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钱瞻300期特辑! 今天是51国际劳动节,也是前瞻钱瞻 第300期播客。 祝大家节日快乐 幸福如意! 在AI席卷一切的2025年,最值得被重新书写的,不是“技术路线图”,也不是“增长黑客学”,而是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劳动?我们如何劳动?我们的劳动还有价值吗?

在流量焦虑、平台中心化、人与AI边界重构的背景下,正确劳动观的复兴,不只是关乎职场重构,更是一次深层的社会价值重塑、一场关于“Labor 3.0进化。
🔧 什么是 Labor 3.0?劳动正在升级为一个操作系统
劳动正在经历三次系统性跃迁:
- Labor 1.0:体力劳动为主,人与工具关系单向,依附于土地与工业。
- Labor 2.0:脑力劳动主导,人与组织关系被KPI量化,依附于结构和秩序。
- Labor 3.0:协同创造为核,人与AI共振、人与平台共创、人与自我对话,劳动成为自我认知与系统性价值输出的通路。
在Labor 3.0中,劳动不是岗位,不是服从,而是「系统性价值流的创造」。是人、技术、情绪、认知共同作用的复杂耦合过程。

2025 正确劳动观:定义与转向
关键词:价值感、创造性、长期主义、人本效率、技术协同
新劳动观核心主张:劳动不是牺牲与忍耐,而是创造价值、实现自我、协作共赢、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 从“打工者思维”转向“创造者思维”
- 从被动投入转向主动协同
- 从“量化努力”转向“质化产出”
- 从“盲目勤奋”转向“智慧劳动”
- 从“机械重复”转向“创新实践”
✅从“体力消耗”到“创造协同”
劳动不再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是自我表达与社会协作的渠道。新时代的劳动观强调四点转变:
- 从“岗位定义” → “价值贡献”
- 从“上级指派” → “多维协作”
- 从“苦劳文化” → “影响导向”
- 从“劳动力中心” → “人机协同中心”
在“AI做加法,人做乘法”的架构下,劳动的意义正被重新激活。
🧯 反内卷:释放真正的创造力,打破“焦虑→疲惫→重复”的循环
关键词:去同质、破焦虑、拒绝伪效率、系统减负
- 内卷本质:资源零和竞争 + 僵化结构 + 表演性勤奋
- 危害:人才焦虑、组织低效、社会疲惫、创新缺失
- 对策:
重构激励机制 → 按创造力/影响力评估绩效
减少无效会议与表格劳动 → 引入AI协同
鼓励差异化成长路径 → 尊重多元劳动价值
建立“心理健康 + 创新能力”双驱动机制
🧯 反内卷:
内卷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它源于资源零和、评价机制僵化、效率幻象泛滥。
反内卷的战略应从五个方面推进:
- ✅ 精简流程,反对表演性勤奋
- ✅ 激励多元,重视非线性成果
- ✅ 倡导深工,保护创造性时间
- ✅ 推行AI协同,将人还原为人
- ✅ 激活“学习—输出—价值”闭环,创造真实动能
在AI工具下,“高效内卷”变得更危险,也更需要被反制。
♻️ 劳动观的“复兴”:回到人的核心
复兴劳动的价值:让“人”的意义回归系统设计中心
劳动的复兴不是让人更累,而是让人的能力被正当地尊重和应用。
- 让护理、教育、农耕、艺术等被“边缘化”的劳动重获尊严
- 重建劳动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精神货币”连接
- 设计有“情绪红利”“创意奖金”“社群影响力”的劳动回报系统
劳动不是工具化的结果,而是文明协作的引擎。

关键词:尊严、意义、协作、成长、价值回归
- 重新认识劳动的社会价值
教师/医生/护理/农民等“基本劳动”的应有尊重 - 重建劳动尊严与精神回报
工匠精神、服务热情、社区责任、公共价值 - 推动组织文化复兴
从“人用工具”→“人是中心”
推出“关怀式绩效 + 发展式管理”机制

⚙️ 劳动的“创新”路径:迎接AI与协同未来
关键词:AI+人机协同、技能跃迁、创意经济、平台劳动、新型职业
- AI 时代的新劳动范式:
人机共创(Co-Creation)
数字游牧(Digital Nomadism)
平台劳动生态(Platform Economy)
微技能资产化(Skill Tokenization) - 从“打工”到“自我主权劳动”:
个体拥有数据、内容、创意的IP权益
建立“劳动即资产”的可计量模型(基于区块链或AI身份) - 未来工作趋势:
不再是“996”拼搏,而是“智慧 + 技术 + 意义”并存
企业鼓励员工创新、跨界实验、内创业

人机共振创新:未来劳动的系统跃迁点
进入2025年,AI的能力已足以替代大多数信息加工劳动。
而“人”将不再是流程节点,而是成为“系统结构的激发器”。
真正的协同不是“人+AI”,而是“人×AI”——带来质变式跃迁。
未来劳动的新范式包括:
人机共创(co-creation)内容、策略、设计与洞察
多模态协同:视频、声音、图像、知识图谱同步演进
创造力驱动的组织结构:从流程协作→创意突触连接
构建“人-机器-社群”三元共振的创新生态系统
这才是Labor 3.0:人机共振的创新劳动社会。
未来的劳动,不是“做下去”,而是“做出意义”
Labor 3.0,不是新时代的口号,而是新时代的工作文明。
是对人本价值的再赋权,是对创造自由的再确权,是人与AI共生路径的启动协议。
在AI取代劳动的一切之前,让我们先取代“无意义的劳动”。
在你“被工作”的年代结束之后,去开启你“创造世界”的劳动时代。

🔟 TAKEAWAY:2025年正确劳动观的10个倡议
劳动不是折损身心,而是创造和成长的过程
以成果导向+过程愉悦替代苦劳至上主义
让AI协同劳动减负,不替代人性与创造
为多样劳动方式和节奏提供制度保障
终身学习成为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
组织从压榨资源转向赋能潜能
工作应提供尊严感、情感联结与意义体验
倡导“数字劳工权益”与内容所有权
鼓励年轻人用创意、热爱与技术参与社会
复兴“劳动的光荣”,不是复古,而是革新
今天《前瞻钱瞻》300期特辑**的核心命题:反对内卷的表演劳动,复兴人的创造本能,在AI时代实现“人机共振式创新”。
🎯 《前瞻钱瞻》的未来规划:打造下一代“多模态知识操作系统”
- 媒介360会员体系+社群
- 线上研讨会
- 共创会:线下workshop + 媒介实验场 + 创新节日活动
- 趋势课程:AI+商业战略增长、品牌增长引擎、品媒系统建设
- 研讨会:与行业导师、AI平台、投资人联合出品
从内卷到涌现:如何构建 Labor 3.0 的创新路径?
- 系统破局:组织制度要从管控逻辑转向激发逻辑
- 技术赋权:让AI成为协同体,不是压榨者
- 任务重构:把“重复性劳动”交给机器,把“高感知劳动”交给人
- 共鸣式管理:不再是流程推动,而是信任驱动
- 价值再定义:不按时间评估劳动,而以创造力、影响力与情绪价值来定价
第300期的你,依然在场,是最大的创新力量! 感谢大家!

欢迎你在这一期留言:
你认为,什么是“值得被尊重的劳动”?
或者,你在职场或生活中,经历过哪些“反内卷”的高光时刻”?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