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做播客开始,我们剪辑的速度远远追不上录制的速度。
这期内容录制时间是5.31那天,到现在剪辑完已经过去近一个月了(看来还是适合叨逼叨,不适合后台?),希望现在还能蹭到阿勒泰的热度。
因为是首次录制和表达,我们的对话有些发散,导致后期剪辑掉基本1小时的内容。为了让内容呈现尽可能有框架一些,整体剪辑感很重。我想,从内容准备到内容录制,录制后的当下就复盘,再到剪辑过程中仍能发现表达中的很多不足。一次次回顾像是完成一次次仪式,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有时这种发现让人欣喜,有时让人挫败。可以确定的是,在几年后回听这第一期节目也一定会找出很多问题。但这就是我们做播客的初心:发现问题,保持进步,永远以“未完成”的心态向前走。
第一个作品诞生,我在1.5x回听的时候有点小骄傲:这就是我平时听别人播客的感觉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们在行动,这是最重要的。但我们也准备好了迎接各种建议,理想(偏激)状态是:希望每一次发新的内容都会觉得上一次做的是狗屎。
以下是本期内容的时间线供你参考:
00:26 主播的自我介绍;
00:44 做播客的初心 ;
02:20 从《我的阿勒泰》起,想到了我们的故乡;
02:48 我们的家乡:乌兰察布!
04:00 “身体”上对故乡的依恋;
05:14 为什么会看《我的阿勒泰》;
09:20 书中打动我们的句子分享;
19:16 AR的“均值回归”解读;
21:47 AR的跳舞心得分享;
23:23 “在这样美丽着的世界里,一个人的话,总是令人难过的”;
24:16 独行和结伴的意义;
25:02 AR的“散文”分享(不一定够文,但一定够散);
30:30 李诞播客:「如何杀掉一只羊,并活在真实之中」;
34:25 我们为什么喜欢李诞?
36:31 「草原生活是很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复杂的」;
38:08 在短视频找到一些慰藉,这事儿本身,好吗?
41:23 李诞播客的搞笑句子;
45:03 全情投入自己的生活,那是你的小世界;
45:52 评论金句分享;
47:50 说“怀念草原”的时候,我们在怀念什么?
52:36 来听听内蒙的硬早餐;
53:20 在内蒙,熟人买单?
54:08 AR:由衷的感谢上海的便利;
55:00 上海和大连在未来也许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55:38 录制后复盘,闲聊。
😆最后简单说两句:
对于一个精神旷野人来说,这本书只靠书名就足够驱动我们打开阅读了。曾经在草原的片段时刻,能让我们对书里很多景色感受更为深刻。李娟的文字创造了我们对新疆那片土地的视觉想象,但更多的是,带我回到了我们曾经身处的一片时空。
在书里,旷野的生活并不是只有美好,更多的是真实和全面:自然之美和自然之畏并存,在这样的自然里,人既舒展又窘迫。互联网里描绘的诗与远方是被提纯的酒精,麻木了、也混淆了我们的预期。当我们处在一个被平台算法围剿的空间里,好像对”真实“的接受程度越来越低。我们不能接受自己当时当地的生活,也不能接受任何人打破我们对诗和远方的幻想。
这不是一种逃离吗?而逃离,难道不是一种怯懦吗?一种无法面对现实的怯懦。那些坚称”生活在别处“的人们,是因为过不好现在罢了。而你又如何相信,连现在都过不好的人,可以过好未来呢。
你现在脚下的苟且,就是被你忽略的诗和远方。
祝我们都活在真实之中,并拥抱和热爱真实。欢迎去乌兰察布火山草原!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