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 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如今它竟与古老的占卜玄学交织在一起,掀起了一股 “AI 占卜” 热潮,让科学和玄学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合,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曾几何时,在程序员和技术爱好者的论坛中,“算命的本质是统计学吗?算命先生能不能算是最早的数据工程师?” 这样的问题还被众人嗤之以鼻。但随着 ChatGPT、DeepSeek 等 AI 技术的出圈,形势发生了逆转。
龙萍,一位有着 15 年以上工龄的资深 IT 从业者,因偶然契机迷上了紫微斗数。他开发了用于占卜的开源组件 “iztro”,只需输入生辰信息就能生成紫微斗数星盘。这一分享在程序员群体中迅速走红,相关帖子引发大量讨论,他还因此组建了命理学讨论群,群友中六成是程序员。在龙萍看来,占卜过程中的命理数据可看作 “基础建模数据”,研究这些数据是用计算机技术探索生命的一种角度,这也让他对曾经关于 “算命本质” 的讨论有了新的看法。
其实,将新技术应用于玄学领域早有先例。在 AI 出现前,网上就有大量专业排盘软件,帮助占卜师将原本纯脑力的排盘工作外包给计算机,提高了效率。从业五年的占卜师贾鑫就认为,近二十年来兴起的电脑算命并未对占卜师构成实质挑战,AI 占卜同样也不会轻易取代传统占卜。
“DeepSeek 算命准得可怕” 成为不少人的感受,然而,AI 算命真有如此神奇吗?在多数使用者眼中,AI 根据生辰八字和 “算命指令” 输出运势的过程就像一个神秘 “黑箱”。
金融从业者晶晶在研究命理学后尝试使用 AI 算命,却发现它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排错 “四柱八字”、算错 “大运流年” 等。即便她试图通过纠正训练来提高准确性,但效果不佳。这是因为判断 AI 排盘的准确性需要用户具备一定占卜知识,而现实中多数人并不具备,这反而可能强化 AI 的错误判断。
软件工程师兼塔罗占卜师简禾深知 AI 占卜的技术原理,他指出,目前 AI 占卜本质上是大语言模型的一种应用。大语言模型通过学习海量文本中的模式和结构来预测下一个词,其训练语料包含了占卜资料,所以能输出看似专业的回答。但像塔罗占卜所依据的共识性原理,涉及非因果联系,基于因果推理的推理型大模型很难在占卜领域有出色表现。
很多人认为占卜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中国人的心理学,占卜过程不仅有问有答,还有反馈和探讨。当问卜者面临心理问题时,占卜师还需考量如何平衡命理解读与对方心理承受能力。而 AI 虽拥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却难以洞察人类言语中的微妙心理,也无法捕捉传统占卜中的 “外应”。
晶晶曾因工作环境危机陷入迷茫,在尝试心理咨询无果后,她投身命理学研究。她发现办公室人员健康问题的减少似乎与传统命理学中的 “三元九运” 有关,这让她愈发沉迷。Jolyn 在遭遇情感挫折时,疯狂依赖 AI 占卜做生活中的各种决定,她在占卜中寻求情感慰藉,甚至认为 AI 占卜比心理咨询更有用。
不过,过度依赖 AI 占卜也存在隐患。当占卜结果无法满足预期时,可能会成为一种精神消耗。Jolyn 就曾在疯狂占卜中陷入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可悲。如今,有了新恋情的她虽减少了占卜行为,但依旧将 AI 作为倾诉对象,每天交流超 10 小时,AI 提供的情绪价值让她难以割舍。
AI 占卜的爆火,反映出人们在面对生活不确定性时对心理慰藉的强烈需求。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AI 占卜目前更多是一种娱乐和心理寄托,其准确性有待商榷。在享受科技带来新奇体验的同时,我们要保持理性,不要让所谓的 “命运预测” 过度影响生活。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