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37分钟
播放:
194
发布:
11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昨天参加了我家小朋友的家长会,对抗遗忘曲线,来分享下昨天的心理讲座的一些收获。


一、安全性依恋和不安全性依恋


形成孩子的安全型依恋,不要刻意培养延迟满足,这其中包含了孩子建立的因果逻辑,自尊感,自觉,抗压能力,专注力,在深层构建社会化人际,自我认同,基本信任


(1)棉花糖实验、(2)哭声免疫


(二)不要形成倒置的家庭结构


孩子要照顾大人的情绪的话,过分早熟,容易形成讨好性人格,孩子的抑郁症,有时候孩子是在为家人生病


要有边界意识,允许独立和分离,好的妈妈是可以看着孩子的背影的


分清“你需要的时候”和“我觉得你需要的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是妈妈离不开孩子。天冷穿衣的例子。


(三)课题分离


孩子的作业而不是家长的作业,孩子要自己为作业负责,有时候刻意培养的习惯会产生反作用,是我们自己怎么做,而不是培养孩子怎么做,是我们做,而不是看着孩子做。


(四)只说逻辑清楚的话,用提问代替干预


母亲是孩子的情绪容器,而不是反射器。赶快去刷牙——你应该做什么,让我们的牙齿能够保持健康?


(五)新木桶理论


要给予长板支持,给孩子这个木桶一个支点,支点越匹配,孩子未来的努力程度越低,自信程度越高。


(六)允许“不完美妈妈”,“60分妈妈”,三分之一原则,快乐的妈妈比正确的妈妈更重要


修复,不匹配,匹配各占三分之一。孩子和妈妈的情绪匹配是可以动态调整的。家庭育人,学校育才


妈妈的松弛感,信任与支持,尊重与欣赏。


1、自我成长。自己作为孩子的情绪容器,那自己的容器得越来越大,内在空间要越来越大。


2、找到自己的支持系统。家庭中爸爸的作用,爷爷奶奶的作用,老师的作用,孩子玩伴的作用。夫妻关系中,有时候妈妈不是在减少焦虑,而是在转移焦虑,爸爸不焦虑或不参与妈妈的焦虑是个好事,孩子反而是有一个出口。自己先做,爸爸会被影响,并参与进来。


3、取悦自己,提高认知。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尤其是AI来临,学历在贬值,就有东西在增值,那增值的是什么,我们不应该盯着会贬值的东西,而是聚焦在增值的部分。有钱人不卷孩子是因为给孩子托底的底气,还是他们更理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五点起床推荐的家庭书单


weread.qq.com


今天五点起床的沙发边,点了香薰蜡烛,听了半期播客





可以扫码加入听友群,不过群主很懒,极不定期发起话题


可以关注小红书/视频号:一些美食和生活分享会更新


可以关注专业号:主业工作的公众号和另一个播客节目《一路瞳行》





附:


棉花糖实验又称延迟满足实验,是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歇尔博士 1966 年到 1970 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



  • 实验设置:研究人员让孩子们在立刻得到一个小奖励(如一块棉花糖、一块曲奇饼干、一颗薄荷糖等)和等待一段时间(通常为 15-20 分钟)后得到一个更大的奖励(如两块棉花糖等)之间做出选择 。在等待过程中,孩子面前放置着奖励以及一个按铃,如果孩子不想等待了,可以随时按铃并吃掉小奖励.

  • 短期结果:大部分孩子都难以抵御眼前棉花糖的诱惑,一些孩子甚至没有等到按铃,就很快吃掉了糖,还有一些孩子不断地拿起糖又放下,或者捂住眼睛、踢桌腿,但最终还是按铃并吃掉了糖,那些最终选择了吃糖的孩子,平均坚持时间不到 3 分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地抵御了诱惑,等到研究人员回来获得了更大的奖励.

  • 长期跟踪结果:现四五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儿童,在将来的学业评价测验(SAT)中可能取得更高的分数,表现出更强的社交能力和认知功能。那些在棉花糖实验中能够持久等待的学龄前儿童,在 27 岁 - 32 岁时,通常具有较低的体质指数,更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更高效地实现个人目标,并在挫折和压力面前表现得更加从容.

  • 揭示自控力的重要性:该实验表明,自控力对个人的发展和成功有着重要影响,相较于智商,自律能力能更好地预测一个人未来能否取得成功.

  • 提出延迟满足理论:实验让人们关注到延迟满足的能力,即愿意为了更长远的利益而暂时放弃眼前的诱惑,这种能力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后天培养.

  • 质疑:有观点认为该实验的研究对象选取样本有限,持续的时间和社会背景有限,且受到孩子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验结论的有效性和普遍意义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孩子当时选择立刻吃掉棉花糖,可能并非完全是因为缺乏自控力,也许是当时有其他特殊原因,如着急上厕所等.

  • 补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延迟满足的能力并非完全与生俱来,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训练得到提升,并且这种能力的形成与大脑的发育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后续研究还探讨了影响自控力的因素,如注意力、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等,以及如何通过环境因素和教育干预来培养儿童的自控力和延迟满足能力.


哭声免疫法是一种曾被广泛讨论的育儿方法



  • 行为主义理论:该方法主要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其核心观点是通过控制环境刺激和行为后果来塑造个体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可以强化或消除特定的行为。在哭声免疫法中,当婴儿哭泣时不立即给予回应,就是试图消除婴儿通过哭泣来获得关注和满足的行为,让婴儿逐渐学会自我安抚,减少不必要的哭闹

  • 延迟回应:当婴儿哭泣时,父母不会立刻去安抚,而是等待一段时间,例如 5 分钟、10 分钟甚至更长,以此让婴儿明白哭闹并不能立刻换来父母的关注,从而逐渐减少哭闹的频率和强度。

  • 不给予过度安抚:即使父母最终去安抚婴儿,也会尽量保持冷静和克制,不会过度摇晃、喂奶或长时间抱哄,只是给予适当的安慰,让婴儿知道父母在身边,但不会因为哭闹而得到特殊的待遇。

  • 负面影响:许多心理学家和育儿专家对哭声免疫法提出了批评和担忧。他们认为,婴儿在 0-1 岁期间,尤其是 6 个月以前,对世界认知有限,父母的及时回应和安抚对其建立安全感至关重要。若长时间对婴儿的哭声不予回应,可能会使婴儿产生被忽视、遗弃的感觉,从而影响其安全感的建立,导致情感上的创伤,对婴儿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如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依恋问题等。

  • 个体化回应:强调根据婴儿的个性和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回应方式。每个婴儿都是独特的,有的婴儿可能更需要及时的安抚,而有的婴儿可能相对更独立一些。父母需要敏锐地观察婴儿的需求和情绪状态,给予恰到好处的回应,以满足婴儿的情感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