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5分钟
播放:
90
发布:
3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晚上好,欢迎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今天是2025年8月8日。回望半个世纪前的同一天,1974年8月8日晚上9点,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一场牵动全球目光的电视讲话正在进行。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这位曾以巨大优势赢得连任、主导了中美破冰与越南停战的强势领导人,面对镜头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他将于次日中午辞去美国总统职务。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总统主动辞职。这一决定,源于一场持续发酵两年之久、最终动摇国本的政治风暴——水门事件。今天,我们将深入剖析1974年8月8日这个历史性夜晚的前因后果,还原尼克松辞职的完整脉络,审视水门事件如何成为美国宪政史上一次深刻的试炼。


要理解水门事件的爆炸性威力,需先了解其发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漩涡之中。对外,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对内,社会撕裂加剧,民权运动、反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尼克松于1968年当选总统,承诺带来“法律与秩序”并结束越战。他确实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1972年历史性访问中国,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同年与苏联达成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1973年1月成功签署《巴黎和平协定》,使美国得以从越南脱身。这些外交胜利让他在1972年11月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乔治·麦戈文,成功连任。然而,就在这看似辉煌的连任背后,一场足以颠覆其政治生涯的危机已悄然埋下种子。



水门事件的导火索,源于1972年6月17日凌晨发生在华盛顿特区水门大厦的一次拙劣闯入。水门大厦是当时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的所在地。当晚,五名携带窃听装置和摄像设备的男子潜入大厦内安装窃听器时被保安发现并报警抓获。这看似是一起普通的入室盗窃未遂案,但随后的调查却如剥洋葱般,一层层揭开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内幕:这五名被捕者中,有四人曾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或联邦调查局的前特工或雇员,其中一人詹姆斯·麦科德的身份更是关键——他是尼克松竞选连任委员会的安全协调员。他们受雇于谁?潜入的目的是什么?背后是否有更高层的指使?这些问题瞬间将一起刑事案件升级为严重的政治丑闻。


事件发生后,白宫迅速试图切割。尼克松的新闻秘书齐格勒称之为“三流盗窃案”,试图淡化其影响。尼克松本人也公开表示白宫与此事无关。然而,调查并未停止。两名年轻的《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在一位化名“深喉”的神秘线人指引下,开始了艰苦的追踪报道。他们逐步挖掘出关键线索:被捕者与尼克松竞选团队存在资金往来;一笔秘密资金被用于支持针对民主党的间谍和破坏活动;白宫内部存在一个旨在掩盖真相的庞大计划。这些报道引发了全国关注,也促使国会介入。


1973年初,参议院成立了由北卡罗来纳州民主党参议员萨姆·欧文担任主席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即著名的“水门事件委员会”。该委员会举行了公开电视听证会,吸引了数千万美国民众观看。听证会上,前白宫法律顾问约翰·迪安作为关键证人,首次公开指控尼克松本人知晓并参与了掩盖行动。他详细描述了白宫如何试图用“封口费”让被捕者保持沉默,如何编造故事误导调查,以及如何利用政府机构打压政治对手。迪安的证词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将矛头直指总统本人。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调查的独立性,司法部任命了一位特别检察官——哈佛大学法学教授阿奇博尔德·考克斯,专门负责调查水门事件及相关指控。考克斯的团队展开了深入调查,要求白宫交出相关文件和录音带。这里引出了水门事件中最具戏剧性的证据——白宫录音系统。尼克松自1971年2月起,在椭圆形办公室和行政办公楼的关键区域秘密安装了录音系统,自动记录了他与下属、访客的所有对话。这些录音带被认为包含了事件真相的关键证据。


尼克松以总统行政特权和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交出录音带,引发了与特别检察官和国会的激烈对抗。1973年10月20日,这场对抗达到了白热化。尼克松下令司法部长埃利奥特·理查森解雇特别检察官考克斯。理查森拒绝执行并辞职抗议。副司法部长威廉·拉克尔肖斯同样拒绝并辞职。最终,由司法部第三号人物罗伯特·博克执行了命令,解雇了考克斯。这一连串事件发生在星期六晚上,被称为“星期六之夜大屠杀”。此举引发了全国性的愤怒浪潮,公众舆论强烈谴责总统滥用权力、破坏司法独立。要求弹劾尼克松的呼声空前高涨。


面对巨大的压力,尼克松被迫任命了新的特别检察官利昂·贾瓦斯基,并交出了部分录音带。但其中一盘关键录音带(1972年6月23日,即闯入事件发生六天后尼克松与幕僚长霍尔德曼的谈话)被发现有一段长达18分半钟的空白,由尼克松的私人秘书罗斯·玛丽·伍兹操作失误导致,这引发了更多关于毁灭证据的怀疑。贾瓦斯基和国会调查委员会继续要求交出所有相关录音带。


1974年3月1日,联邦大陪审团对七名尼克松的前高级助手和顾问提出起诉,指控他们参与掩盖水门事件的阴谋。尼克松本人被列为“未被起诉的同谋者”。随后,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正式启动了对尼克松的弹劾调查程序。弹劾是美国宪法赋予国会的权力,用于罢免犯有“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和轻罪”的总统。该委员会举行了严肃的公开听证会,审议针对总统的弹劾条款。



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1974年7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以8比0一致裁决(尼克松任命的三位大法官也投了赞成票),命令尼克松必须向特别检察官贾瓦斯基交出64盘特定录音带。最高法院明确裁定,总统的行政特权不能凌驾于刑事司法程序的需要之上。这一裁决具有里程碑意义,确立了“总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宪政原则。


尼克松最终服从了裁决,交出了录音带。其中1972年6月23日那盘完整录音带的内容被公之于众。录音清晰地显示,尼克松在事件发生后仅六天,就与幕僚长霍尔德曼讨论如何利用中央情报局去阻挠联邦调查局的调查,指示他们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让联邦调查局停止追查水门案的资金来源。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冒烟枪”录音带。它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尼克松本人直接参与了掩盖水门事件真相的行动,并试图滥用职权妨碍司法公正。


“冒烟枪”录音带的公布彻底击碎了尼克松的防线。公众舆论瞬间逆转,国会中支持他的共和党议员纷纷倒戈。1974年7月27日至30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先后通过了三项弹劾条款:第一项指控其妨碍司法公正;第二项指控其滥用职权;第三项指控其蔑视国会传票。弹劾案提交众议院全体表决并获得通过已成定局。在参议院,要求定罪并罢免总统的票数也远超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尼克松面临的政治孤立已无法挽回。


在众议院全体表决弹劾条款前夕,1974年8月7日,尼克松的核心支持者——共和党国会领袖们,包括参议院共和党领袖休·斯科特、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罗兹以及资深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前往白宫面见尼克松。他们坦率地告知总统,他在国会中的支持已完全崩溃,弹劾不可避免且在参议院定罪罢免的可能性极高。他们建议总统为了国家利益考虑辞职。这次会面让尼克松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无路可退。


1974年8月8日晚上9点,尼克松坐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摄像机前,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他神情疲惫但语气平静。在约16分钟的讲话中,他回顾了自己执政五年半的成就,特别是外交政策方面。但他承认,在水门事件上,“我判断失误……我错了”。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出于国家利益,但承认“我失去了国会中政治支持的基础”。因此,他宣布:“明天中午,副总统福特将在这个地方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因此,我将在那个时间之前辞去总统职务。”他没有承认自己有罪,也没有直接提及弹劾或“冒烟枪”录音带的具体内容,但他接受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的现实。


1974年8月9日上午,尼克松与白宫工作人员进行了简短而感伤的告别。中午时分,在副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家人和少数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尼克松签署了辞职信,正式辞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职务。几分钟后,杰拉尔德·福特在白宫东厅宣誓就任美国第38任总统。福特在就职演说中表示:“我们国家的漫长噩梦结束了。”尼克松随后携家人登上直升机离开白宫,结束了他的总统生涯。


尼克松的辞职并非水门事件的终点。1974年9月8日,继任总统福特宣布给予尼克松“完全的、无条件的和绝对的赦免”,赦免其“在尼克松总统任期内对美国犯下的或可能犯下的或参与的所有罪行”。这一极具争议的决定,福特声称是为了国家愈合,避免漫长的诉讼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但也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被认为是导致福特在1976年大选中败给吉米·卡特的原因之一。水门事件的直接涉案人员,包括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白宫幕僚长霍尔德曼、国内事务顾问埃利希曼等,均被起诉、定罪并入狱服刑。


水门事件及其导致的尼克松辞职,对美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首先确立了“无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宪政基石。国会通过调查权和弹劾权有效制衡了总统权力;最高法院的裁决捍卫了司法独立;新闻媒体(尤其是《华盛顿邮报》)的持续调查报道彰显了第四权力的监督作用。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其次,事件严重损害了公众对政府和政治人物的信任,引发了普遍的政治犬儒主义。为重建信任,国会随后通过了一系列改革法案,如《联邦竞选法》规范政治捐款、加强联邦选举委员会权力;《信息自由法》修正案增强政府透明度;《政府道德法》规范官员行为等。再者,水门事件暴露了总统权力膨胀的危险。国会通过《战争权力法》限制总统发动战争的权力;加强了对情报机构的监督;对总统行政特权的行使也设定了更严格的界限。此外,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调查报道确立了调查性新闻的地位,媒体作为“看门狗”的角色得到空前强化。最后,它标志着美国政治从战后相对共识的时代进入了一个更强调监督、质疑和党派对立加剧的新时期。



回望1974年8月8日那个决定性的夜晚,尼克松的辞职演说并非简单的个人失败宣告,而是一个国家在宪政危机时刻艰难自救的转折点。水门事件从一桩看似普通的窃案,演变为一场撼动美国政治根基的风暴,其核心在于对权力本质的深刻拷问——当掌握最高权力者试图利用权力掩盖错误、破坏规则、凌驾法律时,这个国家的制度能否自我纠错?尼克松的辞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尽管过程充满痛苦和代价。它证明了美国的宪政设计具有韧性,三权分立、新闻自由和法治原则最终能够迫使最有权势者承担责任。水门事件留下的遗产,是永恒的警醒: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法治必须高于个人,真相终将穿透迷雾。这场危机及其解决方式,已成为美国民主制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课,其回响至今仍在提醒着世人关于权力、责任与法治的永恒命题。


感谢收听今天的《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权力如镜,映照人心;制度为锚,守护航程。我们下次节目再会。晚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