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79分钟
播放:
676
发布:
1周前
主播...
简介...
从“你没资格”到全球获奖,我与杂志彼此雕刻的10年
【本期嘉宾】
卢妍君 Nicole——《BranD》杂志主编、设计师
【本期简介】
在人人追逐流量,“纸媒已死”的今天,为何还有人愿意慢慢做一本200页的纸质杂志?
更神奇的是,《BranD》杂志主编(Nicole)却将这桩“慢事业”做到了极致——不仅让杂志成为全球设计师的案头圣经,更赢得了红点、iF、“独立杂志奥斯卡“伦敦Stack Awards、德国设计联盟等国际权威认可。
本期《传达室》,主播Paya与Nicole进行深度对谈。Nicole分享了她是如何从“你没资格”的否定,到全球获奖的历程,在与杂志彼此雕刻的十年里,找到了「全力以赴做人类」这份最纯粹的力量。这不止于一本杂志的创业故事,更是一位内容创作者在算法时代下,关于直觉、热爱、韧性與人性价值的真诚剖析。
- 保护珍贵的直觉力。
- 作为I人,如何凭借内向者的深度思考,打造出充满活力的文化品牌。
- 好内容的定义
- 面对AI的冲击,何为设计师未来最好的方向与出路。
【本期活动】
我们将在评论区选出2位走心留言,送出《BranD》杂志第80期「Follow Toys 玩具引力」+巨型海报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绝境中长出的韧性
02:02直觉与“不装”的力量
l 从“太装了”到“我自己喜欢吗?”—— 一个让团队瞬间“松下来”的选题。
l 奈良美智给我的希望。
09:50好内容定义:什么是“废话”?什么是“内容”?
l 给编辑团队的准则——“别人知道的,你还在重复,就是废话。”
12:54 98%的I型人,如何用内向驱动创造
l 将内向者的深度思考与内在探索,转化为杂志的灵魂和产品表达。
17:27童年烙印:跑步与画画炼就的“韧劲”
l 运动员经历塑造“从A点到B点”,不问缘由,只管坚持的思维模式。
l 画画是这个小女孩被看到的方式,两种经历共同构成性格中的坚韧与敏感。
l 从欧阳应霁的文字中获得的启示:人的感知与偶然性的稀缺价值。
21:31“我喜欢被拒绝”:将否定转化为燃料的自我驱动
l 被艺术家严辞拒绝——如何从拒绝中获得“我很普通”的清醒,并转化为动力。
23:48至暗时刻:团队散尽,一人扛起一本杂志
l “没人相信我能做好”,在绝望中建立微小的信心。
32:34价值重估:“纸媒已死”,我们却为何活下来?
l 揭秘《BranD》如何做到“不靠广告,只靠内容养活内容”。
l 探讨纸质杂志作为“产品”的收藏价值与感官体验,数字无法替代的“灵光”。
36:34极限探索:把书当成“建筑”来玩
l 分享与德国书籍设计师、英国插画师合作,打造突破性设计的经历。
l 如何通过合作与学习,打破自身的创作麻木。
41:10对抗算法,回归“人类”感知力
l 如何看待AI:设计师不可替代的是「全力以赴地做人类」。
l 给创作者的建议:敢去拥有你的热爱,敢去搞砸一些事情。
53:44成长领悟:从“完美主义”到“恰到好处的错误”
l 深入探讨第78期主题“恰到好处的错误”。
l 如何理解“不完美是礼物”,以及“丑”与“虚假”的关系(引用圆桌派观点)。
01:14:18从“证明自己”到“无惧”
l 回顾“不被爱“的童年,从急需外界认可,到建立起“自我认知”的历程。
l 从日本设计师身上感悟到何为人的“强大“。
——————————————————————————
我们将展开一系列专访对谈。借由各领域“有趣灵魂“的生命实践,展现标准答案之外的独立精神。
一起试图让这个世界,哪怕美好那么一点点。
收听更多精彩对谈,请订阅@传达室
【本期嘉宾】
卢妍君 Nicole——《BranD》杂志主编、设计师
【本期简介】
在人人追逐流量,“纸媒已死”的今天,为何还有人愿意慢慢做一本200页的纸质杂志?
更神奇的是,《BranD》杂志主编(Nicole)却将这桩“慢事业”做到了极致——不仅让杂志成为全球设计师的案头圣经,更赢得了红点、iF、“独立杂志奥斯卡“伦敦Stack Awards、德国设计联盟等国际权威认可。
本期《传达室》,主播Paya与Nicole进行深度对谈。Nicole分享了她是如何从“你没资格”的否定,到全球获奖的历程,在与杂志彼此雕刻的十年里,找到了「全力以赴做人类」这份最纯粹的力量。这不止于一本杂志的创业故事,更是一位内容创作者在算法时代下,关于直觉、热爱、韧性與人性价值的真诚剖析。
- 保护珍贵的直觉力。
- 作为I人,如何凭借内向者的深度思考,打造出充满活力的文化品牌。
- 好内容的定义
- 面对AI的冲击,何为设计师未来最好的方向与出路。
【本期活动】
我们将在评论区选出2位走心留言,送出《BranD》杂志第80期「Follow Toys 玩具引力」+巨型海报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绝境中长出的韧性
02:02直觉与“不装”的力量
l 从“太装了”到“我自己喜欢吗?”—— 一个让团队瞬间“松下来”的选题。
l 奈良美智给我的希望。
09:50好内容定义:什么是“废话”?什么是“内容”?
l 给编辑团队的准则——“别人知道的,你还在重复,就是废话。”
12:54 98%的I型人,如何用内向驱动创造
l 将内向者的深度思考与内在探索,转化为杂志的灵魂和产品表达。
17:27童年烙印:跑步与画画炼就的“韧劲”
l 运动员经历塑造“从A点到B点”,不问缘由,只管坚持的思维模式。
l 画画是这个小女孩被看到的方式,两种经历共同构成性格中的坚韧与敏感。
l 从欧阳应霁的文字中获得的启示:人的感知与偶然性的稀缺价值。
21:31“我喜欢被拒绝”:将否定转化为燃料的自我驱动
l 被艺术家严辞拒绝——如何从拒绝中获得“我很普通”的清醒,并转化为动力。
23:48至暗时刻:团队散尽,一人扛起一本杂志
l “没人相信我能做好”,在绝望中建立微小的信心。
32:34价值重估:“纸媒已死”,我们却为何活下来?
l 揭秘《BranD》如何做到“不靠广告,只靠内容养活内容”。
l 探讨纸质杂志作为“产品”的收藏价值与感官体验,数字无法替代的“灵光”。
36:34极限探索:把书当成“建筑”来玩
l 分享与德国书籍设计师、英国插画师合作,打造突破性设计的经历。
l 如何通过合作与学习,打破自身的创作麻木。
41:10对抗算法,回归“人类”感知力
l 如何看待AI:设计师不可替代的是「全力以赴地做人类」。
l 给创作者的建议:敢去拥有你的热爱,敢去搞砸一些事情。
53:44成长领悟:从“完美主义”到“恰到好处的错误”
l 深入探讨第78期主题“恰到好处的错误”。
l 如何理解“不完美是礼物”,以及“丑”与“虚假”的关系(引用圆桌派观点)。
01:14:18从“证明自己”到“无惧”
l 回顾“不被爱“的童年,从急需外界认可,到建立起“自我认知”的历程。
l 从日本设计师身上感悟到何为人的“强大“。
——————————————————————————
我们将展开一系列专访对谈。借由各领域“有趣灵魂“的生命实践,展现标准答案之外的独立精神。
一起试图让这个世界,哪怕美好那么一点点。
收听更多精彩对谈,请订阅@传达室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白衣苍狗l
6天前
山东
3
04:00 生活里,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流行”裹挟。比如写一篇文章,会纠结是不是得用那些爆款结构;做一个设计,会担心是不是不够迎合当下审美。
但卢延君说的“心甘情愿去做,相信自己的直觉”,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创作也好,生活中的很多选择也罢,最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份真诚的笃定。当我们不再纠结于外界的评判,而是专注于“我觉得这样是对的”,这份纯粹反而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力量。
就像有些小众的手作品牌,不追潮流,只做自己喜欢的风格,却能吸引到一群真正懂它的人。所以无论是做杂志、搞创作,还是过自己的人生,“不被干扰,相信直觉”不是盲目自负,而是在喧嚣中守住自己的节奏,用真诚去连接那些和我们同频的存在。
RysonChun
1周前
江西
3
听完其实很佩服Nicole的感性,她用她的感性在杂志上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不趋于所谓“新”,而是走在属于自己的“新鲜感”。
杂志为什么会落寞,除去大数据时代把所谓的消息传递渠道所打乱,还有就是那些同质化公式,公式的介绍与传播。
杂志就像个眼睛,你天天看着一个人感到乏味,而杂志的用处就是用不一样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万物,去传播不一样的广阔天地。
人就是因为不一样的新鲜感去体会生活,新鲜感不一定随时要出现,但人的第一眼就来源于新鲜感
(没有所谓的逻辑 逻辑来源于自己)
白衣苍狗l
6天前
山东
3
04:00 生活里,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流行”裹挟。比如写一篇文章,会纠结是不是得用那些爆款结构;做一个设计,会担心是不是不够迎合当下审美。
但卢延君说的“心甘情愿去做,相信自己的直觉”,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创作也好,生活中的很多选择也罢,最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份真诚的笃定。当我们不再纠结于外界的评判,而是专注于“我觉得这样是对的”,这份纯粹反而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力量。
就像有些小众的手作品牌,不追潮流,只做自己喜欢的风格,却能吸引到一群真正懂它的人。所以无论是做杂志、搞创作,还是过自己的人生,“不被干扰,相信直觉”不是盲目自负,而是在喧嚣中守住自己的节奏,用真诚去连接那些和我们同频的存在。
RysonChun
1周前
江西
3
听完其实很佩服Nicole的感性,她用她的感性在杂志上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不趋于所谓“新”,而是走在属于自己的“新鲜感”。
杂志为什么会落寞,除去大数据时代把所谓的消息传递渠道所打乱,还有就是那些同质化公式,公式的介绍与传播。
杂志就像个眼睛,你天天看着一个人感到乏味,而杂志的用处就是用不一样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万物,去传播不一样的广阔天地。
人就是因为不一样的新鲜感去体会生活,新鲜感不一定随时要出现,但人的第一眼就来源于新鲜感
(没有所谓的逻辑 逻辑来源于自己)
atou_d1Dk
1周前
浙江
1
还没听完,就想到了都筑响一
當歸中醫
1周前
美国
1
传达室第二季,终于等到你!
在这个没有耐性的时代,这期嘉宾还是守着初心把杂志做成艺术品,在她说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兴奋又充满力量,真的很有感染力,我也想收藏了!
陈猫_5yO0
1周前
广东
1
同为设计师出身的我,深有同感,一方面佩服她在工作中能发现了自己,一方面在这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还能保持这份初心来面对万变的市场。为梦想也好,为赚钱也罢,人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活法。都说AI会取替设计师,但事实上,社会,文化只有越来越多元,越来越跨界,也越来越细分。并没有谁能取替一切。
atou_d1Dk
1周前
浙江
1
还没听完,就想到了都筑响一
當歸中醫
1周前
美国
1
传达室第二季,终于等到你!
在这个没有耐性的时代,这期嘉宾还是守着初心把杂志做成艺术品,在她说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兴奋又充满力量,真的很有感染力,我也想收藏了!
陈猫_5yO0
1周前
广东
1
同为设计师出身的我,深有同感,一方面佩服她在工作中能发现了自己,一方面在这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还能保持这份初心来面对万变的市场。为梦想也好,为赚钱也罢,人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活法。都说AI会取替设计师,但事实上,社会,文化只有越来越多元,越来越跨界,也越来越细分。并没有谁能取替一切。
李莉_SYP
5天前
中国香港
0
很喜欢Nicole的热情和坚持,好有感染力。住在香港想订阅,不知道有什么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