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真的为陷害王皇后而掐死亲生女儿吗; 朝廷上围绕武则天立后发生了哪些争斗;王皇后萧淑妃之死,李治完全无辜吗?有没有朝政权力斗争因素?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李世民的小妾武媚娘,在唐高宗李治当上皇帝之后,神奇地从尼姑庵回到了皇宫,当上了昭仪。这一切能够很顺利地发生,实际上,有一个女人出了很大的力气,此人就是李治当时的大老婆,王皇后。
这个女人因为看不惯老公当时对另一个女人萧淑妃的宠爱,一力促成了武媚娘重新入宫。我们说这种心理其实很普遍,简单地说,就是我过不好,你萧淑妃也别得意,我找个小尼姑对付你这个小狐狸精,你抢了我老公,最后我让你也得不到。
让王皇后万万想不到的是,萧淑妃只是抢她的男人,但武媚娘不仅抢走了她男人,最后还要了她的命。
一
事情是这样的,武媚娘回到宫里,马上采取了三条策略,首先把王皇后当做自己的祖奶奶一样孝敬起来,除了溜须拍马一样也不能少,还恨不得天天跪下给王皇后洗脚。其次,武媚娘对皇宫里面除了萧淑妃,其他所有人等,无论高低贵贱,一律笑脸相迎,和蔼可亲,大把撒钱,很快,整个皇宫里布满了她的眼线。最后一招自然是想方设法地讨李治这个男人的欢心,床上床下,宫里宫外,全方位地为李治着想。
88-1 刘晓庆饰演的武则天
这三板斧抡下来,见效极快,没过多久,萧淑妃就败下阵来,武昭仪是混得风生水起,不仅李治对她三千宠爱在一身,皇宫里除了萧淑妃,就没有一个说她坏话的。
萧淑妃被冷落之后,新上任的武昭仪就开始了她的下一步计划,打倒王皇后。接下来,就发生了下面这件事。公元654年,她又给李治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孩子刚刚满月的时候,王皇后来看孩子,抱在怀里逗弄了一会儿,然后就离开了。这个王皇后前脚刚走,皇帝李治就来了,武则天欢天喜地地带着李治准备看俩人的大闺女,可是掀开被子一看,小公主已经死了。武则天马上就哭哭啼啼,痛不欲生。李治一问,周围的宫女都说,刚才只有王皇后来过,还抱过小公主,李治立刻大怒说道,“后杀吾女”,王皇后这个贱人,居然敢杀我孩子。
这件事完整地记录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而且还明确无误地指出,是武则天在王皇后离开之时,偷偷摸摸地进去,把自己的亲闺女掐死在襁褓里,嫁祸王皇后的,原文是“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
所以,后世的所有文学作品,都以这个为蓝本,塑造武则天心狠手辣,为了权力不惜干死自己亲生女儿的形象。
不过这事相当地可疑,可疑的地方有三点,第一,《旧唐书》上没有这件事的记录,和《旧唐书》同时成书的《唐会要》也是一本唐史,那上面对这件事就一句话,“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意思是孩子是意外死亡,但武则天向李治汇报的时候,说是王皇后杀的,李治就信了;第二点,以武则天的精明,她不可能用杀死自己女儿这种事来嫁祸给王皇后,因为嫁祸不了。凡是认为可以嫁祸的,可以说是既没经历过皇宫生活,也不愿意多想想,一名皇后,到昭仪的住所,你知道前呼后拥地要有多少人跟着,而且昭仪那也必须在一旁伺候着,众目睽睽之下,皇后一走,你就偷偷闷死孩子,大喊皇后把我孩子杀了,请问谁会相信?第三个可疑的地方是,若干年后,唐朝大才子,写出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骆宾王有一篇千古雄文,叫《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简称讨武檄文,对着武则天是一顿狂骂,把各种有的没的罪名都写上了,却唯独没有写杀死亲生女儿这一条,这足以说明,那个时候,无论是上层官员,还是民间百姓,都没有武则天杀女这个说法。
所以,很可能,成书于宋朝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瞎编的,欧阳修和司马光这两位儒家老爷子对于女人当政,一向是强烈反对的,抹黑武则天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政治正确。
那么,如果不是武则天自己杀的,然后嫁祸给王皇后,那是不是真的就是王皇后杀的?我的回答也不是,如果是个男孩,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可能,因为涉及到太子之争,但杀一个公主,对王皇后没有任何好处,为啥要做?你说纯粹为了泄愤,从后来的表现来看,王皇后又不是那样的人,说是萧淑妃干的,还有可能,但她又不在现场。
综合一下,我的结论和《唐会要》一样,公主是自然死亡,只不过武则天利用了这件事恶心了一下王皇后而已,连打击都算不上,因为李治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这事儿百分之九十九和王皇后无关。
二
无论如何,小公举暴毙这事儿,就算是揭开了后宫争斗的大戏,从这之后,武则天和被她迷得神魂颠倒的李治就挖空心思,一心一意准备废掉王皇后。这就出现了前面我们说的一幕,这两口子亲自去拜访舅舅长孙无忌,想求着舅舅帮忙,让武昭仪上位。
不过俺们中国人讲究一个礼尚往来,求人办事一般就要送礼,皇帝陛下和武昭仪给长孙无忌这个大臣送去了整整十车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而且在宴席上,李治一边痛苦地对着舅舅说皇后生不出儿子,一边把长孙无忌的三个庶出的儿子提拔为朝散大夫,光拿钱不管事的闲职,但长孙无忌就是假装听不懂自己大外甥话里的意思,一边笑纳了皇帝和昭仪的贿赂,一边说着吃好喝好这类的废话,弄得李治和武则天最后非常郁闷地告辞而去。
其实,换皇后这事儿在当时相当地敏感,不仅是长孙无忌不同意,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柳奭和中书侍郎来济,门下省的长官侍中韩瑗,尚书省的实际一把手尚书右仆射,辅政大臣褚遂良都不同意。我们说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现在在重立皇后这件事上,三省长官全都和皇帝对着干。
长孙无忌这个老滑头只是和皇帝打太极拳,装聋作哑地不理睬皇帝的任何暗示,但褚遂良就不一样了,他公开和皇帝叫板。在一次小规模的御前会议上,此人慷慨陈词,先说王皇后是李治你小子的爹李世民给你亲自选的,现在并无过错,为啥要废?而且王皇后曾经披麻戴孝,为李世民守孝三年,按照《大唐律法》,符合三不去原则,你作为皇帝,咋能带头违反法律?
褚遂良嘴里的这个《大唐律法》,指的就是《唐律疏议》,简称《律疏》,也就是大唐朝的法律,是中国古代史上一套非常完备的刑事法典。最关键的是,这套法律就是李治这小子上台之后搞出来的,具体地说,三年之前的公元651年,在他的主持之下,长孙无忌、李勣和褚遂良合力修订了这么一套法律。
在这套法律里,明确规定了什么情况下可以休妻,什么情况下不能休妻,这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七出三不去”,规定男人在七种情况下可以休妻,分别是不孝顺公婆,生不出儿子,偷东西,婚外情,丈夫纳妾你嫉妒,到处传闲话,还有身体有大病。同时也为了保障妇女权益,还规定了三种情况下,男人不能休妻,分别是“有所娶无所归”,指妻子没有娘家可以回;“与更三年丧”,指的是妻子曾经给公公或者婆婆服丧三年的;最后一种就是“糟糠之妻不可弃”,指的是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了,这种情况下,男人不能休妻,按照这法律,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富豪都应该被扔进监狱。
当时褚遂良引用《唐律》,质问李治,王皇后没有“七出”的任何一种情况,生不出儿子是你不去和人家睡觉,不播种,哪有收获?但这个媳妇儿却有“三不去”里面的“与更三年丧”,您凭啥要休妻?本来吧,这已经让李治无言以对了。可是千不该,万不该,褚遂良这个炮筒子又说了下面的话,他说就算你要重新立皇后,也要找一个贤淑的,德行好的,武媚娘是什么玩意儿?那当初可是和你爹上过床的女人,现在你小子偷偷地享受性福生活也就是了,为啥偏偏要大张旗鼓地立为皇后,天下人会怎么看?原话是“昭仪昔事先帝,身接帷第,今立之,奈天下耳目何”。
这话别说是大臣对皇帝,就算是普通朋友,那也要仔细思量一番,才能说出口,史书上说李治听了之后,“羞默”,也就是羞愧得更加无言以对,只能沉默。同时《新唐书》记载,武则天在帘子后面听见了褚遂良说的话,气得简直要疯了,大喊了一句:“何不扑杀此僚?”相当于东北人说的,这瘪犊子就是找死,赶紧用砖头拍死他。
88-2 陈宝国饰演的李治
到此地步,褚遂良也豁出去了,把帽子一摘,跪在地上哐哐磕头,把脑门子磕得鲜血横流,嘴里还说着,“丐归田里”,我不干了,您让我回家种田吧。李治气得脸色发青,让侍卫把这个疯老头子拉走了事。长孙无忌这时候已经顾不上反对改立皇后了,赶紧也跪下,给褚遂良求情,李治是一言不发,拂袖而去。
三
那么,是不是满朝文武都不同意呢?自然不是,在任何时代,都不缺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李义府和许敬宗两位。
李义府本来是中书舍人,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得罪了长孙无忌,即将被贬到地方去做小县城里的公安局长。就在这个时候,经过别人提醒,他忽然醒悟,皇上和昭仪娘娘现在需要我啊,毅然决然地连夜上书,奏请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就这一下子,这哥们就不需要出京了,第二天早上,李治就下旨,让李义府官复原职。
另一位身为礼部尚书的许敬宗最大的贡献就是一句话,他曾经多次鼓吹武则天应该当皇后,说一个农夫多赚了点儿钱,还想换老婆呢,皇帝为啥就不能呢?这句话被武则天听到之后,转告了李治,言下之意就是,亲爱的,您要是不把我扶到皇后的位置上,连一个老农都不如啊。这对于血气方刚的李治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羞辱。
不过最后让李治坚定决心的,还是另一名大臣李勣的态度。这个李勣就是瓦岗寨的徐茂公,以能征惯战擅长,为唐朝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东突厥就是在他的手里覆灭的。想当年李世民重病的时候,对儿子李治说,李勣这个人出将入相,绝对是人才里的人才,可是他未必服你的指挥。我现在呢,把他贬到穷山僻壤去,如果他接到命令,马上就动身,那么我死了之后,你就可以把他召回来,委以重任,他一定会对你忠心。如果他犹豫不走,那必须马上杀掉。
结果是李勣接到自己贬官的诏书之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动身,去千里之外的叠州,就在他还没赶到叠州的时候,李世民驾崩,李治马上恭恭敬敬地请回了李勣,拜为尚书左仆射,也是宰相之一。
……
我在讲《美国史话》的时候,就反复说过,我们都知道美国牛掰,但我们最应该探究的,恐怕还是搞清楚美国究竟牛掰在什么地方。同样的,我们今天说武则天牛掰,你也要明白此人牛掰在什么地方,一句话,这个女人有着无比敏锐的政治嗅觉,朝廷的局势,政治走向和李治的那点小心思,她分分钟就能明白,换句话说,她是一个顶级政治家。如果仅仅像一些影视剧说的那样,这个女人就靠着阴谋诡计,小聪明甚至撒娇卖萌,就能在一个男权社会,当上皇帝,那未免有点儿太天真了。
言归正传,到了这个地步,李治也只能蒙上眼睛,任由武则天去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处死,至于说手段残忍不残忍,那就是武皇后自己的事情了。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反而是那两人临死之前的表现,王皇后在受刑之前,平静地说:“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直白的意思就是祝愿唐高宗李治长命百岁,现在武昭仪既然得宠,我死也是应该的。但深层意思是,作为失败者,我不怨恨任何人,但你武媚娘在我心中,只是一个昭仪而已,在我这里,你永远没有那个资格做皇后,很大气,也很骄傲,虽然也没什么用。
反观一同受死的萧淑妃就不一样了,她临死时发下毒誓,“愿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希望你武媚娘变成老鼠,我变成猫,生生世世咬死你。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从此之后,武则天就不养猫了,可是在同一本《资治通鉴》,却记载了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在一个笼子里养了一只猫和一只鹦鹉,训练它们和平共处,等训练得差不多了,她得意洋洋地拿给大臣们看,说,你们看看老娘厉害不,猫和鸟都可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话音未落,笼子里的猫一个箭步,把鹦鹉给咬死了,弄得我们的武大皇帝和准备拍马屁的大臣们非常尴尬。
我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一是想说明人家唐朝的皇宫也一直在养猫,对于萧淑妃的诅咒,武则天根本就不在乎,另外也想告诉大家,像《资治通鉴》这样牛掰的书都可能出这种低级错误,我万一弄错点儿啥,你们一定要多多担待。
无论如何吧,公元655年,曾经的武媚娘和光头小尼姑二进宫之后,变成了大唐帝国母仪天下的武皇后,那么,她是如何把自己变成皇帝,活成了一个传奇的,我们下集再说。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