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合作终成对簿公堂,耿基与绿城股东纷争引行业关注
近日,中央召开相关工作会议,提出“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未再提“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等表述,政策表述的调整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观察视角。
行业延续修复态势,筑底企稳
2025年上半年,在政策引导、需求结构调整以及行业深度转型的多重作用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延续修复态势,止跌回稳取得初步成效。
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整体保持平稳,但区域分化依然明显。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在优质供应和坚实需求的支撑下,一线及强二线城市的销售面积同比增长,如深圳、广州同比分别增长24%、17%,杭州、成都的改善型项目热度亦持续高企。
受核心城市优质供应带动,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结构性微涨,上半年累计上涨1.16%,6月环比上涨0.19%。
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房地产市场在2025年2—3月短暂企稳后,近期再次显现下行压力和结构分化。TOP100房企的权益销售额与销售面积分别为14522.5亿元和7451.8万平方米。
股东纠纷浮出水面,耿基诉绿城引发行业侧目
在行业筑底背景下,浙江耿基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耿基实业”)与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绿城集团”)之间,围绕新昌绿城置业有限公司(下称“绿城置业”)的股东纠纷正式浮出水面,并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耿基实业成立于1980年,位于浙江绍兴新昌,是全球领先的专业缝纫线制造商之一。
绿城集团前身为浙江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绿城中国在境内的核心运营实体。绿城中国为香港上市公司,截至2024年底,中交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合计持股28.94%,为绿城中国第一大股东。
财报显示,2022—2024年,绿城中国分别实现营收1272亿、1314亿和1585亿元,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27.56亿、31.18亿和15.96亿元。
绿城置业成立于2006年12月,主要开发项目为新昌玫瑰园及新昌雷迪森大酒店。2007年,耿基实业入股;2015年,绿城集团增资后,股比稳定为1:9至今。
2024年12月3日,耿基实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散绿城置业,被告为绿城集团及绿城置业。
18年“联姻”为何走向决裂?
耿基实业在诉状中指出,自2018年以来,绿城置业长期处于治理僵局,连续六年未召开股东会,企业实际已陷入停摆。
在近期声明中,耿基实业明确表示:“房地产项目早已开发完毕并完成销售,绿城置业已多年无实质性经营。”
这一说法可在绿城集团年报中找到侧证。2009年起,绿城置业曾作为主要附属公司列入财报,新昌玫瑰园项目也长年被列入绿城集团的物业组合中。但自2021年起,其及新昌玫瑰园项目先后从财报中消失。2023年后,绿城集团报表中亦不再提及新昌项目,仅在附注中出现“新昌酒店确认减值亏损”的描述。
此外,绿城置业的用工情况也能部分佐证这一点。2018年,绿城置业参保人员一度达到21人,旗下酒店分公司参保人员130人,此后参保人员逐渐下滑,到2024年,绿城置业参保人员仅1人,旗下酒店分公司参保人员从2023年的78人骤跌至17人。
耿基进一步指出:“无论是楼盘销售、酒店及附属资产处置,还是资本运作与财务管理,均由绿城集团单方面主导。我方虽持股10%,但无法实质参与决策,股东会形同虚设。”
从耿基实业和绿城置业的往来沟通资料看,2018年后,在无股东会决议的情况下,绿城置业名下酒店物业数次更名,相关资产在转让、出租、使用过程中,既未在事先告知耿基实业,又未在事后及时向耿基实业披露说明。
此外,在与耿基实业的沟通中,绿城置业与绿城集团还存在混淆股东沟通会与股东会、未提前告知议题,表决事项、不如实记录反对意见等情况。
除治理缺位外,耿基实业还质疑绿城置业的经营管理与财务运作问题。相关审计资料显示,绿城置业人事频繁更迭:至2018年,项目负责人已更换8次,财务部负责人换任达10次;下属酒店公司人员配置长期冗余,2018年底在职员工达150人,仅财务人员就有10人。
在审计报告基础上,耿基实业曾就“打包低价销售房产、少记收入1.05亿元”质询绿城置业。彼时答复称:“2014—2015年期间,项目由融创管理,打包销售的审批流程仍在查证。”其后无进一步回应。
更引人注目的是绿城置业的经营状况。据耿基实业声明,绿城置业财报显示连年亏损。其中一笔5.11亿元“其他应付款”的债权人,正是绿城集团。
关于该笔债务,绿城置业根据最初的合作协议,认为耿基实业方面未按比例投入借款之违约事实,有违诚信。
对此,耿基实业再次申明,绿城置业向绿城集团举债5.11亿元,耿基从未收到过筹款通知书,“系绿城集团运用绝对控股的优势以及‘资本多数决’的治理规则上所作出的决定”。
审计报告显示,绿城置业最迟于2016年已出现“资不抵债”状态,截至2023年底,公司资产仅3.12亿元,负债达5.46亿元。
目前,该案已开庭二次,仍处于一审阶段。
结语
耿基与绿城的股东纷争,是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阶段的缩影。随着项目完结、市场换挡,如何妥善处理大股东主导与中小股东权利之间的平衡,如何通过规范治理机制破解经营僵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众多房企面临的现实考题。
这场持续18年的合作走向终局,其最终裁判不仅关系两家公司间的权益纷争,也可能为行业在治理体系转型中的探索提供一个样本。它提醒市场:高质量发展不止于政策层面的刺激,更需要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与权责清晰的股东机制。而来自市场各界的持续关注与反思,或许正是推动行业走向成熟治理、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起点。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