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6月29日星期六,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前几天还是看到一段话,我觉得非常有启发,它说:“当你恐惧做一件事,去分析让你恐惧的对象,这样巨大的不确定性就会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展开。然后你就会发现构成恐惧结构中的缝隙。”
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担忧、而恐惧、而不安,然后将自己不断的内耗在那里,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或者说什么事情都不想去做。
就类似于可能我想要去写一篇文章,但是会觉得万一我写的不好怎么办?万一我写出来别人觉得没价值怎么办?万一我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或者说想要去做一个副业的项目,也会担心,万一这个方向不对怎么办?万一这个过程中我坚持不下来怎么办?万一我的能力不够怎么办?
怎么会有很多的这种想法?
但我不是说这种想法不对,相反我会觉得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
因为这就是大脑最擅长做的事情。大脑最擅长的就是当一件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或者说它是一件未知的、不确定的事情,大脑就会第一反应把它想象的非常恐惧、非常的有坏处。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原始人才能够活下来。
如果一个原始人想要去做一件事,都觉得“肯定没关系,我大胆地去做吧。”
可能他看到草丛里有一个老虎大胆地走过去,他看到有一个草丛动了,他大胆的走过去,他没有危机意识,他直接走过去,那很有可能就被老虎咬死了。
所以有一件事情想要去做,但是会有恐惧,这个事情我觉得是正常的。从大脑进化的角度,它是正常的。
但是对于现代社会,它可能只会让我们变得更焦虑、更担忧、更内耗,对真正解决问题并没有什么帮助。
那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
那就是认真的地客观角度去看待这件事。
就类似于前段时间小颖去参加了一个押金营,那个押金营需要付1万块钱押金。
每天会有固定的任务,可能是写作业、可能是聊天、可能是成交、反正就是她做的事情比较有挑战性的。
她以前可能每天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不会有那么大的强度。
但是现在进入押金做的事情会比她自己在平时自己给自己规定任务要强。
可能我觉得至少有五倍、或者六倍、甚至10倍的这样一个强度。
所以她加入之前就会很恐惧,我想去加油,我想要逼自己一把。
但是我会担心万一我做不好怎么办?万一我做不好,我要扣被扣5000块,一次5000,两次扣1万,感觉好难,所以他就这样纠结着。
可能有一两个月,然后我做了一件事,我就给她拿了一个白板,我就给她分析,我说我们来从客观角度分析一下,你如果真的去做,你到底能不能做成。
而不是我们在这里单纯的“这件事情好难,我好恐惧。”
他就一个黑匣子,我们不知道黑匣子里面是什么,所以我们就只能在这里恐惧。
那我给你稍微分析一下,然后我就跟她分析你每天要聊天、
⭕️每个人要聊多长时间、
⭕️以及你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聊、
⭕️你介绍产品或者说你去做心谈、
⭕️哪些事情是你之前就有积累的,而且没有积累的你可能感觉担忧的地方,
⭕️它是一件你不知道怎么做,
⭕️还是说你知道方法,只是把这些方法你之前没有认真的去实践。
⭕️从一个时间管理的角度,这件事情你每天每件事情安排多少时间,它能够让你做到。可能你之前觉得好难,但是如果让你提高效率,你看一下能不能够完成。
然后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深入地剖析,最后发现这件事情分析完以后,小颖觉得好像也并没有那么难,她内心的确定性一下就变得很高了。
因为当我们把一件事情只要深入分析到一些比较细节的地方,你们就会发现,这个事情我可以做,那个事情我也可以做,而且我以前做过。
这时候我们就会有很大的确定性和安全感。
但我们不去分析,那我们对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完全模糊的状态,模糊就是未知,这是不确定性,不确定自然就有恐惧。
所以你认真地去把这件事拆解到非常细致的一个维度,你会发现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恐惧的,它都是可以落在我每天可以行动的事件上。
那这时候需要做的是什么?
那就是认真执行,当你地认真去把这些事情执行好,你那个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好,任务就一定能够做好,那结果就一定能够完成。
这时候你的恐惧就会大大的减小,这是一个我经常用的方法。
每当我焦虑、担忧、迷茫、恐惧、不安的时候,我就会把自己的恐惧全部写下来,然后认真地思考拆解,拆解到比较细的阶段,你会发现我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当你知道该怎么去做了的时候,你认真去做上10分钟20分钟,你的状态就会立马变得不一样。
Ok这是今天的一个加餐,希望各位有一个好的心情,周六愉快加油。重新喊一下,周六愉快,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