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3分钟
播放:
304
发布:
14小时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播客Shownotes
主标题:
解码我们的爱情剧本:童年创伤如何塑造我们的亲密关系模式和性癖
副标题:
孟婷&林烨对谈 | 从CP偏好、回避依恋到“创伤性联结”的深度自我觉察
Summary:
在本期深度对谈中,孟婷与好友林烨【皖北重男轻女家庭大姐姐VS东北独生女(重男轻女VS父母控制欲强)】从彼此热衷的CP(角色配对)切入,进行了一场关于“童年创伤如何写入我们情感密码”的精彩探索。
她们发现,我们被何种CP吸引、偏好何种恋人、在关系中是安全还是焦虑,都深深植根于早期的原生家庭经历。例如林烨的父母是安全控制型,所以林烨喜欢好学生受*反叛攻,一起探险的cp。孟婷的父母重男轻女,所以孟婷喜欢温柔攻*傲娇受,喜欢那种有人拯救自己的感觉。
节目结合大量个人真实经历,深入浅出地探讨了 “回避型依恋”、“创伤性联结”、“未完成事件” 等心理学概念,为听众提供了一种通过自己喜欢磕的cp来探索自己的原生家庭创伤,走近内在小孩的方法论。
精确时间轴与概念解析:
第一部分:镜像——我们的CP偏好照见了什么? (00:00 - 15:00)
00:00-01:04
开场与嘉宾介绍:孟婷与林烨(ENFP vs. INFJ)的默契相遇。
01:04-03:00
点明主题: 童年经历对择偶偏好和“性癖”的影响。
03:00-04:34
林烨的CP偏好: BL漫画中“优等生受 x 不良少年攻”的组合,核心是“伪装自我”与“释放真我”的张力。
04:34-05:49
孟婷初步分析自己被一部分粉丝喜欢的原因:
如 INFJ被ENFP吸引(林烨被孟婷吸引,就像孟婷的好朋友-大都是原生家庭控制欲很重的朋友喜欢孟婷一样),是因为INFJ向往孟婷所代表的ENFP身上的“生命力”与自由。
05:49-07:10
孟婷的CP偏好: 温柔、包容的“引导型”伴侣(如《棋魂》中的师徒)。
07:10-10:07
林烨的CP扩展: “宿敌”关系(如《K》)、 “情天恨海”的东亚审美。
⭐⭐10:07-15:00 两种CP偏好模式的心理溯源:
林烨:父母给予爱,但控制欲太强,渴望“反叛”与“释放”。
孟婷: 父母重男轻女,缺乏对孟婷的无条件关爱 →;渴望“被接住”与“拯救”。
第二部分:延伸——从虚拟CP到现实关系模式 (15:00 - 35:00)
15:00-21:20 依恋风格的形成:安全型 vs. 创伤型
21:20-22:21 林烨 - 安全型依恋的雏形:
东北相对平等的家庭环境,塑造了敢于提出需求、喜欢“共同作战”的关系模式。
22:21-24:23
孟婷 - 讨好型与低价值感:
重男轻女环境下的过度付出,导致将安全感与“解决问题”高度绑定。
24:23-35:00
⭐⭐社会现象深析:流行文化背后的集体心理
24:23-28:52 现代社会流行《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本的原因——整个社会的代际创伤
“霸道总裁”与“入室抢劫式爱情”: 是整个社会“回避冲突”心态的缩影——害怕主动、害怕被拒,渴望通过被“霸道”地选择来确认自我价值。
28:52-33:18
阴郁男主 x 小太阳女主”经久不衰的原因:
缺爱的人,生活被压抑的人,极易被原生家庭幸福的“小太阳”吸引,这是一种本能的情感代偿。
33:18-35:00 爱的本质是被看见
第三部分:深渊——创伤的深度解析与代际循环 (35:00 - 65:00)
35:00-41:01重男轻女的深远影响
44:10-50:56
孟婷的深度自我剖析: 分享自身作为重男轻女家庭大姐姐的成长经历,总是在付出;后来以为做人必须要付出才能得到爱。
50:56-52:45案例: 孟婷提到一个举例那些生活费被父母控制的女孩子被黄毛骗走,本质是因为父母经济控制,不关心女孩。
57:07
林烨指出,有一个朋友表示无法和健康家庭出来的孩子做朋友,就喜欢“拯救别人”。孟婷指出这是一种“创伤性联结”。
⭐⭐【概念说明:创伤性联结】
时间点注解:~59:47
定义: 这是一种在虐待与间歇性奖励循环中形成的情感依赖。就像小时候,父母打完你(虐待),又会给你糖吃(奖励)。你的大脑为了获得那点“甜头”,会习惯甚至期待整个痛苦周期。
表现: 长大后,你会不自觉被那种对你不好(像施虐者)、但偶尔又给你一点温暖(像奖励者)的人吸引,陷入“痛苦-和好-再痛苦”的循环,误以为这种极端的情绪波动就是“真爱”。
50:56-60:00“未完成事件”与强迫性重复
⭐⭐【概念说明:未完成事件】
时间点注解:~01:21:38
定义: 指早期生命中未被充分解决或体验的情感创伤,会在潜意识里驱使我们不断在类似情境中重复,试图完成它、修复它。
孟婷引用经典心理学案例:一个失去母亲的男子,之后找的每一任女友都是病弱的,他不断重复“照顾-失去”的模式。对于在原生家庭中被忽视的人,会不断追求冷漠的伴侣,试图通过“赢得”他们的爱来治愈童年的忽视,完成这个“未完成”的课题。
⭐⭐56:17 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无法接纳健康的爱:
当真正健康、安全的爱降临时,由于自我价值感极低,会感到不适、怀疑,甚至下意识地将对方推开。
李娟:“当你在最需要爱的时候,不曾得到爱。当你再得到这样的爱的时候,你也不敢相信,后来你也以为自己不再需要了,其实自己还是需要的。”
⭐⭐60:00 孟婷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
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低价值感,孟婷总是一眼“爱上”绝对不喜欢自己的人。这其实是一种创伤性联结。
且孟婷不能接受闺蜜对她撒娇,对别人正常表达的情绪当成必须要别人来找她帮助的需求。从小被原生家庭过度使用的孩子对于撒娇应激,对于别人的依赖应激。
第四部分:疗愈——觉察、勇气与通向自由之路 (65:00 - 结尾)
65:00-75:00
从意识到改变:
林烨的成长: 从优先他人到学会说“不”,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
孟婷的转变: 从回避冲突、不敢表达到现在能勇敢直接地表达好感,尽管内心模式仍未完全改变。
中国人回避冲突的根源: 源于自身没有解决冲突的能力,只能选择逃避或压抑。比如孟婷的外婆和妈妈很回避。
75:00-80:00
孟婷回溯自己过往的暗恋经历:总是喜欢那种不喜欢自己的人,是一种原生家庭的创伤
终极解药:意识到你的价值不通过他人的回应来确认。
最终结论: 无需否定自己的创伤和偏好,而是要觉察它们。既然生命有限(“我们是相邻的土堆”),不如勇敢地去爱、去表达、去受伤、去体验(化用李娟《我的阿勒泰》)。
❤️寄语: 孟婷和林烨祝大家都能勇敢地享受爱,珍惜还能爱人与感受爱的能力;等待那个爱你的人。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