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交织的动画世界里,《哪吒》系列电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天空。而站在这辉煌背后的,是一位怀揣着执着与热血的导演 —— 饺子。他用 18 年的时光,书写了一段比电影剧情更加精彩的 “逆天改命” 传奇。

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以 50.35 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在中国影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当年暑期档的救星,也让中国动画电影迎来了高光时刻。5 年后,《哪吒之魔童闹海》强势登陆春节档,上映 10 天票房直冲 30 亿,灯塔预测其有望突破 60 亿,再次点燃了电影市场的热情。这部续作不仅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还在剧情、特效和主题深度上实现了更大的创新与突破。
“水淹陈塘关” 的宏大场景,涉及复杂的流体模拟和水龙卷交互特效,制作团队甚至戏称做前先学了流体力学;网传敖丙的 “龙族秘术” 冰系法术,是导演饺子带团队去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采风获得的灵感,尽管全员被冻到鼻涕结冰,却收获了满满的创意。电影中还融入了 “白宫”“绿卡”“病毒”“美元” 等现代元素,引发了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影片传递出的精神内核,将 “闹海” 升华成对偏见、环境、代际、人性的系统性反思,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随着《哪吒 2》的爆火,导演饺子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2 月 1 日,# 哪吒导演回应啃老三年 #的话题登上热搜第一。饺子本名杨宇,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现四川大学医学院)。他自小热爱动画,受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以及《圣斗士》《七龙珠》等作品的影响,儿时便怀揣着成为漫画家的梦想。但在高考填志愿时,为了现实考量,他听从家人建议选择了学医。
大三那年,偶然接触到三维动画软件 MAYA,让他内心的动画梦想再次被点燃。从此,他踏上了自学动画的道路。大学毕业后,饺子在广告公司短暂工作一年后辞职,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的创作中。这一创作就是三年半,期间他靠着母亲 1000 多元的退休金生活,成为了别人眼中的 “啃老族”。在那三年半里,他过着简单而又纯粹的生活,生活范围基本局限于客厅、卧室和厕所三点一线。为了节省开支,他很少买新衣服,饮食上依赖母亲在超市挑选的特价商品,出行范围也不超过家附近 40 公里,甚至为了减少娱乐时间和外界干扰,家里都没有牵网线。
功夫不负有心人,《打,打个大西瓜》一经推出便惊艳众人。这部时长 16 分钟、没有一句台词的动画短片,凭借精彩的故事和精良的制作,在豆瓣拿下 8.8 的高分,被网友称为 “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国内最具内涵动画片”,在国内外斩获 27 个专业大赛的 30 多个奖项。尽管这部短片没有为他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却让他声名远扬,吸引了不少合作机会。2009 年,饺子和朋友成立了 “饺克力” 动画工作室,2011 年,在光线影业的支持下,又创立了 “可可豆” 动画公司。
然而,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打,打个大西瓜》之后,中国动画市场环境依旧艰难,寻找合适的投资方成为了饺子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整整五年的时间里,他四处碰壁,大部分投资方关心的都是项目的盈利问题。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饺子一边通过接商单和外包项目维持生计,一边不断学习电影制作知识,沉淀自己。
直到《大圣归来》的成功,为国产动画电影带来了新的曙光,饺子也迎来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项目。这部电影汇聚了国内 20 多个公司、超过 1600 人的制作团队,80% 的特效制作堪称一场浩大的工程。作为导演,饺子身兼多职,从剧本创作到特效把控,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秉持着 “没有捷径只有死磕” 的信念,力求打造出一部高质量的动画作品。他深知,中国动漫需要更多优秀的作品来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尊重,扭转大家对这个行业的偏见,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从医学生杨宇到知名动画导演饺子,从《打,打个大西瓜》的一鸣惊人到《哪吒》系列电影的票房奇迹,饺子用 18 年的坚持和努力,打破了外界的种种质疑和偏见。他的经历,就是现实版的 “不认命”,是对哪吒精神的最好诠释。就像他自己所说,中国动画的 “闹海”,是一群 “疯子” 带着观众一起疯。在逐梦的道路上,他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用一部部作品证明了自己,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