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内瓦协议后,出海的前景如何?
本期节目聚焦于中美经贸会谈后中国企业出海和外贸形势,从地缘政治和国际竞争态势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企业出海的方式、挑战与机遇。
我们有个初步的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成就和经济体量,在出口、投资和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空间均在发生变数的情况下,下一个四十年如能通过出海在海外再造一个当下中国经济的体量,方是当前我们热议的出海的终极意义。
这也是我们的近邻日本——长期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直至近些年被中国赶超,所曾走过的路。
主播
周董 媒体人、新锐出海新媒体和咨询机构出海湃创始人
本期嘉宾
温克坚 知名地缘政治学者
⏳ Shownotes:
00:35 中国品牌出海的三个阶段与现状
1. 资本出海(早期):以国家战略或资本驱动为主,如万达、友邦海外收购酒店、文娱资产等,侧重资金层面的全球化布局。
特点:规模较大,但与本土产业联动较弱,易受国际政策波动影响。
2. 产品出海(中期):
- 依托 “中国制造” 优势,通过传统外贸或跨境电商输出商品,典型代表为义乌小商品、家电(如美的、格力)、3C 产品(华为、小米)。
- 巅峰表现:中国成为 100 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但依赖 “制造 + 全球化贸易”模式,易受关税壁垒冲击(如特朗普关税政策)。
3. 品牌与产业链出海(现阶段):
- 高附加值探索:新能源汽车(奇瑞、比亚迪)、光伏企业(布局东南亚、中东)通过技术输出和本地化生产绕开贸易壁垒,建立全球供应链。
- 案例:
①奇瑞:最早将出海作为核心战略,海外生产布局最完善的中国车企;
②传音手机:聚焦非洲市场,针对性研发功能(如深肤色拍照优化),成为“非洲手机之王”,生产与销售均本地化,中国资本与技术隐形支撑。
- 现状:品牌国际化仍处初级阶段,国际市场占有率、技术话语权与美日韩企业差距显著(如日本汽车在东南亚深耕 40 年,本土化程度极高)。
03:58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与品牌影响力
1. 产能输出:汽车(如吉利)、光伏、家电(美的/格力)全球建厂
2. 制造优势:成本低、产业链全,东南亚市占率高
3. 与日韩企业的差距:
- 品牌弱:溢价低(如丰田溢价15% vs 中国车靠低价)
- 本土化浅:日企东南亚工厂75%本地化 vs 中企不足30%
- 布局晚:日企早布局30年,已扎根生活场景
4. 未来破局关键:
- 升级品牌:从“卖产品”到“立标准”
- 深度本土化:学日本(本地研发/管理/文化融合)
- 绿色+数字:借新能源、跨境电商突围
09:08 中国制造业和品牌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1. 优势解析:中国制造凭借性价比、品质等优势成为贸易大国,占据众多国家市场份额。
2. 瓶颈显现:分析贸易全球化模式缺陷、贸易壁垒等问题,强调企业需拓展海外市场、优化供应链布局以应对挑战。
12:23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1. 传统模式见顶:投资过剩|出口受阻|消费卡脖子
2. 破局靠全球化:学日本建"海外经济体"|政策松绑|全民出海
3. 需三方升级:
- 国家:顶层设计
- 企业:生态出海
- 个人:打破舒适区
17:56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与文化出海挑战
1. 破除认知偏差
- 新兴市场≠高风险:非洲等地实际安全度高于媒体渲染
- 警惕"信息茧房",需实地体验建立真实风险认知
2. 东南亚的双重限制
- 资本欢迎但设门槛:家族办公室等大资本受优待,中小企业受挤压
- 严防人力输入:马来西亚/越南等严格限制中国劳工入境(本土就业保护)
3. 跨境电商的困境
- TEMU模式冲击:廉价商品摧毁当地中小企业,引发政策反弹(如取消小包免税)
- 重复中国80年代路径:东道国更需技术投资而非商品倾销
4. 新型出海策略
- 产业共建替代商品输出:复制中国吸引外资经验,通过技术转移带动当地产业链
- 文化柔性渗透:如《哪吒》IP出海,降低经济扩张的文化抵触
22:28 中国如何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
1. 长期战略:中国企业出海需契合各国发展阶段,目标为 20-50 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实现与各国共生成长。
2. 模式创新:
- 传统模式:国内成熟后输出(如家电)
- 新兴模式:立足区域市场原生发展(如传音手机聚焦非洲)
3. 关键路径:
- 政策:减少资本管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 企业:聚焦技术 + 就业输出,避免劳工替代,注重本地化运营
4. 经验借鉴:日本海外扩张依赖目标国需求,中国需匹配各国产业升级诉求(如东南亚制造、非洲数字化)。
5. 风险应对:打破认知茧房,以管理 / 技术人才输出缓解政策抵触,允许试错积累经验。
26:42 中国资本与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及挑战
1. 品牌困境:“中国制造”美誉度待提升
2. 地缘风险:规避数据安全等政治压力(如迁总部至新加坡)
3. 阶段驱动:从冒险试水到政策倒逼,现为战略刚需
4. 隐性生态:东南亚等地中小中资网络已成型
5. 本质矛盾:身份淡化难消疑虑,需长期提升软实力并应对地缘博弈
工具箱
【地缘政治】指国家或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理位置、战略环境等因素对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关乎国家间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与争夺,影响着国际关系格局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等。
【本土化】指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模式等在进入国外市场后,根据当地的文化、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等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改变,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赢得当地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如日本汽车在东南亚的本土化布局,使品牌深入人心。
【广场协议】1985 年美国、西德、日本、法国、英国签订的协议,旨在解决美元高估问题,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受到一定冲击,但日本企业通过大量出海,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经济体,对中国经济出海有一定借鉴意义。
【资本管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如限制企业境外投资的规模、审批流程等,中国目前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企业出海的诉求和速度。
*** ***
本期制作
录音室 | Studio:会友播客空间
剪辑 | Editor:曾谙
音乐 | Music:Highdown,Richard Schrieber
本期节目感谢会友镖局 × 罗德RØDE提供的录音室和声音设备。
关于我们
出海湃,英文名CHPWorldview,即Catalysts, Hustlers &Pathfinders,一家团队分布于新加坡、吉隆坡和杭州的新锐出海新媒体和管理咨询机构。
独立思考,用于批判。记录出海浪潮中值得记录的人,我们关注出海与国际化有关的一切。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出海湃
视频号&抖音:出海湃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听友群:添加chpworldview (备注:播客)
节目收听
🎧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 |Apple Podcasts|Spotify
搜索「出海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