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32分钟
播放:
2,728
发布:
5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中美日内瓦协议后,出海的前景如何?


本期节目聚焦于中美经贸会谈后中国企业出海和外贸形势,从地缘政治和国际竞争态势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企业出海的方式、挑战与机遇。


我们有个初步的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成就和经济体量,在出口、投资和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空间均在发生变数的情况下,下一个四十年如能通过出海在海外再造一个当下中国经济的体量,方是当前我们热议的出海的终极意义。


这也是我们的近邻日本——长期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直至近些年被中国赶超,所曾走过的路。


主播


周董 媒体人、新锐出海新媒体和咨询机构出海湃创始人


本期嘉宾


温克坚 知名地缘政治学者


⏳ Shownotes:


00:35 中国品牌出海的三个阶段与现状


1. 资本出海(早期):以国家战略或资本驱动为主,如万达、友邦海外收购酒店、文娱资产等,侧重资金层面的全球化布局。


特点:规模较大,但与本土产业联动较弱,易受国际政策波动影响。


2. 产品出海(中期):



  • 依托 “中国制造” 优势,通过传统外贸或跨境电商输出商品,典型代表为义乌小商品、家电(如美的、格力)、3C 产品(华为、小米)。

  • 巅峰表现:中国成为 100 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但依赖 “制造 + 全球化贸易”模式,易受关税壁垒冲击(如特朗普关税政策)。


3. 品牌与产业链出海(现阶段):



  • 高附加值探索:新能源汽车(奇瑞、比亚迪)、光伏企业(布局东南亚、中东)通过技术输出和本地化生产绕开贸易壁垒,建立全球供应链。

  • 案例


①奇瑞:最早将出海作为核心战略,海外生产布局最完善的中国车企;


②传音手机:聚焦非洲市场,针对性研发功能(如深肤色拍照优化),成为“非洲手机之王”,生产与销售均本地化,中国资本与技术隐形支撑。



  • 现状品牌国际化仍处初级阶段,国际市场占有率、技术话语权与美日韩企业差距显著(如日本汽车在东南亚深耕 40 年,本土化程度极高)。


03:58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与品牌影响力


1. 产能输出:汽车(如吉利)、光伏、家电(美的/格力)全球建厂


2. 制造优势:成本低、产业链全,东南亚市占率高


3. 与日韩企业的差距:



  • 品牌弱:溢价低(如丰田溢价15% vs 中国车靠低价)

  • 本土化浅:日企东南亚工厂75%本地化 vs 中企不足30%

  • 布局晚:日企早布局30年,已扎根生活场景


4. 未来破局关键:



  • 升级品牌:从“卖产品”到“立标准”

  • 深度本土化:学日本(本地研发/管理/文化融合)

  • 绿色+数字:借新能源、跨境电商突围


09:08 中国制造业和品牌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1. 优势解析:中国制造凭借性价比、品质等优势成为贸易大国,占据众多国家市场份额。


2. 瓶颈显现:分析贸易全球化模式缺陷、贸易壁垒等问题,强调企业需拓展海外市场、优化供应链布局以应对挑战。


12:23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1. 传统模式见顶:投资过剩|出口受阻|消费卡脖子


2. 破局靠全球化:学日本建"海外经济体"|政策松绑|全民出海


3. 需三方升级:



  • 国家:顶层设计

  • 企业:生态出海

  • 个人:打破舒适区


17:56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与文化出海挑战


1. 破除认知偏差



  • 新兴市场≠高风险:非洲等地实际安全度高于媒体渲染

  • 警惕"信息茧房",需实地体验建立真实风险认知


2. 东南亚的双重限制



  • 资本欢迎但设门槛:家族办公室等大资本受优待,中小企业受挤压

  • 严防人力输入:马来西亚/越南等严格限制中国劳工入境(本土就业保护)


3. 跨境电商的困境



  • TEMU模式冲击:廉价商品摧毁当地中小企业,引发政策反弹(如取消小包免税)

  • 重复中国80年代路径:东道国更需技术投资而非商品倾销


4. 新型出海策略



  • 产业共建替代商品输出:复制中国吸引外资经验,通过技术转移带动当地产业链

  • 文化柔性渗透:如《哪吒》IP出海,降低经济扩张的文化抵触


22:28 中国如何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


1. 长期战略:中国企业出海需契合各国发展阶段,目标为 20-50 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实现与各国共生成长。


2. 模式创新



  • 传统模式:国内成熟后输出(如家电)

  • 新兴模式:立足区域市场原生发展(如传音手机聚焦非洲)


3. 关键路径



  • 政策:减少资本管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 企业:聚焦技术 + 就业输出,避免劳工替代,注重本地化运营


4. 经验借鉴:日本海外扩张依赖目标国需求,中国需匹配各国产业升级诉求(如东南亚制造、非洲数字化)。


5. 风险应对:打破认知茧房,以管理 / 技术人才输出缓解政策抵触,允许试错积累经验。


26:42 中国资本与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及挑战


1. 品牌困境:“中国制造”美誉度待提升


2. 地缘风险:规避数据安全等政治压力(如迁总部至新加坡)


3. 阶段驱动:从冒险试水到政策倒逼,现为战略刚需


4. 隐性生态:东南亚等地中小中资网络已成型


5. 本质矛盾:身份淡化难消疑虑,需长期提升软实力并应对地缘博弈


工具箱


【地缘政治】指国家或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理位置、战略环境等因素对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关乎国家间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与争夺,影响着国际关系格局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等。


【本土化】指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模式等在进入国外市场后,根据当地的文化、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等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改变,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赢得当地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如日本汽车在东南亚的本土化布局,使品牌深入人心。


【广场协议】1985 年美国、西德、日本、法国、英国签订的协议,旨在解决美元高估问题,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受到一定冲击,但日本企业通过大量出海,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经济体,对中国经济出海有一定借鉴意义。


【资本管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如限制企业境外投资的规模、审批流程等,中国目前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企业出海的诉求和速度。


*** ***


本期制作


录音室 | Studio:会友播客空间


剪辑 | Editor:曾谙


音乐 | Music:Highdown,Richard Schrieber


本期节目感谢会友镖局 × 罗德RØDE提供的录音室和声音设备。


关于我们


出海湃,英文名CHPWorldview,即Catalysts, Hustlers &Pathfinders,一家团队分布于新加坡、吉隆坡和杭州的新锐出海新媒体和管理咨询机构。


独立思考,用于批判。记录出海浪潮中值得记录的人,我们关注出海与国际化有关的一切。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出海湃


视频号&抖音:出海湃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听友群:添加chpworldview (备注:播客)


节目收听


🎧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 |Apple Podcasts|Spotify


搜索「出海湃」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周董_Jay
5个月前 浙江
5
下一个四十年如能通过出海在海外再造一个当下中国经济的体量,而这正是日本能长期保持世界第二经济体最关键的因素。
河马然然
5个月前 北京
4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重点布局东南亚、非洲及拉美。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沿线国家建设了20余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例如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印尼雅万高铁,形成产业链外延。相信未来40年经济发展速度,即便不能再造一个中国,但是半个中国应该还是可以的
阳光正暖心
5个月前 天津
2
现在中国企业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有的是顺应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主动作为,有的则是受国际复杂多变形势影响的应变之举。
王涨涨
5个月前 北京
1
中国正在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代替过去的殖民扩张模式,未来可能形成遍布全球的“数字人民币圈”中国标准区 。哦耶!
日落慢半拍
5个月前 湖北
1
国际政治复杂,美国政策也是反复无常的,还有贸易壁垒,企业出海还要适应本地市场,融入本地文化,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恋恋花语者
5个月前 辽宁
1
中国的一带一路确实让周边的国家获利,当然我们的母亲也不吃亏。40年造一个中国,其实我觉得还是有难度的
乐滋滋_rzAr
5个月前 湖北
1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巨大成就和经济体量极速增长,下一个四十年,出海在海外,庞大的市场能够再造一个中国经济体量。
半岛咖
5个月前 新疆
1
中国企业出海与“一带一路”紧密相连,从产业链协同、金融创新到人才培养,多维度拓展发展空间,既带动国内产业升级、推动金融变革,又助力人才交流培育,下一个四十年一定可以再创一个中国经济。
懂个六儿
5个月前 广东
1
中国制造在国际已经打出一片市场,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布局方面比日本等国家确实晚了几十年,共同努力吧。
卿舟z
5个月前 广东
1
打开格局从小打小闹走向全球布局
艾尔a
5个月前 黑龙江
1
国际市场挑战多,企业需适应文化差异,实现长远发展。
海阔天空蓝
5个月前 天津
1
中国企业出海,挑战与机遇并存,现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变得更多。
焦糖不灵
5个月前 河南
1
中美协议后,中国企业出海有机会,但挑战也不小,要抓住机会,提升长期竞争力,学习一下日本的经验,政府和企业一起努力,才能在海外闯出一片天。
笨笨是金毛
5个月前 吉林
1
华为和比亚迪我觉得是我身边在国内占比较大的,而占比大的原因其中就有在国外市场有一席之地!
花开半夏WLH
5个月前 新疆
1
不同国家文化、法律、政策差异大,企业海外经营需适应并遵守当地规则,面临文化冲突与管理挑战。
巧克力派1
5个月前 江西
1
我个人觉得经济学是个学问,能否再造只能看领头人的节奏
荷叶荷田
5个月前 天津
1
这个主題的探讨分析很有意义呀,非常认同提到的品牌相关的观点,中国制造似乎被一些国际友人认為为是廉价品的代称,这确实需要本土企业努力,提升品牌认知度、产品品质,独创性和民族特色。
叶子心
5个月前 山西
1
出海应该是必然吧?想更进一步不出海应该是很难的,哪个企业不在谋发展。
晴荷儿
5个月前 广西
0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确实令人振奋,尤其是“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不过,除了经济合作,也希望更多企业能注重社会责任,比如环保和本地就业,这样既能赢得市场,也能赢得人心。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