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44分钟
播放:
73
发布:
8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持人|王聰威 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來 賓|郭強生 作家/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本期節目由主持人王聰威邀請作家郭強生,一同探討貝克特的經典劇作文本《等待果陀》。這齣劇作於1952年首度公開演出,被視為荒謬劇場代表作之一。節目深入探討劇本的閱讀方式、翻譯問題、舞台演繹的挑戰,以及劇作的核心思想——人類在困境中的等待與無助。郭強生老師以專業的藝術背景,解析貝克特如何透過台詞節奏、角色設定及舞台極簡主義,構築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劇場體驗。節目同時討論《終局》這部作品,對比兩部劇作在結構與意涵上的異同,並回應現代讀者如何重新理解這些經典作品。


強調節奏及音律感的劇本閱讀


戲劇的本質不僅是視覺與動作,更關鍵的是音律與節奏。台詞如同一個交響樂,透過演員說話輕重緩急、停頓與韻律塑造戲劇氛圍。以聲音表演情緒掌握朗讀與節奏,才能更好的將本來難以理解的內容轉化為劇作家想呈現的荒謬世界。而貝克特的劇作亦強調語言的音律感,劇作家須具備如音樂家的敏銳聽覺,才能讓台詞透過演員的咬字與節奏產生戲劇張力。


經典劇本角色塑造與演出詮釋的開放性


《等待果陀》的表演核心不在於角色的身份和形象,而是其象徵意涵,郭強生老師提到早期演出時,劇中兩個主要角色通常被塑造成流浪漢形象,但隨著年代更迭導演開始有了不同的詮釋,例如卓別林式的小丑形象,強調悲劇與喜劇交錯的特性。而一個劇本的經典地位就來自於其開放性,能夠適應不同時代、不同演出方式,展現戲劇的無限可能性。


小男孩與希望的象徵


郭強生談及在《等待果陀》中,最讓人動容的片段莫過於小男孩的兩次登場,作為傳信者,簡單地告知主角們果陀不會來,卻在不經意的對話中透露自己與兄長的遭遇——他未曾被打,但哥哥卻遭受懲罰。這段情節的台詞極簡,卻展現了人類處境的無奈與命運的隨機性。小男孩既象徵著希望,又流露出無力與脆弱,令人聯想到現實中受苦而無助的生命,讓人聯想到2023年間網路流傳的海灘上敘利亞難民小男孩的照片,象徵著在災難與殘酷現實中微弱但重要的希望。


🎧本集重點

02:30 淺談如何閱讀戲劇文本

08:00 討論語言翻譯的轉化對於戲劇表演的影響

15:19 開放的經典的文本永遠有新角色塑造與演出詮釋

21:01 劇場表演的震撼不需要背景知識

25:01 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劇

29:10 等待最終迎來的災難還是希望的深層意涵

34:49 淺談《終局》

39:41 《等待果陀》與現代社會的關聯,我們為何要重新閱讀

41:51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本集書單:

📙《等待果陀.終局》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