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86分钟
播放:
299
发布:
3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 收听小建议:



  • 推荐听友选择1.2~1.5倍速收听,同时带上耳机,享受最佳的音频体验!适当加快音频,节奏感或许会更适合你~口播音频全都经由AI算法深度增强,细节饱满,背景音清澈干净


🎧 一句话介绍:



  • 这一期播客,我们轻松聊了聊宜家的成长故事,从创始人坎普拉德的创业起点说起,讲到宜家如何靠“民主设计”和“平价美学”成为全球家居巨头。不光有59块的拉克边桌背后的商业策略,也有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购物习惯、居家审美,甚至城市生活方式。如果你对商业、设计、生活方式感兴趣,或者只是想知道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爱逛宜家,这期一定别错过!


🧠 我们聊什么?



  • 品牌发展:从瑞典火柴贩子到全球家具帝国,1956年平板包装革命是转折点。

  • 产品定价:“钩子价 - 战斗价 - 利润价”三维定价模型,1块冰淇淋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引你进门。

  • 门店设计:迷宫式动线 + 餐厅中场休息 + 末端黄牌冲动购,真的是全套心机。

  • 本土化突破:适配中国小户型、加强物流速度、直播教学全都有。

  • 未来趋势:“场景即商品”“人货场重构”,门店变身博物馆 + 灵感孵化器,播客都上了!


🎯 适合谁听?



  • 想了解品牌背后商业逻辑的设计师、运营人、产品经理。

  • 正在做零售 / 空间 / 餐饮 / 家居相关创业的朋友,实战案例满满。

  • 喜欢逛宜家、研究它为什么让人“越逛越买”的日常观察爱好者。

  • 想从全球品牌中挖掘本土化策略与跨文化经营经验的商业研究者。

  • 准备去宜家“逛吃逛吃”的你,听完这期就能边走边讲,变身讲解员!


🎁 时间轴 + 超详细 “课堂” 笔记!



  • 00:00:01|宜家是怎么从小作坊变成全球连锁的?


这一段带大家回顾了宜家的成长故事,从创始人坎普拉德年轻时开杂货铺,一路做成世界家具巨头的过程。我们也聊到宜家的设计理念 —— “民主设计”,就是要兼顾外观、功能、质量、可持续和价格,像大家熟悉的59块钱的拉克小边桌就是代表作之一。还有他们聪明的定价策略,比如“三维定价法”和“BIS策略”,再加上环保方面的努力,比如用竹子、回收塑料做家具,处处都在体现“又好又不贵”。



  • 00:04:39|宜家也翻过车?看它怎么靠转型逆风翻盘!


虽然宜家一直很厉害,但也不是没有遇过挑战,比如电商反应慢、家具太大放不进中国小户型、服务体验不够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做了不少努力:走怀旧风搞情怀、推出适合小户型的家具、教大家收纳术、还有用AR技术帮你虚拟布置房间。还收购了AI公司Geometrical,搞了一堆科技转型,甚至把以前的纸质家居指南都变成了播客节目,真的很拼。



  • 00:09:24|宜家的全球生产布局真的是“中国制造”吗?


我们聊了两个常见问题:宜家的家具是不是大部分都在中国生产?它还算是家族企业吗?答案是 —— 中国确实是宜家最大的采购国,但只占18%左右,其他很多产品来自越南、印度等国家。原材料大多从加拿大、俄罗斯等地运来中国加工。管理方面,现在宜家是由专业团队运营的,家族只是通过基金会控股。整个生产和分配都讲求效率和风险分散,这才是它全球运作的关键。



  • 00:14:11|为什么你走进宜家就不想出来?门店设计有玄机!


宜家门店设计其实就是一个“沉浸式迷宫”,路线设计得很巧妙,强迫你走完整个卖场,80%的商品你都得看一遍!它还在关键位置安排儿童区、香薰区、餐厅、仓库等,软化你内心防线,让你“多走几步、再买点啥”。不过像上海徐家汇这家新店,已经在尝试打破“迷宫模式”,变成更直观的分区动线,比如“睡眠区”和“烹饪区”,可能会更适合当代快节奏消费者。



  • 00:21:1|宜家的样板间为什么让你忍不住想买买买?


宜家的样板间就是“生活场景剧”,它把家布置得特别真实、有代入感,比如中国门店会有三代同堂的书房,或者宠物友好型客厅,贴心得不行。而且他们用大数据选主题,比如疫情后就推了很多多功能房、智能家居场景。销售上继续贯彻“控制成本 + 爆款 + 本地化”,像是适配小户型、送货快、免费安装等等。这些都说明:宜家不光是卖家具,更是在卖“理想生活”的整体方案。



  • 00:27:27|宜家餐厅:不只是吃饭,更是体验北欧风味!


宜家餐厅真的不只是逛累了吃一口,而是有点“北欧料理小课堂”的意思。经典的瑞典肉丸配土豆泥 + 奶油酱 + 越橘酱,好吃又特别;还有三文鱼、肉桂饼、蓝莓芝士蛋糕等甜品,全都超受欢迎。他们也不忘满足大家不同口味,像牛排、烤鸡、披萨这些西式经典也都有,满足各种食客的选择。



  • 00:34:13|一元冰淇淋的背后,是宜家的“吃喝战略”!


这一段继续聊餐厅,讲的是那些我们熟悉的“小吃”:玉米浓汤、奶油蘑菇汤这些“轻食”,再到一块钱的冰淇淋、热狗套餐(加酸黄瓜和炸洋葱后超好吃),炸物拼盘、北欧香肠、咖啡无限续杯……每一样都让人觉得便宜又满足。冬天还有特别菜品,比如焗番薯和提拉米苏。吃货在宜家,真的不会失望。



  • 00:39:23|宜家餐厅:好吃还好看,一起体验“家的味道”!


不只是吃得好,宜家的餐厅连设计都很有讲究:北欧风 + 自助餐厅感,既温馨又有点公共感。还经常出一些特别的“限定款”菜品,比如桶仔鸡、烤肠拼盘等等。他们用植物肉丸、环保包装,也展示出对可持续的关注。连儿童、高龄顾客、宠物都考虑到,餐厅就像是“消费闭环”的一环:吃得舒服,心也跟品牌黏在一起了。



  • 00:43:35|宜家家具长啥样?背后可是包豪斯大师哲学!


宜家的设计风格就是实用 + 美学的代表,特别是包豪斯风格的体现:不搞复杂装饰,线条干净利落。像臂力书柜这种模块化设计,就是可无限组合的典范。他们也用北欧的自然材料,比如桦木、竹子这些,用来创造通透、放松的氛围。还会跟品牌联名,比如HAY合作款,极简又不失高级感。总之,他们在工业效率和人文温度之间找到了绝妙的平衡。



  • 00:52:29|宜家 VS 无印良品:极简也有不同“个性”!


这一部分比较了两个极简代表品牌:宜家和无印良品。宜家偏“阳光实用”,色块多、线条活泼;而无印更“空灵禅意”,追求少即是多、几乎“看不见”的存在感。在功能上,宜家是多功能空间专家,无印是节制使用的典范。表面都简约,但底层逻辑其实差异很大:一个是大众效率型,一个是精神性追求型。


00:59:57|原研哉:把“少”做到极致的设计大师!


原研哉是“减法设计”的代表人物,他的设计哲学是“越少越多”。从标签设计、海报到书籍排版,他把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他的书《设计中的设计》还通过折页展现了天际线概念。他参与的品牌设计往往要求极高,因为在极简中要表达完整的情绪和意义,这种“克制的表达”就是减法设计的终极追求。


01:06:19|宜家和“宅文化”的差异,看设计也能看出文化基因!


这一段从文化角度讲了宜家和“日本宅文化”的差别。一个偏理性、一个偏感性;一个讲包豪斯、一个讲佛学和断舍离。强调了设计师得先修炼内心、追求生活经验和节制,才能做出打动人的作品。甚至提到打坐、冥想、阅读佛教文本,都是提升设计感知力的方式 —— 设计不只是技巧,更是哲学和修行。



  • 01:08:56|宜家和无印良品怎么定价、搞爆款、做文化?


这部分分析了两家品牌的“产品策略”。宜家靠“三维定价法”和生活方式解决方案打天下,比如环保再利用的“余线T恤”就成了文化符号。无印则更强调“物品的精神价值”,不是你买了一个收纳盒,而是买了“简单生活”的信念。作者也表达了对宜家那种“让你愿意生活得更好”的理念的喜欢。



  • 01:13:51|门店体验也能看出宜家和无印良品的“社群思维”!


最后一段讲了两家品牌的门店空间策略和社群运营。宜家主打年轻家庭,讲性价比;无印则面向更成熟、有精神追求的中产女性。一个搞会员日促销,一个出书营造文化社群。背后都是“不是卖货,而是卖生活方式”的逻辑。



  • 01:18:27|节制、环保和技术:宜家的未来主旋律!


收尾部分聊的是宜家“技术 + 环保”的可持续创新。他们不仅在材料上搞环保,还搞了冻干草莓、二手回收这些新鲜事。无论是“加法美学”还是“减法美学”,最终目标都是一样:在有限资源下,让生活更有质感。最后呼吁大家:消费不只是买东西,也是对生活态度的投票!


👥 我是谁:



  • 🎙️ 本期主播:旭风

  • 🪒 剪辑 + 后期:旭风

  • 🎼 BGM:71 Charger - Loreen|Manchild - Sabrina Carpenter


🥷🏻 入驻平台:


Apple Podcast豆瓣小红书网易云音乐荔枝FM|喜马拉雅|Bilibili|抖音|Spotify|QQ音乐


👏🏻 欢迎关注 🍠 @早中晚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