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 315 曝光劣质卫生巾事件后,雷军的微博评论区瞬间变成了热闹非凡的 “赛博许愿池”,大量网民呼吁小米跨界生产卫生巾、纸尿布等产品,整顿相关市场。这种半玩梗半当真的诉求,不仅展现出年轻人对小米的期待,更让小米成为 “全民愿力” 的聚焦点。在这背后,小米正凭借自身实力,在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其发展潜力似乎看不到天花板。

从财务数据来看,小米的表现堪称惊艳。2024 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显示,2024 年小米营收达 3659 亿元,同比增长 35%;第四季度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 1090 亿元,同比增长 48.8%。全年经调整净利润达 272 亿元,同比增长 41.3%。在股价方面,过去一年,小米股价从不到 15 港元涨至 3 月 19 日的 58.2 港元,累计上涨近 2.9 倍,市值逼近 1.5 万亿港元,在港股市场仅次于腾讯和阿里,今年以来股价更是累计上涨近 70% 。
手机作为小米的基本盘,2024 年全球出货量达 1.69 亿部,同比增长 15.7%,收入达 1918 亿元,同比增长 21.8%。据 Canalys 数据,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 13.8% 份额,连续 18 个季度位列全球 TOP3,且是三大品牌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而汽车则成为小米强劲的第二增长曲线,2024 年小米 SU7 累计交付 13.7 万辆,超出目标,汽车等创新业务全年贡献 328 亿元收入。2025 年,小米汽车更是定下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此外,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同比增长 30%,空调、冰箱和洗衣机出货量均创新高。
在小米的发展进程中,汽车业务无疑是推动股价上涨的关键动力。小米 SU7 与特斯拉 Model 3 定位相似,目标客群都是年轻人。SU7 的市场表现远超预期,2024 年交付量几乎是最初目标的 2 倍,且从 2024 年 10 月起连续 5 个月交付量突破 2 万辆,按照这个趋势,今年销量反超 Model 3 可能性极大。与此同时,特斯拉在华销量增速放缓,2024 年增速降至 8.8%,今年前两个月销量同比下滑,2 月同比环比均下跌约 50%,市场份额降至 3.9%。
不过,小米汽车也面临着挑战。产能不足导致 SU7 长期供不应求,用户下单后需等待数月。为解决这一问题,小米一方面召开供应商动员大会提升产能,另一方面挖掘现有产线潜能。此外,计划 6 月发布的 YU7 将进军纯电 SUV 市场,直面特斯拉 Model Y 的激烈竞争。若 YU7 能复制 SU7 的成功,小米汽车的价值和小米公司的长期估值将更加可观。
从长期来看,小米的价值取决于 “人车家全生态” 的发展。以澎湃 OS 为基础,小米实现了手机、智能家居家电、汽车等设备的功能融合与联动,构建起独特的生态体系。这一生态体系与苹果的 iOS 生态有相似之处,但覆盖的人群和场景更广泛。目前,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虽已跑通模式,但三大场景的用户盘子不均衡,大家电和汽车的用户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为此,小米将加速拓展国际市场作为重要战略。在汽车业务上,计划 2027 年开启国际化;同时,以小米之家为先锋,推进 “模式出海”,计划未来五年在海外开设 1 万家小米之家。海外市场对小米的新零售模式反响热烈,2024 年小米 IoT 设备海外增长比国内更快,市场潜力巨大。
在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新能源车市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小米的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显得尤为明智。过去十年,众多科技巨头试图打造类似生态却纷纷失败,而小米已初步成功。未来,随着 YU7 的推出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能否进一步发展,市值能否向 “1/10 苹果” 迈进,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