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小希 主播:夏木黄鹂
TA一定是爱我的
在生活中,有个现象很常见: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被好好对待,但是,又觉得别人这样对待自己是可以理解的。
就像一个恋爱中的女生,很困扰自己的感情问题:自己的异地男友经常失联、不回信息。但她又说,一定是自己太焦虑黏人,才让他逃避。
不仅在两性关系中是这样。
在咨询室,一位来访者每次谈到自己悲伤的童年都会黯然流泪。她觉得父母严重忽略自己,却又会为他们辩护:
提纲概要
00:00 - 00:42
Jingle
00:42 - 00:48
文章主题引入
今日分享:《活了40年,才明白不被爱是常态》。
00:50 - 01:54
现象:矛盾的自我辩解
常见现象:感到未被好好对待,却认为他人行为合理。
示例1:恋爱中女生为失联男友辩解,归因于自己“太焦虑”。
示例2:来访者为忽视自己的父母辩护,归因于时代艰苦。
示例3:妻子为不着家丈夫辩解,称其“赚钱养家已不错”。
矛盾点:努力相信自己被爱,将受苦归因于他人无奈或自身不足。
01:58 - 03:24
理想化与现实的冲突
被爱的诱惑让人理想化关系,失去现实感。
示例:朋友美化初恋为“白月光”,多年后发现其借钱卖惨,回忆破碎。
反思:放大温暖细节以确认自我价值,但对方未必深爱。
03:25 - 04:08
执着被爱的根源
许多人认为被爱才证明自身价值,否则存在感缺失。
为相信被爱,忽视痛苦,甚至迎合他人至自我崩断。
真相:痛苦真实,可能只是对方不够爱,而非你不好。
04:09 - 05:21
爱的能力不足
“他不够爱你”不是错觉,有些人天生缺乏爱的能力。
示例:母亲无法回应女儿的情感需求,只会责备,女儿激烈表达仍无果。
结论:母亲困于自身情绪,无法看见女儿的需要。
05:23 - 06:14
爱的不完美性
爱常好坏参半,因人生命体验不同而有瑕疵。
示例:体贴伴侣因焦虑数落对方,付出型母亲忽略孩子情感。
婴儿视角:好乳房=好妈妈,坏乳房=坏妈妈,分裂认知。
06:16 - 06:58
压抑恨的后果
婴儿对坏乳房有原始恨意,表达恨是自我整合的关键。
压抑恨导致顺从,孩子视父母完美,实则放弃期待。
后果:无法表达愤怒,攻击性内化,陷入孤独与黑暗。
06:59 - 08:00
自恋驱动的强求
“他不爱你”因无人能被所有人爱,强求爱源自自恋。
示例:男生执着追求冷淡女生,编造理由(如“她慢热”),不愿接受不喜欢的事实。
自恋信念:不被爱则无价值,努力可改变对方。
08:01 - 09:50
健康边界与自我价值
无论被爱与否,你都是好的。
示例:电视剧《我们这十年》林蓓蓓,因男友践踏自尊果断分手,重拾舞蹈事业。
原因:父母支持性爱赋予她清晰边界和高自尊,关键时保持清醒。
09:52 - 11:01
爱的养育与人格成长
支持性爱促成孩子分离个体化,保持自我又能连接外界。
未分化者寄生于关系,努力证明被爱,因缺爱受伤。
负面关系源于未察觉模式,未被爱照亮的生命充满羞愧。
11:02 - 12:01
真实爱与幻想的区别
幻想的爱无助于成长,忽视自我维持的爱让人破碎。
弗罗姆《爱的艺术》:爱的证明是关系深度与双方生命力。
真实爱增强力量,需进入感受好的关系促进成熟。
12:02 - 13:00
被好好对待的力量
咨询关系:无论过往模式如何,最终确认安全感。
被好好对待让人觉得自己是好的,建立信念:无人爱我也不证明我不好。
内在灯塔:无需证明被爱,快乐舒适即可。
16:45 - 17:08
结尾寄语
BGM:Illuminine & hideyuki hashimoto-Life Goes On
片尾曲:Diva Li洛伊-Days of us
从教育切入,围绕“爱与自我价值”展开,分析人们执着于被爱的心理根源、爱的不完美性、自恋驱动的行为,以及健康边界的重要性。最终倡导通过真实连接与自我接纳,建立内在力量,无需依赖他人证明价值。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