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4分钟
播放:
49
发布:
14小时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叨叨年糕陪你聊轻话题。大家好,我是本期值班主播——叨叨。
今天想和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叫「聚光灯效应」。
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人们在公共场合中过度高估他人对自己外表、言行或失误的关注程度。就像自己是舞台上的主角,聚光灯打在你身上,你以为观众的目光会随着聚光灯牢牢锁定在你身上,殊不知,大部分人都忙着做自己生活中的主角,根本不会关注到你。
比如你衣服穿反、头发微油、演讲时小口误,只要你不尴尬,别人多半察觉不到。毕竟他们也正在自己的世界里暗暗纠结:哎呀,我今天的口红色号合适吗?昨晚刘海剪短会不会显脸大?等等——根本顾不上你。
所以,每次,去喝喜酒,我妈说“叨叨,你穿裙子呀,穿条裙子形象好”,我总会反驳“无所谓啦,大部分人都在关注自己的穿着,根本顾不上我”。虽然也带有一些强词夺理的成分,但也还算在理。
起初我以为「聚光灯效应」只是心理学偏差,没想到其它领域也有自己的「聚光灯效应」。
比如,传播学里的「聚光灯效应」,是指一条消息、一个议题被媒体或算法高亮后,会在公众视野里「被放大」「被持续照射」;此时我们误以为它占了世界的大半,但灯一关便归于沉寂。微博热搜就是这样的,之前不是有过XXX明星恋爱、结婚,甚至一度把服务器挤挂,那几天感觉全网都在讨论这个话题,但这几天过后热度就散了。聚光灯又会转向其它的话题,比如XX山村家暴事件、XX汽车把人锁在车里的事件等。
又比如行为经济学中的「聚光灯效应」,是指投资者只盯某一个交易软件首页涨幅榜的前位的股票,忽视基本面,给这些股票过多的关注,形成“聚光灯市场泡沫”;
再比如生态学也有「聚光灯效应」,而聚光灯“照”不到的灯外区域,会形成「灯外忽略」。比如,在中国的大熊猫保护区里,国宝享受 VIP“聚光灯”,而同域的小型两栖类却几乎被晾在暗处——研究显示,99% 的狭域两栖物种仍得不到充分保护,诸如利川吸蛙、史氏懒蛙等濒危“小透明”只能在灯外艰难求生。
一开始我还把「聚光灯效应」和「孕妇效应」搞混。「孕妇效应」也就是「频率错觉」,它是指一旦你关注某个概念或者某个现象时,你会觉得它“忽然到处都是”。典型的例子就是当你自己是孕妇或亲近的人是孕妇时,你发现大街上随处扫一眼就会看到孕妇。在我这里更多出现的现象是我每次学到一个概念,就感觉最近总看到各种提到这个概念的文章。其实,孕妇和文章都没有变多,只是我的大脑把相关信息高亮了,让我更容易关注到它们而已。
当然,我觉得我把「聚光灯效应」和「孕妇效应」搞混也是情有可原,它俩都跟注意力焦点有关,只是聚焦对象和心理机制不同。「聚光灯效应」让人觉得“世界都在看我”,而「孕妇效应」则让人觉得“世界到处都是它”。
其实都是认知偏误,都是我们对主观体验的放大,误以为自己的感受就是“客观事实”。
好了,今天我们介绍了「聚光灯效应」和「孕妇效应」,下次再有这种注意力偏差时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么,我们下期再见啦,拜拜~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