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77分钟
播放:
1.31万
发布:
3天前
简介...
这一期《大望局》我们邀请了历史作家张向荣、知名记者刘怡,
翻开《祥瑞》与《三国前夜》,一起走进“被忽视的东汉”。
从王莽篡位的独特轨迹,到刘秀奠定东汉百年制度的努力;
从儒学如何一步步走向帝国核心,到白虎观会议确立“三纲五常”;
再到东汉后期外戚、宦官、士大夫之间的权力角力。
我们试着讨论一个经典命题:“完美的制度,为何运行失效”?
张向荣老师以“波莱罗”般的叙事节奏,呈现东汉由盛而衰的过程;
刘怡老师则从思想与国际政治的角度,补充历史背后的普遍规律。
为什么王莽始终像“穿越者”,为何刘秀被称“最完美皇帝”?
政治制度如何在废墟中重生?
且看东汉这一段被低估却至关重要的历史旅程。
👬本期嘉宾
张向荣,历史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
刘怡,国际新闻记者、得到听书品牌解读人
裴鹏程:得到大望局主理人
🎧时间轴
00:02:40 儒学作为「历史推手」:王莽篡位成功的深层思想根源
00:07:31 「穿越者」王莽:被现代人称为古代社会主义者的改革先锋
00:11:35 王莽的多重标签:从胡适的「社会主义者」到历史评价的争议
00:16:21 王莽的权力之路:从政治新手意外登顶的戏剧性转折
00:22:07 儒学实践大冒险:王莽首次尝试将儒家理论真正运用于治国
00:30:46 王莽改制的必然性:儒家思想发展引发的历史「连锁反应」
00:38:29 刘秀「完美帝王」争议:制度安排下的君主形象建构之谜
00:47:40 刘秀的制度创新:三代人严防「第二个王莽」的权力制衡术
00:51:41 皇权强化进行时:刘秀削弱三公权力,开启东汉集权新时代
00:56:31 东汉政治「三角戏」:皇帝、士大夫与宦官矛盾的总爆发
❤️本期海报
- 制作团队 -
节目制作 雪彤
设计 马草地
- 互动方式
🍠小红书:大望局
商务联系:WX: weixuetong | Email:[email protected]
翻开《祥瑞》与《三国前夜》,一起走进“被忽视的东汉”。
从王莽篡位的独特轨迹,到刘秀奠定东汉百年制度的努力;
从儒学如何一步步走向帝国核心,到白虎观会议确立“三纲五常”;
再到东汉后期外戚、宦官、士大夫之间的权力角力。
我们试着讨论一个经典命题:“完美的制度,为何运行失效”?
张向荣老师以“波莱罗”般的叙事节奏,呈现东汉由盛而衰的过程;
刘怡老师则从思想与国际政治的角度,补充历史背后的普遍规律。
为什么王莽始终像“穿越者”,为何刘秀被称“最完美皇帝”?
政治制度如何在废墟中重生?
且看东汉这一段被低估却至关重要的历史旅程。
👬本期嘉宾
张向荣,历史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
刘怡,国际新闻记者、得到听书品牌解读人
裴鹏程:得到大望局主理人
🎧时间轴
00:02:40 儒学作为「历史推手」:王莽篡位成功的深层思想根源
00:07:31 「穿越者」王莽:被现代人称为古代社会主义者的改革先锋
00:11:35 王莽的多重标签:从胡适的「社会主义者」到历史评价的争议
00:16:21 王莽的权力之路:从政治新手意外登顶的戏剧性转折
00:22:07 儒学实践大冒险:王莽首次尝试将儒家理论真正运用于治国
00:30:46 王莽改制的必然性:儒家思想发展引发的历史「连锁反应」
00:38:29 刘秀「完美帝王」争议:制度安排下的君主形象建构之谜
00:47:40 刘秀的制度创新:三代人严防「第二个王莽」的权力制衡术
00:51:41 皇权强化进行时:刘秀削弱三公权力,开启东汉集权新时代
00:56:31 东汉政治「三角戏」:皇帝、士大夫与宦官矛盾的总爆发
❤️本期海报
- 制作团队 -
节目制作 雪彤
设计 马草地
- 互动方式
🍠小红书:大望局
商务联系:WX: weixuetong | Email:[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nancy_xQ8X
1个月前
北京
12
这期非常精彩👍
纸上卧游
1个月前
江苏
11
1. 儒学在中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帝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缓慢渗透、逐渐被改造的过程。
2. 王莽不是一颗孤星,而是一条长长彗尾的汇聚点。
3. 王莽的魅力,在于他实践的是人类至今仍无法解决的永恒问题:什么是公平与善政?
4. 历史人物的形象,往往随着时代思潮的变化而不断被重塑。
5. 如果王莽的故事停在篡位之前,他几乎是哲人王的典型。
6. 寻找善政的冲动没有消失,它只是被东汉制度消化为秩序的一部分。
7. 刘秀不是完美的皇帝,他是一个制度的集合体。
8. 刘秀留下的故事多而亲民,他像一个懂得走到“选民”中去的帝王。
9. 儒学的发展不是转折点,而是一场漫长的“氧化过程”。
10. 历史不是一连串的转折点,而是一首《波莱罗舞曲》,旋律缓慢扩张,最终走向崩塌。
11. 政治制度是人造物,而不是神造物。
12. 越是追求完美无瑕的政治制度,越容易走向失衡与断裂。
13. 儒学从未消失,即便在废土化的时代,它依旧在喷涌力量。
14. 文学不是虚构,它是一种形式——“影子的影子”。
15. 好的历史作品,必须提出真问题,并且有能力回应它。
16. 老问题,往往才是真问题。
纸上卧游
1个月前
江苏
3
东汉的谶纬之学向魏晋南北朝玄学的转变,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哲学范式转型。这一过程并非突然发生,而是基于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深刻变化,逐步演进而成。以下是这一转变的主要脉络和动因:
一、谶纬之学的兴衰
1. 东汉谶纬的鼎盛
谶纬是汉代结合神秘预言(谶)和儒家经义阐释(纬)的学说,与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思想紧密相关。东汉光武帝刘秀利用图谶(如《赤伏符》)证明自身合法性,确立政权后大力推崇谶纬,使其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谶纬与经学结合,用于解释政治天命、灾异祥瑞,甚至影响国家礼仪和决策。
2. 谶纬的衰落
· 理性批判:东汉末年,王充等思想家已在《论衡》中批判谶纬的虚妄,强调“疾虚妄”“重实证”。
· 政治失效:汉末乱世中,谶纬预言(如“代汉者当涂高”)被多方势力滥用(如袁术、曹魏),其神圣性逐渐瓦解。
· 学术僵化:谶纬与经学捆绑过紧,流于繁琐附会,失去思想活力。
二、魏晋之际的思想转型动因
1. 政治动荡与权威解体
汉末黄巾起义、三国纷争、曹魏代汉等事件,使儒家名教(伦理纲常)和天人感应理论失去说服力。士人开始质疑传统价值,转向探索更本质的宇宙与人生问题。
2. 士人心态的转变
知识分子(如建安七子、正始名士)在乱世中深感命运无常,从关心政治天命转向个体存在与精神自由,催生了对生命意义、自然本性的哲学追问。
3. 道家思想的复兴
老庄学说(尤其是《老子》《庄子》)重新受到关注,因其对“道”“无”“自然”的探讨,为士人提供了超越谶纬神秘主义的思辨工具。何晏、王弼等以道家思想注解儒家经典(如《论语集解》《周易注》),开创“玄学”之风。
三、玄学的形成与特征
1. 核心议题的转换
谶纬关注具体预言和政治天命,而玄学探讨“本末有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等抽象哲学问题,试图为世界建立形而上的依据。
2. 方法论革新
· 清谈与思辨:士族阶层通过清谈交流思想,注重逻辑论证和语言机锋(如“辩名析理”),取代了谶纬的象数推演。
· 以无为本:王弼提出“贵无论”,认为“无”是万物本源,超越具象的“有”,这与谶纬的具象祥瑞预言形成鲜明对比。
· 名教与自然的调和:郭象等强调名教即自然,为儒家伦理寻找道家本体论支持,避免谶纬式的神学强制。
3. 经学玄学化
儒家经典(尤其是《周易》)被重新诠释,剥离谶纬色彩,转向义理分析。例如,王弼注《易》扫除象数,强调“得意忘象”。
四、社会与制度因素的推动
1. 士族阶层的崛起
魏晋时期门阀士族掌握文化主导权,他们需要一种能彰显 intellectual 优越性、区别于汉代官方意识形态的学术形式。玄学的清谈和思辨成为士族身份的标志。
2. 佛教与玄学的交融
南北朝时佛教般若学(空宗)借助玄学概念(如“无”)传播,二者相互刺激。僧侣参与清谈(如支遁注《逍遥游》),进一步丰富玄学议题。
3. 政治高压下的避世倾向
魏晋政权更迭频繁(如司马氏篡魏),士人为避祸而远离政治评论,转而探讨抽象玄理,形成“口不臧否人物”的风气。
五、总结:转变的实质
谶纬到玄学的转型,本质是从神学政治论到哲学本体论的飞跃:
· 谶纬:外向的、依附政治的、具象的神学预言;
· 玄学:内向的、超越政治的、抽象的哲学思辨。
这一转变反映了汉代大一统崩溃后,知识分子对世界重新解释的努力:他们不再相信天人感应的简单对应,而是通过理性思辨和个体觉醒,寻找更深刻的宇宙与人生原理。玄学为后续佛教中国化和宋明理学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关键人物与文献:
· 过渡人物:王充(批判谶纬)、郑玄(融合谶纬与经学,但后期被玄学超越)。
· 玄学开创者:何晏、王弼(正始玄学)、嵇康、阮籍(竹林七贤)。
· 重要文本:《周易注》(王弼)、《老子注》(王弼)、《庄子注》(郭象)。
JonShowing
1个月前
北京
3
1:04:07 历史通俗写作美国那些汉学家把握得特别好,简直绝了,像史景迁孔飞力等等的作品,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牵连出极深的社会切面
以笏
1个月前
北京
2
33:48 上天台这个戏应该是明人编出来讽刺朱元璋的
以无厚入有间
1个月前
上海
2
粗糙的制度能长治久安 这不就是我大英的习惯法和乡绅自治
花逝于火焰彼方
1个月前
江苏
2
东汉有个死结就是皇帝的寿命问题,刘秀活了六十多,明帝活了四十五,接下来的皇帝很难活过35甚至30了,导致继任者在一个很年幼的年纪继承皇位,那么就必然出现外戚和逐渐长大的皇帝(通过宦官)对权力的角逐,不知道为啥这些皇帝这么短命,是宫廷阴谋,还是当时流行磕丹药,还是有一代皇后基因存在缺陷,期待未来考古突破。
艾达吃饱了
1个月前
北京
1
王莽真的挺传奇的,还不是王政君的亲侄子,我记得是一个远方侄子
杨鸣凤
5天前
上海
0
汉武帝刘彻
轶之狐
1个月前
上海
0
38:17 这个例子说的好
悦读阅美
1个月前
湖北
0
请问片头的配乐是什么?谢谢!
ly小跳
1个月前
四川
0
很好的一期 谢谢各位老师
苏礼礼
1个月前
北京
0
听起来
安迪_耶提斯
1个月前
甘肃
0
01:55 三国前夜的作者,读过,喜欢。祥瑞也读过,更好读。
退休工程师
1个月前
山西
0
非常好
阿卓的任意门
1个月前
西藏
0
00:27 来了来了 我的有文化的播客
别样的云朗
1个月前
宁夏
0
1:14:20 加油加油加油,抓紧写!
胃补鲜汁
1个月前
吉林
0
儒读三声 真的让我生理不适
LeeKaMing
1个月前
广东
0
37:55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中间地带讲礼貌
1个月前
美国
0
为什么说王莽是一个穿越过来的人?胡适说早期社会主义者还勉强能理解,他做的事情结合儒学的理想化完全符合标准呀,他的真的以身践行周礼。
Yu-ZiHan
3周前
天津
0
这期非常好,嘉宾娓娓道来,不假大空,不跑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