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40分钟
播放:
159
发布:
2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是阿那亚线下读书会的音频记录。


村长送书活动之后,读书会组织邻居聊了读书的感受。


不过,读书会的开始,更像是阿村茶话会,聊了一个半小时社区的生活日常,我们才开始进入正题。


以书中的观点作为起点,我们聊到了对社区的感受,对工作的感受……不同年龄段的邻居,有不同的经历,但也有相似的感受,挺奇妙的。


摘录: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7 伦理学之为伦理领域的穷理


人但凡有点儿灵性,不可能从不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感到困惑,继而加以思考。


每个人的困惑由这个那个具体的、偶然的事件引发,而求解惑的努力会把我们引向一些多多少少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哲学问题”。在那里,这个那个偶然的问题,你的问题和我的问题,交织起来,平常说理转变成系统论理。


§8 说理与劝求


伦理学旨在说理、穷理,但说理、穷理能否劝善?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很难指望通过说理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愿望、想法、主张。为此,除了说理,还有种种其他办法:好言相劝、恳求、纠缠、煽动、欺骗、利诱、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愿望和主张——这里仍然把利诱、威胁排除在外——好言相劝、恳求、宣传、煽动通常效果更佳。维特根斯坦曾注意到,虽然人们在劝求时有可能提供理由,“但这些理由能达到多远?理由穷尽处,是劝请(ueberreden)。(


人们本来不是要为正确生活,而是要生活得热热闹闹忽忽悠悠,


§6 伦理学是有我之知


维特根斯坦申言:“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学问题都已得到解答,人生问题也还完全未被触及。”


§8 伦理学重在论理


如海德格尔等思想家指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本来就是有情有感的认识,认知因其觉感(sinn,sense)而充沛,而具有意义(sinn,sense),清洗觉感而惟理是认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形式。


第四章实践中的目的


谈论整体人生的目的或人生的意义与谈论做某件事的目的和意义有不同的含义,如果坚持从目的来谈论整体人生,那么,人生的总目的大概应当被理解为各种行为所含诸目的之间的协调一致。


§2 下棋不是好玩的手段


“图个乐子”这话似乎给出了街头老头儿下棋的目的。我挖土方是为了挣钱,我下棋是为了好玩、高兴、快乐。然而,这里的对称只是字面的。下棋不是好玩的手段,下棋就是好玩本身。(排成长队的家长把孩子送往围棋学校多半不是因为下棋好玩,又当别论。)我对挖土这件事没啥兴趣,我关心的是挣钱。我下棋,兴趣却是在下棋的整个过程之中。下棋好玩跟下棋这种特殊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简直难分彼此。


那么,让我们说,下棋的目的是赢棋——下围棋要多围些格子,下象棋要将死对方。但显然,赢棋这个目的也不同于挖土方为了挣钱这种目的。


对于参与者来说,目的和手段是分开来的;有些活动,目的和你达到目的的活动结合在一起。


与其说我们为了赢棋去下棋,不如说我们是为了要下棋才设置了赢棋的目的。哪怕你下棋总输,你还是想下棋。我们甚至该说,下棋不是为赢棋服务的,相反,赢棋是为下棋服务的。我女儿要跟我赛跑:爸,你说咱们把终点设在哪儿吧。


§4 绘画既非单纯取效也非单纯游戏


在街头下象棋这类活动跟单纯取效活动正相反,参与者没什么目的,活动本身也没什么效用。我们下棋,要的是下棋这个过程。若说下棋有什么目的,这个目的是内置的,就是说,目的是为活动而设。


壮工靠挖土方挣生活,画家靠画画挣生活,这两种挣法不尽相同。倒不在画家挣得多——的确有零星几位成功画家画画跟印钞票似的,但很多画家穷困潦倒,别人不说,梵高是咱们人人都知道的;后来,梵高的画拍出天价,不过,这钱都落到藏家和拍卖行手里,梵高只得个千秋万岁名,那都是寂寞身后事了。画画挣生活跟挖土方挣生活最突出的不同在于,壮工并不喜欢挖土方,画家画画呢,一方面他靠这个挣生活,另一方面,他喜欢画画。


我们也许会想,无论目的多么复杂,目的还是目的,我们只要把复杂的目的加以分解,例如,把盖房子的目的分解成避风避雨采光通风这样一项一项,每一项就会像挖沟那样目的明确。实情并非如此。避风雨御寒暑防野兽防外人采光通风,这些功能一个套一个,有的互相联系,有的互相抵触。我们的人生,差不多也是这样,虽然有时做这个,有时做那个,它们多多少少都要连成一个整体——包括在整体中互相抵触。


§5 创造性与自主性


在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框架里,实践活动不同于制作活动,“制作有自身之外的目标;而实践活动没有这样的目标,它的目标就是行动的善好本身”。


实践活动的目的无法完全独立于实践活动本身加以界定,在极端情况下,“良好的实践本身就是目的”。


无论画画有什么目的、什么效用,这些目的和效用都不能完全束缚画画这种活动。绘画实践本身不断重新定义绘画的目的和效用。绘画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多少少自主自治的传统。一串前后相续的活动和事件还不足以构成传统,“传统”总是指某种自主自治的发展。但若一种活动完全由这种活动之外的目的所规定,它当然就不是自主活动。


一个实践传统多多少少是自主自治的,它却不是自闭的。一幅画好不好,固然不只在于受众喜欢不喜欢,但若全不顾受众的感知,艺术品评就变成业内人的自说自话。从实践者方面说,你投入一项实践,原不只是为了取效,你好之乐之,但若我们把业行之外的社会整个排除在外,这种乐趣会退化成为小圈子的自娱自乐,乃至退化成一种接近于吸食麻醉品的乐趣。


。实践活动不是游戏,它有取效的一面,你做得好不好,不能单由业内人来评判,也要看受众是否受益是否喜欢。一种实践活动有它自己突出德性,然而,没有哪种德性单属于一个业行。


§6 行医也并非尽于取效


跟画画相比,行医是更加明显取效的活动,离开游戏很远。[77]行医显然不是只有内置目的的游戏,医生并非只关注行医的过程。行医是手段,目的在于治病救人,或造就最广义的健康。“为艺术而艺术”,不管你是否赞同,这话你能听懂,却从没听说过“为行医而行医”。


跟画画相比,行医的确十分靠近取效一端,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艺术。


§7 德与才


要在一个业行达至优异,他必定要热爱这个业行——这个业行引发他的热情,调动着他的心智。


在一位优秀的从业者那里,他的优异技术跟他的性情和品德连在一起,跟他整个的人连在一起。画出好画,不只依赖良好的绘画技巧,并且依赖于画家的气度、见识、一般的感受力等等,此陆游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许倬云曾提出这样的批评:中国传统所称的知识系统,“是德性的知识,讨论人与人关系之知识,而非解决自然现象及人间现象的知识”,而忽略自然现象及人间现象的知识,是中国文明成问题的一个方面。


§8 内向效用


大多数的人类活动却非此非彼既此既彼——小到烤面包大到战争与政治,简直没有什么活动只是为了实现一个外在目的。


人类活动有些靠近纯粹取效一端,有些靠近游戏一端。各种各样的绘画,取效的程度不同,但笼统说来,绘画,以及其他艺术,比较靠近游戏一端——实际上我们常把艺术说成游戏,然而,如前辨析,艺术也有功效。另一些活动,比如行医,则靠近取效一端,虽然它也并不单纯在于取效。这里所说的功效,指的是一种活动为这种活动之外的某个目的服务的效用,例如用绘画来教化信徒,进行政治宣传,为风衣做广告。但在这类效用之外,一幅画还可能起到另一种作用,即为绘画这种活动本身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了醒目对照,我将用“外向效用/内向效用”这组笨拙的表达式来标识上述区别。


上文曾经把扛麻袋、烤面包、买彩票这一大类活动视作纯粹取效的活动,其实,即使这类活动,也未必只有外向效用,参与者也未必全不在乎这些活动的过程本身,他们甚至要把扛麻袋、烤面包这些活动玩出花样来。


我们说面包师傅起早烤面包是为了自利,这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他和妻子一道起早,一个生火,一个和面,这边尚未忙停当,妻子去叫起孩子吃早饭上学堂,顾客登门,有路人,也有熟人,一边付款一边打招呼。有个老顾客今天得空,要了面包牛奶坐到柜台边的小桌上,聊聊天气、邻居、政治。烤面包卖面包不仅是面包师傅挣钱得利的手段,也是他的生活,这种生活中除了挣钱,还有很多别的内容。


陀思妥耶夫斯基回忆在沙俄劳动营里,他们这些牢犯被命令挖坑挖沟,挖好以后,被命令把它们填平。他评注说,这对牢犯们是最残酷的折磨,意志稍脆弱的牢犯因此而崩溃。我糊火柴盒,我平常的确只关心糊出了多少个,挣来多少微不足道的工钱,但若每一次工头付完钱都当着我的面把这些火柴盒踩个稀烂,我会怎么感觉?弄不好我会发疯。我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希望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分工越细,每个环节上的劳动者就越不了解这个活计本身的意义。流水线上的工人一眼望不到眼下所做的事情的“客观目的”。甚至脑力劳动者也是这样。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可能只知道操作一个实验程序,不大了解最终实验结果是怎样得出的,更不了解这个结果有什么意义。哲学从业者费尽心思去表明他读到的一个论证有个缺陷,不再那么关心那个论证以及自己的工作的思想性。还好他仍然笼笼统统相信他所做的事情是有益的,而这种信念也笼笼统统地支持他的劳动。


现代人所谓意义流失的感觉,多多少少跟这种变化有关——前近代的人们,可能缺衣少食,但不大缺意义,相反,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却常感到意义在流失。


麦金太尔把从业者的收益分成“外在收益”和“内在收益”,[85]我们可以联系于外向效用/内向效用来理解他的这一区分。画家可以靠他的画获得财富、社会地位、权力等等,这些是外在收益,此外,画家还可能获得另一类型的收益:同行的赞誉,因为对创造、维护、发展绘画这一传统带来的满足感。更深一层的“内在收益”,是他的创造性使他的劳作充满深刻的乐趣,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充实了他的生命意义。以行医为志业,救死扶伤,这份功德本身就是医生的回报,就使他的生命充实着意义。此古人所谓“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这种乐趣,这种意义,我们局外人最多有点儿模模糊糊的感觉,他本人之外,只有同行中的知音和后学才能较为切实地领会。


从业者的外在收益更多与他的工作所产生的外向效用相连,其工作的内向效用却也通过曲曲折折的联系提高他的外在收益,画出好画的画家通常比糟糕的画家卖得更贵,得到更大的社会名声。我们本来是在一个特定的业行中锻炼和施展自己的潜能,也通过一个特定的业行获取社会的回报。从业者的外在收益与特定业行的繁荣休戚与共,要在一个人才济济的业行中臻于优秀,这要求从业者更其极致地锻炼和展现他的才德,同时,业行的繁荣将给他带来更丰厚的回报。从业者确乎会(自觉不自觉地)创造、维护、发展自己所在的业行,业内人乃至业外人也把这些视作不言而喻的责任,轻蔑那些未能产生内向效用而一味追求外在收益的从业者。


内向效用并不总按比例带来外在收益,就像德性并不总按比例带来“好处”。在不健康的社会环境里,内向效用甚至根本得不到外在收益,久而久之,绝大多数从业者会放弃为提升自己的业行而努力,一味追求外向效用,当今中国的“学术界”为此提供了极佳的脚注。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麻酱蘸宇宙
2年前 北京
1
开始听起来!秒开始
可可啊
2年前 北京
0
听起来!
Rain10
2年前 河北
0
本期也作为采访100位邻居系列的第十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