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游供货商掏钱给下游客户“买自家货”,客户再用股权“反哺”供货商,技术进步与财务自转的边界在哪?这是创新加速,还是把风险在同一个圈子里来回传递?
世界还在沉睡,先锋已在路上。全球先锋报邀您一起洞察国际棋局,聆听趋势的第一声回响。
英伟达拟对 OpenAI 投资最高 1,000 亿美元,实质上是用股权“补贴”OpenAI采购英伟达 GPU;消息公布后,英伟达股价逼近 4.5 万亿美元。支持者称这是“以投带销”的聪明玩法,担心者则警惕“循环交易”的风险:供货商投资客户、客户再大买供货商。OpenAI一边与甲骨文谈 3,000 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计划,一边面临收入与承诺支出不匹配、电力与基建许可等硬约束。奥特曼承认三重挑战:前沿研发、用户粘性、前所未有的芯片与电力瓶颈。AI 牛市的叙事更紧了,现实的落地更难了。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简介。感兴趣的报友,欢迎收听接下来的详细内容。
9月22日有关英伟达Nvidia可能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以帮助这家ChatGPT的制造者购买400万至500万枚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的消息,有一点是清楚的:硅谷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近亲繁殖”了。
就在英伟达宣布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以提振这家陷入困境的美国芯片对手业务的几天后,英伟达与OpenAI拟于明年下半年启动的这桩合作,又一次令人瞠目。这使当下由AI驱动的股市上涨,愈发依赖于全球最有价值公司与美国最大的未上市科技公司的纠缠命运。更不必说,OpenAI与全球第二大公司微软也深度牵连。
英伟达在公布与OpenAI签署意向书后,股价攀升近4%,市值逼近4.5万亿美元。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这笔交易将增加其图形处理器GPU的销量,可能提振了股价。他还称,额外售出多达500万枚GPU,大致相当于英伟达今年整年的GPU出货量。还有一层未言明的好处:该交易会让OpenAI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更深,从而降低其自研芯片的动机。
此外,英伟达似乎将通过对OpenAI的这笔最多1000亿美元的投资来“资助”GPU销售:每当OpenAI新建1吉瓦由英伟达支持的数据中心能力,投资就增加100亿美元,最高至10吉瓦。吉瓦是用电功率的单位,1吉瓦相当于一座中等规模的核电机组的功率,而三峡大坝满负荷时发电能力相当于22.5吉瓦。
一些看多英伟达的投资者称赞这种拟议投资是这家芯片商“以投带销”的权宜之计。全球先锋报的人工智能研究院Henry表示,效果等同于:OpenAI每向英伟达购买350亿美元的GPU,英伟达投入10亿美元;也就是说,OpenAI以71%的现金与29%的股份来支付。
但也有人对这桩交易表示担忧。国外专家在接受全球先锋报采访时承认,此举会加剧外界对“循环动态”的忧虑。英伟达投资那些它又向其供应GPU的公司。他说,这笔交易的体量“显然会开始引发一些问题”。
此外,OpenAI用其非上市股份作为“货币”支付,或将加深外界对其现金吃紧的担心,尤其是在其承诺支出不断膨胀之际。据报道,OpenAI还与数据公司甲骨文Oracle达成了一笔3000亿美元的交易,从2027年起五年内建设4.5吉瓦数据中心能力。这是甲骨文本月业绩预期大幅走强的主要动力。这与特朗普总统今年1月在白宫宣布的“星门”(Stargate)项目相关。
不过,OpenAI如何为如此规模的支出融资,仍是未知数。尽管ChatGPT拥有逾7亿的每周活跃用户,远为最受欢迎的AI应用,但外界对该研究机构最新一代模型家族GPT-5的反响并不热烈。就目前而言,OpenAI许诺的花费远超其约130亿美元的年收入。
资金并非唯一束缚。新增10吉瓦电力能力,几乎相当于今年上半年美国新增公用事业级发电装机的近一半,或约等于10座核电站。即便基础设施许可程序更宽松,要把这些电力接入仍可能需要数年。
在宣布与英伟达合作时,OpenAI的掌门人山姆·奥特曼承认面前三大难题:其一,推动AI研究的前沿;其二,打造能吸引用户的产品;其三,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挑战,例如获取芯片与电力供应。大量彼此交织的财富,正押注他能同时解决这三道难题。而事实证明,做到这些,并不如让硅谷富豪朋友们相信他的承诺那样容易。
全球先锋报观察到
这桩生意看着像“我借你钱,你拿去买我家的货”,聪明但不便宜。对行业来说,真正的卡点不只在 GPU,还在“用电”和“用户”:10吉瓦 不是拍脑袋就能并网;7 亿的周活跃客户基数虽然很大,同时要看愿不愿意掏钱。对投资人和从业者,一个简单的框架——先看电,供电与接入时程;再看钱现金流与融资节奏,别只看估值;最后看用,产品留存与付费转化。把“以投带销”当成加速器没问题,但别忽视它把库存风险换成了股权风险:技术可以飞,账还是要一笔一笔算。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
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