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20分钟
播放:
393
发布:
15小时前
主播...
简介...
前瞻钱瞻:2025年,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广告预算的战争,而是媒介360能力 及内容生产力的战争。
最顶级的品牌正在演化成“内容引擎”——它们像媒体一样思考、像创作者一样生产、像文化一样传播。
这场变革的关键词,是:品牌媒体化(Brand-as-Media)。
以下15个品牌,是这场转型的先锋样本。
它们让我们看到:一个品牌,不只是卖产品,而是在创造一整个“媒体宇宙”。
01|Red Bull:从饮料到内容帝国
📍2007年,奥地利萨尔茨堡
红牛创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Red Bull Media House。
目标不是投广告,而是制作纪录片、赛事、电影、杂志、YouTube频道。
五年后,也就是2012年10月14日,红牛赞助的跳伞员费利克斯·鲍姆加特纳(Felix Baumgartner)从近39公里高空自由落体,打破世界纪录。
那天,全世界80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直播。
* Red Bull 的官方 YouTube 频道截至 2025 年10 月,其订阅数约为 25 .6 百万(25.6 M)。
* 上传视频数量约 6,736 个视频。
* 总观看数约 22.2 十亿次(22.2 B)
那不是广告,而是一场文化事件。
此后,红牛成为了“能量文化”的代名词。
产品销售只是结果;品牌叙事才是引擎。
2025 年最新动作:虽然公开具体 “2025 独立事件”资料不多,但红牛持续在全球极限运动内容制作上扩张,深化其“内容引擎”角色。它的媒体资产(赛事视频、社群短片、纪录片)成为品牌传播核心。
02|LVMH:漂浮的船与奢侈品的“沉浸内容”
📍2024年9月,上海太古汇
LVMH集团在黄浦江畔推出沉浸式展览《Voyage Beyond Time》(旅行的真谛)。
展区以一艘象征“奢华旅程”的船体构成,观众在其中“航行”,体验品牌百年工艺与冒险精神。
LVMH不再是卖包的公司,而是一个策展机构。
它用艺术装置、声音叙事、空间设计,把零售变成“可拍摄的内容”。
每一个走进展览的人,都是LVMH的内容传播者。
03|Apple:产品发布会的“全球直播剧场”
📍2007年1月9日,旧金山Moscone Center
Steve Jobs穿着那件黑色高领衫,拿出第一代iPhone,说:“今天,我们重新发明了手机。”
那一刻,品牌传播的形式被改写。
Apple不买广告,它创造内容事件。
此后,Apple的每一场发布会都是“全球现场直播大片”——
灯光、节奏、音乐、语言,精准到帧。
Tim Cook延续了Jobs的叙事体系,但又将其升级:
2019年Apple TV+上线,Apple开始制作原创剧集;
2021年推出Shot on iPhone摄影项目,让用户成为内容共创者;
2023年Apple Vision Pro发布,再次定义“沉浸式内容”的未来。
Apple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是一家电影制片厂。
04|Tesla × Elon Musk:企业家即媒体
📍2023年7月,德州奥斯汀Giga餐厅开业
Tesla不再只是造车,而在探索一种“未来主义生活方式”。
Elon Musk将工厂变成展览,将餐厅命名为“Gigabite”。
这家餐厅一度成为网络热搜,因为它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像一座“科技秀场”。
更早的2018年,Musk就在Twitter上亲自直播火箭发射、Cybertruck发布。
他的每条推文、每次现身,都是全球媒体的头条。
他不需要PR公司,因为他本人就是品牌媒体。
05|NVIDIA × Jensen Huang:AI叙事的导演
📍2024年3月,GTC 大会,圣何塞
黄仁勋穿着标志性的皮夹克登台,说:“我们正处在AI工业革命的起点。”
他的发布会像一部科技电影——视觉流畅、语气激昂、叙事宏大。
2025年9月,他在德州SpaceX Starbase 亲手把一台**DGX Spark(桌面级超算)**交给Elon Musk。
那张照片成了年度科技象征图。
NVIDIA的传播逻辑是:讲科技的故事,而非卖芯片。
黄仁勋是技术领袖,也是最懂“媒介叙事”的CEO。
06|Coca-Cola:瓶子变成社交媒体
📍2013年夏天,悉尼
可口可乐推出“Share a Coke”活动——在瓶身印上人名。
一开始是150个最常见的澳大利亚名字。
短短一个月,社交媒体上出现数百万张用户自拍照。
活动扩展到80多个国家,销售额增长7%。
可口可乐重新定义了“UGC传播”——品牌退场,消费者登场。
品牌不再讲故事,而是让人们用自己的故事讲品牌。
07|Nike:Just Do It的行动宇宙
📍1988年,广告公司Wieden+Kennedy创作出“Just Do It”口号。
三十多年后,这句话成了全球运动文化的语言。
2016年起,Nike Run Club App上线,
数亿用户在上面记录跑步、分享数据、相互鼓励。
每一公里,都是内容。
Nike用社区与行动取代广告,让品牌成为运动生态。
08|M&M’s:角色即传播体
📍1995年,M&M’s推出彩豆角色广告,每个颜色都有不同性格。
2022年,品牌发布短片《Come Together》,以多元角色回应社会争议。
M&M’s Characters 已成为品牌的内容宇宙,
每一条社交媒体贴文都像情景喜剧。
品牌人格化,是媒体化的另一种形式。
09|Patagonia:纪录片是最好的广告
📍2011年,“Don’t Buy This Jacket”广告上线,
挑战消费主义,引发全球讨论。
2018年,《Blue Heart》纪录片发布,揭露欧洲大坝对生态的破坏。
2022年9月,创始人Yvon Chouinard宣布将公司全部股权捐给环保信托。
Patagonia不靠广告预算,而靠行动叙事。
这是一家把品牌变成社会议题媒体的公司。
10|海尔:生活故事的内容实验室
📍2019年,“海尔智家APP”上线,成为用户共创平台。
用户上传智能家居使用场景,品牌将故事改编为短片、直播、纪录片。
**2024年,“海尔美好生活影像计划”**推出——
拍普通家庭与科技共生的日常。
海尔让科技品牌有人性温度。
11|CHANEL:优雅的电影语言
📍2013年,《Inside Chanel》系列上线,
以黑白叙事讲述可可·香奈儿的设计哲学。
2014年,妮可·基德曼主演的《The One That I Want》短片在YouTube首播。
CHANEL的每一个广告都是艺术短片。
在社交媒体时代,它坚持电影质感,构筑“永恒美学”的媒体宇宙。
12|Uniqlo:门店即内容场
📍2013年,日本东京银座旗舰店开业,引入数字墙与实时搭配系统。
2019年,“LifeWear Magazine”上线,发布品牌生活哲学。
2021年,“UTme!”定制平台开放,用户可设计T恤图案。
优衣库用零售空间、杂志与定制工具构建内容生态。
每一个消费者,都是品牌的设计师。
13|POPMART × LABUBU:潮玩变成媒体
📍2020年,LABUBU在中国社交平台爆红;
到2023年,POPMART全球开店超过300家。
每一次盲盒发售,都是一次社交事件。
粉丝在小红书和B站拍开箱视频、短剧、二创动画。
品牌本身几乎不发声,但社群在自动传播。
这就是Z世代的媒体逻辑:品牌点火,社区自燃。
14|McDonald’s:餐饮界的娱乐公司
📍2022年,“麦麦音乐节”启动,联合周杰伦、张靓颖等音乐人。
2023年,McCafé 推出生活方式短片《Good Morning, City》。
麦当劳在年轻人眼中不只是快餐,而是一种“文化空间”。
它的社交媒体更像潮流杂志。
15|Victoria’s Secret × Luckin Coffee:复活的叙事者
📍2025年3月,维密重启时尚大秀《The Iconic Show》,
不再依赖“天使”,而讲女性力量的故事。
📍2024年起,瑞幸咖啡通过“酱香拿铁”等社交事件,
让咖啡变成社交语言。
它们都在用媒体叙事重建信任——
一个用故事,一个用事件。
最顶级的品牌正在演化成“内容引擎”——它们像媒体一样思考、像创作者一样生产、像文化一样传播。
这场变革的关键词,是:品牌媒体化(Brand-as-Media)。
以下15个品牌,是这场转型的先锋样本。
它们让我们看到:一个品牌,不只是卖产品,而是在创造一整个“媒体宇宙”。
01|Red Bull:从饮料到内容帝国
📍2007年,奥地利萨尔茨堡
红牛创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Red Bull Media House。
目标不是投广告,而是制作纪录片、赛事、电影、杂志、YouTube频道。
五年后,也就是2012年10月14日,红牛赞助的跳伞员费利克斯·鲍姆加特纳(Felix Baumgartner)从近39公里高空自由落体,打破世界纪录。
那天,全世界80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直播。
* Red Bull 的官方 YouTube 频道截至 2025 年10 月,其订阅数约为 25 .6 百万(25.6 M)。
* 上传视频数量约 6,736 个视频。
* 总观看数约 22.2 十亿次(22.2 B)
那不是广告,而是一场文化事件。
此后,红牛成为了“能量文化”的代名词。
产品销售只是结果;品牌叙事才是引擎。
2025 年最新动作:虽然公开具体 “2025 独立事件”资料不多,但红牛持续在全球极限运动内容制作上扩张,深化其“内容引擎”角色。它的媒体资产(赛事视频、社群短片、纪录片)成为品牌传播核心。
02|LVMH:漂浮的船与奢侈品的“沉浸内容”
📍2024年9月,上海太古汇
LVMH集团在黄浦江畔推出沉浸式展览《Voyage Beyond Time》(旅行的真谛)。
展区以一艘象征“奢华旅程”的船体构成,观众在其中“航行”,体验品牌百年工艺与冒险精神。
LVMH不再是卖包的公司,而是一个策展机构。
它用艺术装置、声音叙事、空间设计,把零售变成“可拍摄的内容”。
每一个走进展览的人,都是LVMH的内容传播者。
03|Apple:产品发布会的“全球直播剧场”
📍2007年1月9日,旧金山Moscone Center
Steve Jobs穿着那件黑色高领衫,拿出第一代iPhone,说:“今天,我们重新发明了手机。”
那一刻,品牌传播的形式被改写。
Apple不买广告,它创造内容事件。
此后,Apple的每一场发布会都是“全球现场直播大片”——
灯光、节奏、音乐、语言,精准到帧。
Tim Cook延续了Jobs的叙事体系,但又将其升级:
2019年Apple TV+上线,Apple开始制作原创剧集;
2021年推出Shot on iPhone摄影项目,让用户成为内容共创者;
2023年Apple Vision Pro发布,再次定义“沉浸式内容”的未来。
Apple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是一家电影制片厂。
04|Tesla × Elon Musk:企业家即媒体
📍2023年7月,德州奥斯汀Giga餐厅开业
Tesla不再只是造车,而在探索一种“未来主义生活方式”。
Elon Musk将工厂变成展览,将餐厅命名为“Gigabite”。
这家餐厅一度成为网络热搜,因为它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像一座“科技秀场”。
更早的2018年,Musk就在Twitter上亲自直播火箭发射、Cybertruck发布。
他的每条推文、每次现身,都是全球媒体的头条。
他不需要PR公司,因为他本人就是品牌媒体。
05|NVIDIA × Jensen Huang:AI叙事的导演
📍2024年3月,GTC 大会,圣何塞
黄仁勋穿着标志性的皮夹克登台,说:“我们正处在AI工业革命的起点。”
他的发布会像一部科技电影——视觉流畅、语气激昂、叙事宏大。
2025年9月,他在德州SpaceX Starbase 亲手把一台**DGX Spark(桌面级超算)**交给Elon Musk。
那张照片成了年度科技象征图。
NVIDIA的传播逻辑是:讲科技的故事,而非卖芯片。
黄仁勋是技术领袖,也是最懂“媒介叙事”的CEO。
06|Coca-Cola:瓶子变成社交媒体
📍2013年夏天,悉尼
可口可乐推出“Share a Coke”活动——在瓶身印上人名。
一开始是150个最常见的澳大利亚名字。
短短一个月,社交媒体上出现数百万张用户自拍照。
活动扩展到80多个国家,销售额增长7%。
可口可乐重新定义了“UGC传播”——品牌退场,消费者登场。
品牌不再讲故事,而是让人们用自己的故事讲品牌。
07|Nike:Just Do It的行动宇宙
📍1988年,广告公司Wieden+Kennedy创作出“Just Do It”口号。
三十多年后,这句话成了全球运动文化的语言。
2016年起,Nike Run Club App上线,
数亿用户在上面记录跑步、分享数据、相互鼓励。
每一公里,都是内容。
Nike用社区与行动取代广告,让品牌成为运动生态。
08|M&M’s:角色即传播体
📍1995年,M&M’s推出彩豆角色广告,每个颜色都有不同性格。
2022年,品牌发布短片《Come Together》,以多元角色回应社会争议。
M&M’s Characters 已成为品牌的内容宇宙,
每一条社交媒体贴文都像情景喜剧。
品牌人格化,是媒体化的另一种形式。
09|Patagonia:纪录片是最好的广告
📍2011年,“Don’t Buy This Jacket”广告上线,
挑战消费主义,引发全球讨论。
2018年,《Blue Heart》纪录片发布,揭露欧洲大坝对生态的破坏。
2022年9月,创始人Yvon Chouinard宣布将公司全部股权捐给环保信托。
Patagonia不靠广告预算,而靠行动叙事。
这是一家把品牌变成社会议题媒体的公司。
10|海尔:生活故事的内容实验室
📍2019年,“海尔智家APP”上线,成为用户共创平台。
用户上传智能家居使用场景,品牌将故事改编为短片、直播、纪录片。
**2024年,“海尔美好生活影像计划”**推出——
拍普通家庭与科技共生的日常。
海尔让科技品牌有人性温度。
11|CHANEL:优雅的电影语言
📍2013年,《Inside Chanel》系列上线,
以黑白叙事讲述可可·香奈儿的设计哲学。
2014年,妮可·基德曼主演的《The One That I Want》短片在YouTube首播。
CHANEL的每一个广告都是艺术短片。
在社交媒体时代,它坚持电影质感,构筑“永恒美学”的媒体宇宙。
12|Uniqlo:门店即内容场
📍2013年,日本东京银座旗舰店开业,引入数字墙与实时搭配系统。
2019年,“LifeWear Magazine”上线,发布品牌生活哲学。
2021年,“UTme!”定制平台开放,用户可设计T恤图案。
优衣库用零售空间、杂志与定制工具构建内容生态。
每一个消费者,都是品牌的设计师。
13|POPMART × LABUBU:潮玩变成媒体
📍2020年,LABUBU在中国社交平台爆红;
到2023年,POPMART全球开店超过300家。
每一次盲盒发售,都是一次社交事件。
粉丝在小红书和B站拍开箱视频、短剧、二创动画。
品牌本身几乎不发声,但社群在自动传播。
这就是Z世代的媒体逻辑:品牌点火,社区自燃。
14|McDonald’s:餐饮界的娱乐公司
📍2022年,“麦麦音乐节”启动,联合周杰伦、张靓颖等音乐人。
2023年,McCafé 推出生活方式短片《Good Morning, City》。
麦当劳在年轻人眼中不只是快餐,而是一种“文化空间”。
它的社交媒体更像潮流杂志。
15|Victoria’s Secret × Luckin Coffee:复活的叙事者
📍2025年3月,维密重启时尚大秀《The Iconic Show》,
不再依赖“天使”,而讲女性力量的故事。
📍2024年起,瑞幸咖啡通过“酱香拿铁”等社交事件,
让咖啡变成社交语言。
它们都在用媒体叙事重建信任——
一个用故事,一个用事件。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