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77分钟
播放:
3,387
发布:
4天前
简介...
欢迎回到以读攻读的马华文学系列节目。在之前的两期节目之中,我们分别讲述了张贵兴和黄锦树这两位马华文学的大家。他们共同奠定了马华文学一些非常重要的特质:华丽的文字,茂密的胶林,瓢泼的大雨,故事里也有很多黑暗历史的映照。但这些并不是马华文学的全貌,马华文学还有其他的一些面相,就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作家——黎紫书。
作为近几年最为大家熟知的马华作家,黎紫书的马华世界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在《流俗地》里,她书写的是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充满着温暖而又让人动容的力量。这是我们熟悉的黎紫书,但并不是她的全部。
本期节目,我们就从黎紫书出发,讲述她写作轨迹的变迁,以及她为马华文学开辟了什么样新的道路。
马华文学系列节目:
熟悉又陌生的凶险之地,华人下南洋的血泪史 | 马华文学01
马共、胶林与甲骨文,黄锦树的南洋异托邦 | 马华文学02
嘉宾:
陈济舟
四川成都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荣誉学士学位,哈佛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著有短篇小说集《永发街事》(联经2019)曾获新加坡大专文学奖散文组、文学赏析组首奖,联合早报金奖。文章散见两岸三地和新马。
豆瓣 @济舟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4:25 黎紫书早年的个人经历与写作特色
00:07:02 《告别的年代》中的现代主义风格
00:09:53 黎紫书写作风格的转向
00:15:49 马华文学之中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风格之争
00:20:24 “新南方写作”对于马华文学的重新定义
00:26:56 《流俗地》故事发生的地点与现状
00:34:45 《流俗地》中对于市井生活的描绘
00:38:06 主人公作为盲女设定的用意
00:39:53 “513”事件与马来西亚的黑暗历史
00:48:06 《流俗地》中黑暗与温情的交织
00:54:05 借助《流苏地》,黎紫书对于马华文学的革新
00:57:47 黎紫书早期短篇小说中的国族焦虑
01:05:13 黎紫书早期短篇小说与《流俗地》之间的联系
01:10:37 马华文学未来的走向
近打组屋: 1982 “旧场二十楼”
涉及作品:
黎紫书 《流俗地》《野菩萨》《告别的年代》
黄锦树《雨》
张贵兴《野猪渡河》
李永平《婆罗洲之子与拉子妇》《吉陵春秋》
童末《大地中心的人》
王安忆《长恨歌》
马来貘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陈百强—— 今宵多珍重
中插:凤飞飞——苦酒满杯
结尾:梁文福——历史考试前夕
東革阿里 Tongkat Ali:根與生殖力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作为近几年最为大家熟知的马华作家,黎紫书的马华世界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在《流俗地》里,她书写的是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充满着温暖而又让人动容的力量。这是我们熟悉的黎紫书,但并不是她的全部。
本期节目,我们就从黎紫书出发,讲述她写作轨迹的变迁,以及她为马华文学开辟了什么样新的道路。
马华文学系列节目:
熟悉又陌生的凶险之地,华人下南洋的血泪史 | 马华文学01
马共、胶林与甲骨文,黄锦树的南洋异托邦 | 马华文学02
嘉宾:
陈济舟
四川成都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荣誉学士学位,哈佛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著有短篇小说集《永发街事》(联经2019)曾获新加坡大专文学奖散文组、文学赏析组首奖,联合早报金奖。文章散见两岸三地和新马。
豆瓣 @济舟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4:25 黎紫书早年的个人经历与写作特色
00:07:02 《告别的年代》中的现代主义风格
00:09:53 黎紫书写作风格的转向
00:15:49 马华文学之中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风格之争
00:20:24 “新南方写作”对于马华文学的重新定义
00:26:56 《流俗地》故事发生的地点与现状
00:34:45 《流俗地》中对于市井生活的描绘
00:38:06 主人公作为盲女设定的用意
00:39:53 “513”事件与马来西亚的黑暗历史
00:48:06 《流俗地》中黑暗与温情的交织
00:54:05 借助《流苏地》,黎紫书对于马华文学的革新
00:57:47 黎紫书早期短篇小说中的国族焦虑
01:05:13 黎紫书早期短篇小说与《流俗地》之间的联系
01:10:37 马华文学未来的走向
近打组屋: 1982 “旧场二十楼”
涉及作品:
黎紫书 《流俗地》《野菩萨》《告别的年代》
黄锦树《雨》
张贵兴《野猪渡河》
李永平《婆罗洲之子与拉子妇》《吉陵春秋》
童末《大地中心的人》
王安忆《长恨歌》
马来貘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陈百强—— 今宵多珍重
中插:凤飞飞——苦酒满杯
结尾:梁文福——历史考试前夕
東革阿里 Tongkat Ali:根與生殖力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最悪世代
3周前
广东
6
46:44这一等(快好了,你们再等等,再等等!)银霞与顾老师在电梯里困了许久。久得银霞都觉得电梯内氧气不足,有点呼吸困难了。她让顾老师停止与外头那个人喊话交涉,说你省口气吧,慌也没用。顾老师叹了一口气,银霞感觉到他在她的身边坐下来。她打趣说顾老师,现在要有一副象棋该有多好。顾老师说我要能和你一样下盲棋,又何用棋具呢?光用嘴巴说就行了。银霞这才想起来两人正处身漆黑之中,她说这下可好,欢迎你来到我的世界。
“现在你知道我的世界长什么样子了。”
顾老师无言。好一会儿,两人屏住声息倾听电梯外头的声响,竟听到脚步声呢,还有至少三个技工在大声交谈,他们用的工具也没闲着,各自发声。顾老师闭上眼睛,黑暗没有变得更深沉一些,耳道却好像被清空了一样,周围的声音有了明显的层次,他一重一重的听,由远而近,听出来了技工们抢修的声音是从电梯上方传来的,也听见马来管理员迭声追问怎么样?还要多久才修好?(无人回答)他听见拉锯和敲打,听见电梯盒子的坚定与沉默,继而听见自己的呼吸。他问银霞,你生下来眼睛便看不见吗?
“我妈说我生下来后,眼睛几天没睁开。等我终于睁开眼了,眼珠看着便怪怪的,对眼前之物毫无反应。医生对她说,你这女儿先天失明。”
“我却总觉得自己是看见过的。”银霞说。“也许在刚睁开眼的几个小时,也可能是几分钟吧,我可能是看得见东西的。以后当人们对我说颜色,说形状,说线条,说光,我都觉得自己能意会,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顾老师依然阖着两眼,四周的黑暗坚硬如石,脑中却光影丛生,随着银霞说颜色,颜色便像喷罐里挤出来的彩带四下纷飞;她说形状,各种形状犹如万花筒般在黑暗中奔放旋转,然后黑暗转成白底,横的竖的黑色线条在其上穿梭回旋,不断变形;她说光,便有了光;红黄蓝绿,七彩缤纷的光,四面八方如喷泉涌出。
——《流俗地》
谬见之明
3周前
广东
3
55:03 其实「失明」已经不是新鲜的主题,但我很喜欢黎紫书的写法。蒙着眼睛的黑布、不知丢失在哪又至今未寻回的眼球、无师自通地与尼龙绳对话的手指、看不穿的黑暗及溶解在黑暗中的母亲……我仿佛银霞的触觉、嗅觉、听觉,也仅凭文字勾勒所见所闻,想象身边人与世界的模样。银霞从未碰上在组屋游荡的无眼女鬼,于开眼人而言,鬼在暗人在明,因此有了恐惧与惊悚,而于银霞却不然,鬼在明她在暗——所以这时时游荡在文本中的幽灵,一下便失了惊惧的色彩,反倒像是银霞的分身。再想到银霞遭遇的灾祸,这一尸两命的女鬼大抵是她的对照了。
我一直都非常厌恶强暴的情节,即便是自己心爱的女作家,有时也会因描写强暴场面的某些细节而遭我嫌弃,但《流俗地》不同,我觉得那也是全书描写「日常暴力」的高光之处。施暴人与银霞眼里的黑暗融为一体,从头至尾没有露面,而银霞的面容、表情、昏死与否对他而言也不重要,甚至银霞在结束后清理椅子上的黏腻的细节都生动得残忍。「男性」是在场的,但又是缺席的,「那人」可以是所有人,他隐身在暗处,成为盲女古银霞生命中最为险恶的埋伏,骤然暴起,将她撕裂——这才是「性暴力」最为令人共情之处:受害者往往深陷其中,无法挣脱,而只能僵直地成为「一具被黑暗填充的木乃伊」。明明遣词造句都是轻盈委婉的,但又能实实在在将过程复现,将女性在那样的社会中面对的暴力具象化、具身化,银霞不可说的遭遇无非是因其「无从说起」「无从知晓」亦「无从破解」。暴力发生在盲人院,是「盲点」,也是对「熟视无睹」的讽刺。
最悪世代
3周前
广东
2
46:12 细辉想想,自从父亲离世后,大辉以一家之主自居,还真的不管对谁说话,语气都越来越不耐烦了。有一段日子,外头风乱雨急,学校的老师罢课,许多反对党人被政府抓进牢里。组屋上上下下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氛围笼罩,细辉注意到大人们眉来眼去心事重重。住十楼的宝华哥在报馆工作,每天下班回来总被许多人拦住,问事。宝华其实在报馆做的是杂差,就管着两台传真机,每天骑摩哆来来回回好几趟,风雨不改地到巴士总站去等外坡通讯员的稿子。但大家不知怎么都觉得宝华是整幢组屋里识字最多的人,还无事不晓,简直如同庙里的解签人,就只有他一个懂得所有签文,知晓一切天机。那段时期,连楼下的印度理发师巴布也会从店里冲出来问他,阿兄,今天谁被警察抓了?火箭党的人被放出来了没有?
——《流俗地》
最悪世代
3周前
广东
2
51:37 后来的事,银霞分毫记不起来。有一段时间她只觉得黑暗是磙烫的铅,从她的头颅灌入。长这么大,她没有经历过这样充实的黑暗,如同磙烫的岩浆涌入她的嘴巴耳朵胸腔肺叶胃囊……身体成了躯壳,所有的空处都被液态的黑暗填满,迅即凝固,让她成为一具被黑暗填充的木乃伊,与黑暗成为一体,实实在在。那人一直在她背后,没有将她扳过来,好像她的脸是不重要的,她的表情不重要,她的昏死与否也丝毫不影响他的意志。银霞的身体因他的冲刺而动摇,在点字机上敲击出一些符号。除了疼痛以外,除了肺中无气,除了意识与身体逐渐分离,她连黑暗也感觉不到了。直至那人完事,抽离她,背上的压力骤然消失,银霞的肺像瘪掉的气球忽然充气,她活过来,身体感官逐一苏醒,便又继续咳嗽,几乎呕吐。等她的意识回到身体,眼前的黑暗慢慢软化,她才觉察自己伏在点字机上,浑身乏力,如同一块潮湿的,发出腥气的破布。
——《流俗地》
Dkkkt
3周前
湖北
2
21:49 新南方写作就是个笑话,,学术圈地运动罢了
一粒树
3周前
河北
2
半夜醒来听播客,一边听一边睡着了,于是梦见和朋友坐着独木舟漂流而下,再从一个小瀑布攀爬下到潭边,登上有15层楼的木船,启航去马来西亚
最悪世代
3周前
广东
1
42:46 1948-1960年马来亚“紧急状态”下的华人新村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7be7657606e5c5940e03c49
上一期马华文学的节目58:24 也提到“布瑞格斯计划(Briggs Plan)”
HD232270n
3周前
上海
1
噫,不是轮到李永平了么,哈哈,济舟教授跳更了
Vincent_T_
3周前
广东
1
结束音乐很搭..
谬见之明
3周前
广东
1
57:10 「自在暗中看见一切暗」,说得太好了,银霞在打字机室里被侵犯,近似一种「受罚」。她的失明其实是对暗的凝视与穿透,所以盲女开明,要遭「天谴」。那没有右牙的伽尼萨神,象征银霞的缺失,也暗示她前世的「牺牲」,她的世界没有光,却有一念之慈的悲悯和贯通始终的良善,有神性。银与霞,都是剔透绚烂之物,都有灵光。神说,要有光,于是银霞有了光。
橙子玲
3周前
广东
1
原来是深焦系列.内容都跟硬核.《野菩萨》真的很好看.《流俗地》当时没怎么看懂去找一下电影《五月雪》看看
Clemenza123
2周前
辽宁
1
24:53 哈哈哈哈哈哈哈,人家说的挺对的
Clemenza123
2周前
辽宁
0
1:15:47 哇,好久没听到过有这么多文学历史典故的歌词了
别画秋山
2周前
中国香港
0
陈老师的表达好清晰,催更马华文学系列🥺
Faye_Wu
2周前
广东
0
在发布这期节目的时间国庆期间,我刚刚看完这本书,广东人对书里的描述这些记忆有太多的童年记忆共鸣了,提到了无所事事的节日,中秋节,还有书中的基孔肯雅热。
鸡尾包走糖
2周前
上海
0
43:10 张吉安的五月雪在马来西亚公映的,但是有部分画面黑屏。
鸡尾包走糖
2周前
上海
0
54:50 不了解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其实很难读懂大部分现代马华文学。
鸡尾包走糖
2周前
上海
0
1:11:33 不能把张贵兴和黄锦树归在一类谈,他们很不一样。还有当代女性作家贺淑芳也应该要说。
lenuzi乐之
2周前
湖南
0
19:24 我记得黎紫书在流俗地后记写道,大意是“她写流俗地所使用的语言风格是自创的,大胆的,完全不同的”
浅水湾潮汐引力
1周前
浙江
0
这个嘉宾好优秀 对这本书解读的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