唐、明、清等王朝,看看中国古代两次大乱世,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你就会发现一个事实,第一代创业者刚当上皇帝就被下属杀了,或者他弱小的儿子继位之后被臣下杀了的事件那真是举不胜举。


宋太祖赵匡胤最后不也是欺负柴世宗留下的孤儿寡母才当上皇帝的吗?所以,为了儿子或孙子不被欺负,开国功臣如果被认为是桀骜不驯的,一般都会被杀掉。


当然,这只是开国皇帝杀功臣的第一个原因,还有两个主要原因,等我们讲到汉光武帝刘秀的时候一起说。


顺便说一句,吕雉虽然说了那句话,但最后也没有大开杀戒,原因是因为俪商和审食其认为没有把握,毕竟我们不是刘老幺。在他们的劝说下,吕雉改用了怀柔政策。


书归正传,我们说刘邦在讨伐英布的时候,已经有病在身,他媳妇儿让他躺着指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你一个三军主帅躺在担架里,士兵们还有啥士气?一开战,肯定都是向后转开跑。


刘老幺当时是强撑着骑在马上,腿脚也不方便,一不留神,就被射了一箭。


回去的路上,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就特意在家乡沛县停留了几天,设宴款待父老乡亲,酒酣之余,已经贵为皇帝的刘老幺起身,给大家唱了一首歌,只有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反复唱了几次之后,刘邦是潸然泪下,汉帝国依旧弱小,内忧外患之际,而自己,却没有几天能掌控这一切了。



39-1大风歌碑


回到长安,刘邦知道自己不行了,对老婆吕雉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也就是说不用治了,既然天命让我一个平民当皇帝我拒绝不了,它让我死我又怎么能逃得掉呢?然后用50金打发了医生。


吕雉就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您和萧何要是都死了,谁能做丞相?刘邦说曹参。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刘邦说王陵可以,但是要用陈平和周勃辅佐他。


吕雉还想问王陵之后,刘邦长叹了一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此后亦非尔所知也”,那以后的事情,不是你能知道的了。


根据这句话,就有人认为,刘邦早就预见到他死之后,吕家会把持政权,但吕雉死后,吕家一定会被铲除。这个呢,究竟刘邦是不是活神仙,猜到了死后的这些事,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判断。


不过有一件事,我是知道的,刘老幺得到天下不是偶然,他识人之准,见识之深,在整个秦汉时期,可以说无人能超越。他死之前的这个人事安排,在后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替他的汉王朝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保证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公元前195年4月25,一代天骄,大汉帝国的开创者刘邦,在长乐宫驾崩,享年62岁。


他四十九岁斩白蛇起义,后来的十三年可以算是鞍马劳碌,即便在做了皇帝的七年之中,也从未享受过安逸的生活,但这段时光却也是极其绚烂辉煌。


不仅仅是对他自己,对于整个中华文明,他和他的子孙们上承秦王朝,结束了贵族统治的邦国时代,向下开启了华夏2000多年的平民帝国时代,作为第一个平民出生的天子,刘老幺足以笑傲这个世界了。


……


这里要交代一下,冒顿单于这四个字要是按照现代读音,那就是mao dun dan 于,不仅是这四个字,很多古代地名,人名和官名,白纸黑字写在纸上,一代代传承到今天,字还是那个字,但是读音完全变了。


比如月氏国的月氏,按照今天普通话那就要读成月shi ,月亮的月,姓氏的氏,可是今天的专家说了,这两个字读月zhi,而且更诡异的是,就在十几年前,专家们还说这两字读rou zhi。


造成这种读音变来变去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俺们大中华的历史实在太长了。几千年里,汉字的读音不停地变化。战国和秦汉时,官方普通话称为雅言,儒家的《十三经》里面有一本书叫《尔雅》,那就是古时候的汉语词典,发音应该是以古洛阳一带居民说话为正音。


简单地说,现在写成冒顿单于的这四个字,搁在那时候就读冒顿单于,你要是问,那其他字呢?恭喜你,猜对了,古汉语的雅言和我们今天普通话的读音大多数都不一样。


有人说粤语和客家话接近古汉语的发音,但那也是接近中古时期的晋和唐宋,而不是真正的古雅言。你用粤语读唐诗很好听,但是读诗经就不一定了。


我们讲历史,自然是用现代的普通话,第一,雅言俺也不会,第二讲了你也不懂啊。只不过呢,在涉及地名和人名的时候,历史学家和我们都喜欢装一下有学问,按照是似而非的,考证不完全的古雅言来读而已。所以,我想说的就是,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必过分纠结汉字的真正读音。


就像我在《佛门史话》里说的那样,大迦叶尊者读成迦叶现在已经是趋势了,将来某一天,就剩下你一个人读迦叶,那你就是错的。要记住,一种语言,只要它是活的,必然不停变化,只有死了的语言,才永垂不朽,永世不变。


言归正传,冒顿单于给吕后的这封信是这么写的:听说你死了丈夫,闺房寂寞,我呢,正好也死了老婆,咱俩凑合一下过日子吧。这当然是对汉帝国赤裸裸的羞辱,同时按照那时候的标准,对吕后个人更是侮辱猥亵至极,但最后吕后还是客气地回信说,我老了,“年老气衰,发齿堕落”,伺候不了您了。


不仅没发怒,还顺便送给对方两匹马和两辆车。平心而论,当时汉匈两个帝国真的交手,胜负在五五之间,但是汉朝是农业国,即便是打胜,也对急于恢复生产的新兴帝国是一个打击。所以吕雉即便是在全天下人面前丢了这个面子,她也忍了下来。


冒顿也很识趣,马上回信说:“未尝闻中国礼仪,陛下幸而赦之”,不好意思啊,前面那封信我胡说八道,冒犯了.当然这是骗鬼的。


那么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吕雉是一个可以“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人。一般来说,这样人也会做出常人所不能做的事情来,比较可怕,所以冒顿单于才回信道歉,他觉得和这样的一个女人较量比较吓人。


但偏偏戚夫人就是一个不知道吕雉可怕的女人。她唯一的手段就是天天在刘邦身上撒娇,但这个除了让吕雉更嫉恨你,啥好处也没有。


史书上说,有一次,吕后带着刘邦所有老婆给刘邦敬酒,大家都恭恭敬敬,戚夫人偏偏要秀恩爱,要用自己的小嘴给刘老幺敬酒,而刘邦居然笑嘻嘻地接受了。


这样一来,你让在一旁的大老婆吕雉情何以堪?难道说就因为你叫戚夫人就可以这么欺负人吗?所以,我认为,在吕雉默默的隐忍之中,蕴藏了对戚夫人巨大的仇恨。


甚至我们还可以扩展一点儿,想当年,吕大小姐也是以妙龄之姿,美艳之色嫁给了40多岁的刘邦,但这么多年来,刘老幺身边其他女人不断,吕雉对这些女人的满腔怒火在刘邦死后,全都转移到了这位戚夫人身上,难道不是很合理吗?


一个虎狼之年的寡妇,对多次挑战自己的情敌的憎恨,会不会促使她把对方变成一只人猪?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有时候要看这个寡妇的权力有多大,而你应该知道,这时候的吕后有无限权力。


不过有一点我同意易中天先生,即便是做成人猪,吕雉应该也不会让自己儿子去看,因为没必要。况且汉惠帝后来也很正常,和曹参的谈话证明他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所以,戚夫人变人猪,可能;刘盈被吓死,应该不成立。


无论如何,惠帝一死,汉朝大权就完全被吕后控制了,对外也开始使用“朕”这个皇帝的专称。


她先是立惠帝的一个妃子所生的儿子刘恭为皇帝,为了控制刘恭,吕雉还杀了那个妃子,也就是刘恭的亲妈。几年之后,这位小皇帝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了自己那个倒霉的娘是被吕后整死的,就奶声奶气地扬言长大要报仇。


那还了得,吕后赶紧又弄死了这个小皇帝,立了惠帝的另一个儿子刘弘为帝。当然,权力是没有的,刘弘小皇帝只能是傀儡,他和刘恭兄弟俩一个叫后少帝,一个叫前少帝,因为不算是皇帝,都没有庙号和谥号。


这里呢,我说一件比较奇葩的事情,你可以把它当作酒桌上的谈资,那就是惠帝刘盈的皇后张氏,是鲁元公主和赵王张敖的亲生女儿。你要是一直听得很认真,这里估计会吓一跳。


是的,汉惠帝的丈母娘就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姐姐。这种乱伦的婚配背后站着的就是吕雉,她强硬地把自己的亲外孙女嫁给自己的亲儿子。小小的张氏嫁给自己亲舅舅的时候才10岁,汉惠帝刘盈死的时候她才14岁,没有孩子。


惠帝死后的八年,公元前180年8月18,吕雉病死,和刘邦合葬在长陵。这个女人对待情敌、儿子和身边大臣那是心狠手辣,绝不留情,但是对待老百姓,客观地说,在中国历史上,也属于佼佼者。


前面说过,为了社会稳定,百姓们能恢复生产,即便是自己受了很大的羞辱,吕雉也不和匈奴轻启战端。同时,她减少人民税负,鼓励生产,比如惠帝时期,她把田租减少到15抽1,这等于是把农民的税负减少了30%。废除了灭三族这样的酷刑,也废除了“挟书律”,这种不让老百姓接触文化的法律,并且放开言论,鼓励进谏等等。


司马迁老爷子有一段总结吕后和惠帝时期的文字,我这里给大家读一下,比较浅白,但确是事实:“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休息乎无为,惠帝垂拱,吕后称制,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一句话,老百姓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吕雉执政十五年打下的基础,也许就不会有随后而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大治世——文景之治,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