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4分钟
播放:
128
发布:
3周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by MONO/world's end girlfriend


风格:后摇滚/现代古典/氛围音乐/实验电子/室内乐/极简主义/挽歌/安魂曲

情感:悲悯与哀悼/恐惧与无助/愧疚与自省/溃败与虚无/祈祷与微弱的和解

TRACK LIST



  • 00:00Trailer 1

  • 12:15Trailer 2

  • 25:51Trailer 3

  • 42:55Trailer 4

  • 54:55Trailer 5



《Palmless Prayer / Mass Murder Refrain》并不是一张“乐队专辑”,而是日本器乐摇滚团体 MONO 与电子/现代古典计划 World’s End Girlfriend(WEG) 于 2005 年底联合发表的 跨界概念专辑。以下从背景、音乐内容与情感三个层面为你梳理:


----


1.  合作缘起


•  2004 年双方在东京同台,发现彼此都在“把摇滚/电子当成古典交响来写”,于是决定把各自的“弦乐执念”放到同一部作品里。


•  这是 MONO 首次让“外部音乐人”深度参与作曲与编排,也是 WEG 首次把个人“一人交响”模式扩展为“真实乐队+室内乐”编制。


----


2.  专辑架构与音乐风格


•  五乐章连续体:曲目仅标注为 Trailer 1→Trailer 5,全长 58 分钟,无歌词,设计成“一部没有画面的战争安魂曲”。


•  编制


– 摇滚三大件:MONO 的双吉他、贝斯、鼓提供后摇式渐强音墙。


– 室内乐:WEG 编写并指挥 9 人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单簧管、圆号。


– 电子肌理:低量 glitched field recording、反向钢琴、心跳样鼓机,藏在弦乐下方作“心理噪声”。


•  动态与和声


– 大量采用“古典哀调”下行 4-5 度,钢琴与弦乐先铺陈主题,吉他在中段以“滑棒+延迟”叠入,鼓组最后以 6/8 滚奏把情绪推至墙音。


– 与 MONO 以往“爆炸式高潮”不同,这次峰值被刻意“削顶”,让弦乐保持“哭腔”而非“胜利感”,形成“克制而窒息”的沉重。


----


3.  主题与情感:战争-死亡-自省


•  创作原点:伊拉克战争画面+3·11 地震前夜日本社会的末世氛围;双方面对“人类为何重复杀戮”提出疑问,却给不出答案,只能用音乐为“无法选择前路的亡魂”做挽歌。


•  情绪层次:


1.  悲悯(Trailer 1–2)──弦乐主题像葬礼进行曲,吉他只是回声。


2.  恐惧(Trailer 3)──电子噪音上升,鼓组切分暗示“空袭式”突发。


3.  溃败(Trailer 4)──大提琴连续下行,吉他失真首次压过弦乐,象征“人的占有欲撕裂了人的温柔”。


4.  祈祷(Trailer 5)──钢琴独自回归,弦乐在高空泛音徘徊,鼓组退出;不是“希望”,而是“惭愧与谦卑”——承认自身的无力,只能低首合十。


----


4.  发行与评价


•  2005-12-14 在日本 Human Highway 首版,2006-09-12 由北美 Temporary Residence 再版,封面是一幅被灰烬覆盖的“断臂圣像”。


•  媒体综评:Stylus 给 A,Japan Times 称“像一部 58 分钟的长镜头电影”,AllMusic 3.5/5 评价其“美得令人困惑”。


•  乐迷口碑:在 RateYourMusic 位列 2000 年代后摇滚/现代古典交叉榜单前 20,被看作“日系后摇最富人文厚度的一次跨界”。


----


一句话总结


《Palmless Prayer / Mass Murder Refrain》让 MONO 的“摇滚音墙”与 WEG 的“弦乐幻景”互为镜面,共同拼出一部写给战争亡魂的室内交响:它不呐喊,只低首;不给你答案,只留你一身柠檬般苦涩的灰烬味。



MONO 是一支 1999 年成立于东京的日本纯器乐后摇滚(Post-Rock)乐队,被公认为“日系后摇鼻祖”。乐队目前由四位固定成员组成:


•  Takaakira “Taka” Goto – 主音吉他/主要作曲


•  Yoda – 节奏吉他


•  Tamaki – 贝斯、钢琴、弦乐编排(现场被乐迷称为“女神”)


•  Dahm – 鼓手


(早期还有过第二鼓手 Yasunori Takada,2000 年代后期退出)


----


1. 风格与声音特征


•  典型后摇滚动态对比:从极弱的钢琴或弦乐细声到爆炸式失真墙音,情绪起伏剧烈。


•  古典弦乐与摇滚三大件并重:Tamaki 负责弦乐写作,现场常与弦乐团合作,形成“室内乐×摇滚”的混编。


•  电影化叙事:曲目长度多为 8–12 分钟,段落之间无歌词,靠旋律与动态推进,常被形容为“没有画面的电影原声”。


•  情绪核心:绝望 → 希望 → 升华,主题多围绕“死亡、时间、重生、光明与黑暗”。


----


2. 重要专辑与入门曲目


专辑 年份 入门曲 特点


Under the Pipal Tree 2001 “Karelia” 早期爆裂鼓组 + 吉他噪音原型


Walking Cloud… 2004 “Halcyon (Beautiful Days)” 弦乐首次大规模加入,日系唯美巅峰


You Are There 2006 “The Flames Beyond the Cold Mountain” 10 分钟情绪爆破,现场必演


Hymn to the Immortal Wind 2009 “Ashes in the Snow” 与 23 人弦乐团合录,史诗级开场


Requiem for Hell 2016 “Requiem for Hell” 受但丁《神曲》启发,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


Nowhere Now Here 2019 “Breathe” 首次加入人声(Tamaki 吟唱),更偏氛围摇滚


----


3. 现场与视觉


•  站位固定:Taka 舞台左侧、Yoda 右侧、Tamaki 居中键盘前、Dahm 后方高位鼓台;灯光多为冷色长扫光,配合白/黑幕布,营造“沉浸式教堂”感。


•  音量巨大却不躁杂:乐队坚持“用分贝制造温柔”,即使失真墙音也保留高频细节,现场常被形容“像被音乐拥抱”。


•  中国情缘:2013、2016、2018、2023 年均在中国巡演,北京/上海站多次售罄,成为最早登陆内地大型剧场的后摇团体之一。


----


4. 影响与地位


•  日本国内:登上 Fuji Rock、Summer Sonic 主舞台,与坂本龙一、宇多田光等同台;专辑多次入选《ROCKIN’ON JAPAN》年度榜单。


•  国际声誉:被《Pitchfork》《BBC》誉为“ Mogwai 之后最富情感的后摇滚乐队”;专辑《Hymn to the Immortal Wind》入选 RateYourMusic Top 100 2000s。


•  跨界合作:为电影《告白》《伊藤润二》短片集、游戏《Shadow of the Colossus》官方致敬场创作配乐,进一步扩大非摇滚圈层的知名度。


----


5. 一句话总结


MONO 用“没有歌词的语言”把东方物哀与西方后摇滚的浩大动态熔于一炉——在极致的宁静与轰鸣之间,替你发出那些无法言说的悲欢。



World’s End Girlfriend(中文常译“世界末日女朋友”,简称 WEG)并不是一支传统意义上的“乐队”,而是日本音乐人 前田胜彦(Katsuhiko Maeda) 的个人音乐计划。以下从多个维度为你做系统梳理:


----


1.  核心身份与背景


•  一人乐团:所有作曲、编曲、乐器演奏、制作几乎都由前田独立完成。


•  出生:1975 年 11 月 1 日,长崎县五岛列岛。


•  启蒙:父亲酷爱古典乐,家中堆满贝多芬、巴赫黑胶;前田 12 岁开始用键盘+磁带+电脑DIY录音,迄今已写逾 600 首曲子。


•  厂牌:2010 年自创 Virgin Babylon Records,持续推出个人及周边作品。


----


2.  音乐风格关键词


后摇滚 │ 电子 (Electronica/IDM/Glitch) │ 现代古典 │ 实验音乐 │ 爵士 │ 电影配乐 │ 氛围/噪音


•  叙事方式:古典式的“乐章”结构 + 电子音乐的碎片节拍;旋律线常由钢琴、弦乐完成,节奏层则用 glitched drum、碎拍或鼓机。


•  动态对比:极静→极噪的剧烈反差,被乐迷形容为“玻璃糖纸里包着炸药”。


•  情绪底色:悲情、壮丽、唯美、童话般的幻想感与末世感并存。


----


3.  代表专辑与入门曲


| 专辑 | 年份 | 入门曲 | 聆听提示 |


|---|---|---|---|


| Ending Story | 2000 | 《Ghost In A Sunny Room》 | 少年期的澄澈与哀愁,Dream-Pop 味道浓。 |


| Hurtbreak Wonderland | 2007 | 《Birthday Resistance》 | 公认巅峰;弦乐+萨克斯+爆裂吉他,童话碎裂瞬间。 |


| Seven Idiots | 2010 | 《Les Enfants du Paradis》 | 加入数学摇滚、Glitch-Techno,节拍最跳脱。 |


| LAST WALTZ | 2018 | 《Plein Soleil》 | 70 分钟连续篇章,3·11 震后“安魂-庆生”双主题。 |


| Resistance & The Blessing | 2023 | 《The Blessing》 | 双灵魂轮回概念,福音合唱+华尔兹+IDM。 |


----


4.  重要跨界


•  与 MONO 合作:2005 年共同创作弦乐概念专辑《Palmless Prayer / Mass Murder Refrain》,被视为“日系后摇×现代古典”范本。


•  电影配乐:是枝裕和《空气人形》(2009)、两岸合拍片《星空》(2011) 等,空灵音色与镜头留白高度契合。


•  世界巡演:曾携乐队编制登陆 ATP、Sonar、All Tomorrow’s Parties 等实验/电子音乐节;2024 年台湾专场长达 135 分钟。


----


5.  现场与视觉


•  “声画剧场”:同步投影手绘动画、故障影像与灯光,观众像走进一部跳剪的童话电影。


•  编制灵活:从“前田+笔记本电脑”到“弦乐四重奏+鼓+双吉他+童声合唱”都可出现,曲目常被重新拆解、变速、拼贴。


----


一句话总结


World’s End Girlfriend 是前田胜彦用古典底蕴与电子先锋拼贴出的“一个人的交响诗”——它既浪漫又暴烈,像一部永远在结局处戛然而止的幻想电影,让听者在童话碎裂的声响里同时尝到糖、玻璃与眼泪的味道。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