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采访林小英教授的节目引起巨大反响。在中国,没有任何话题比教育更能激起普通人关注与讨论。它的背后,既有中国人根深蒂固读书改变命运的执念,有阶层跨越的期盼,也有阶层掉落的恐慌。
当我推荐这个访谈节目给我的朋友,她说,我承认林小英很勇敢 ,说得很好,他们是专家,有资源,也是既得利益者,说的都对,但对我的孩子没有任何帮助。比起提出问题,我更关心怎么解决问题;大环境大体系我改变不了,我的孩子还在受苦,我可以怎么帮助我的孩子脱嵌?松绑?
这一期,我们来聊聊,林小英教授提出个体解决的办法“脱嵌”,究竟如何应用在普通人的身上?普通家长可以怎么做?
📌 时间戳
00:50 从广州女中学生的遗书说起,那些身边休学、抑郁的孩子究竟是怎么了?
06:09 许知远和林小英的对谈为什么引起巨大反响?
07:55 访谈印象最深刻之一:我们都是在单一标准要求下长大。
10:02 林小英的访谈触及更深的底层逻辑
17:20 “脱嵌”是跳脱现有环境的影响,不被焊在整个运转链条里面无法动弹
19:13 普通家庭的外部选择:脱离原有教育体系、参加社会性实践活动以及社区养育
30:44 从脱口秀金句“舔狗的世界里舔狗才是主角”说起,跳出单一视角独立思考,不被单一评价体系定义;
35:07 教育要回归常识:爱是教育的基础、真正的学习是自然发生的、教育没有“万能钥匙”、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需要时间和过程。
41:57 家长要给孩子创建一个被允许被相信可以自由舒展的空间。
51:10 培养孩子的感受力和连接,那些微小又美好的瞬间也许能让孩子发现生活的意义。
59:32 我们分享的初衷:从普通人的视角分享,也许教育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 提到的节目 | 书籍 | 名人
十三邀第八季第六集:《对话林小英|灌木也能成乔木》
约翰·罗尔斯(John Bordley Rawls),哲学家、伦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教授,写过《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万民法》等名著,是20世纪英语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主要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
🎵 背景音乐
片头音乐:《暖光》
片尾音乐:《blowing in the 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