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圣彼得堡如何系统性制造杀人犯?
被算法喂养的精致生活幻象在折磨你吗?
标签、概念、大词如何变成思想毒药?
——简介——
当代都市焦虑、内卷压力、阶层固化——这些21世纪的热词,竟然在150年前的圣彼得堡就已上演。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罪与罚》不是古典文学,而是一面照向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镜子。从小镇做题家到城市边缘人,从成功学鸡汤到思想病毒,从CBD光鲜到城中村现实——我们将解剖一座"凶手之城"如何系统性制造杀人犯,以及如何在算法时代找到真正的解药。
——时间戳——
05:12 圣彼得堡:奠基在白骨上的观念之城,彼得大帝的"血肉磨盘"
12:25 思想毒药:19世纪"理论鸡尾酒”,进口鸡汤如何变成致命毒药
26:09 杂阶层知识分子:150年前的"小镇做题家"
29:12 干草广场:一句闲聊点燃的杀人动机
22:34 空间折叠:涅瓦大街的天堂与贫民窟的地狱
43:56 马尔梅拉多夫的醉话:贫穷vs赤贫的致命区别
49:55 终极药方:警惕成功学,拥抱垃圾时间
——拓展引申——
杂阶层知识分子(Raznochintsy)
19世纪俄国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群体,指出身于各种非贵族阶层(神父、商人、农奴等)但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处于社会身份认同的夹缝中。
功利主义
18-19世纪英国哲学流派,以边沁为代表,主张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通过量化计算来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
虚无主义(Nihilism)
19世纪俄国思潮,主张否定一切传统价值和权威,认为只有通过彻底破坏旧制度才能建立新秩序。
英雄史观
黑格尔历史哲学概念,认为历史由"世界精神"推动,伟大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工具,可以超越普通道德约束。
干草广场(Sennaya Ploshchad)
19世纪圣彼得堡的主要市场广场,各阶层汇聚的混乱场所,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重要场景。
涅瓦大街
圣彼得堡最著名的主干道,象征帝俄贵族文化和欧化理想的"橱窗街道"。
观念之城
指那些不是基于自然地理而是基于政治理念人工建造的城市,如圣彼得堡、华盛顿特区等。
赤贫vs贫穷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区分:贫穷是物质匮乏但保持社会关系,赤贫是完全的社会性死亡和人格毁灭。
——BGM——
极乐迪斯科配乐
Red Rock Riviera-British Sea Power
Whirling-In-Rags, 8 AM - Sea Power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