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2分钟
播放:
111
发布:
1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今天到100期啦~感谢所有在小宇宙背后的收听


感谢大家忍受我用手机耳机录制的很粗糙的音质,和我每天上班前很难精心准备的稿件,经常是边分享边思考,所以有很多口气词也来不及剪掉。


今天给大家分享伍尔芙的——《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欢迎光临五点起床,五点起床是一个和大家共读成长的频道。通过每天清晨二十分钟的阅读分享,每天进步一点点 improving little by little everyday。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 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 现代主义女性主义 的先锋。


这本书是一本基于在剑桥大学的两次演讲后的整理,她又是一本类似于读书笔记,她讲到了莎士比亚,讲到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


意识流小说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学所有流派中取得的成就最大的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不同之处,不是按照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叙述,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


在B站上看到一个小姐姐的一个分享《刷短视频会变笨么》非常受用,我读了两遍后,把文案扒下来,划线了一些有用的,搬一下给大家分享一下。昨天我在写公众号文章的时候,也又回头去引用了多谈谈方法里对于现在娱乐时代信息获取的茧房困境。这篇短视频也有提到这一点。


短视频的词库太同质化,扁平,局限,流行语料库会大大压缩你日常的词汇量,短视频的语料库越模糊,大家理解成本越低,得到的关注越多。在这样的语料浸泡下,看似获得了很多信息,但是会逐渐失语,语言是构成思维的观能,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多听一些非批量生产的洞见。而伍尔芙似乎就是这样的代表:


伍尔芙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中,她虽然强调独特的女性意识,宣扬女性独特的价值,要求女性“成为自己”,但她并没有试图去营造一种纯粹的,封闭的根植于所谓女性本质的女性主义诗学理论,相反,它呈现出开放的趋势。在强调女性要“成为自己”的时候,伍尔芙选择的道路不是要斩断女性与曾经而且一直在压迫、歧视她的社会现实的联系,不是要与导致女性丧失主体意识的男性断绝关系,不像艾思泰尔那样主张建立妇女自己的社区,过一种摆脱男人的生活。也不像后世法国女性主义诗学那样,仅仅从语言学、心理学等理论层面建构女性主体。她要建立的女性主体是向社会现实、向历史开放的,当然也是向男性开放的,是紧紧与社会现实、与男性联系在一起的。


引用分享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


在这篇文章里说,莎士比亚有个妹妹,但你们不要去锡德尼·李爵士的莎士比亚传里去找她。她年纪轻轻就死了——可惜,一个字都没来得及写。她葬在大象城堡对面停公交车的地方。我相信,这位从未写下一字、葬在十字路口的诗人还活着。她活在你我之中,活在许多其他女性心中,她们今晚不在这儿,而是在刷洗碗筷、哄孩子睡觉。但她还活着,伟大的诗人永垂不朽,是永恒的存在,时机一到,她就会化作肉身来到我们之中。我想,这个机会就要到来,这个机会就在你们手中。我相信,等我们再活上一个世纪——我说的是人类的共同生活、真实的生活,而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小小人生——等我们有了一年五百英镑和自己的房间;等我们养成了自由的习惯,勇于写下自己心中所想;等我们稍微逃离公用的起居室,学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现实的关系看人;等我们学会从事物本身看天、看树、看一切;等我们越过弥尔顿的亡灵,再也没有人能遮挡我们的视线;等我们面对现实,因为这就是现实,我们没有臂膀可以依靠,只能自己前进,我们的关系不仅仅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人和真实世界的关系,等到那时机会就来了,莎士比亚死去的诗人妹妹就会唤醒她沉睡的躯壳。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