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分钟
播放:
116
发布:
7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暌违七年,《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在上月初低调开播,然而这个曾经让无数观众深夜垂涎、全民热议的国民美食纪录片 IP,此次回归却反响平平。播出一个月,豆瓣评论仅有寥寥 5000 多条,与往昔的热度形成鲜明对比,甚至很难掀起美食话题的波澜。



回顾《舌尖》系列的历程,第三季曾因内容跑偏,拍出类似中医养生宣传片和电视购物指南的效果,最终仅收获 3.8 分的惨淡评分。相较而言,《舌尖 4》有一定的水准回归。它摒弃了 “美食不如美器” 这类直白的广告植入,将焦点重新放回食物本身及其制作过程,风格也更接近备受好评的前两季,对食物背后的人物故事处理较为克制,没有陷入第三季那种夸张的表演和空洞的说教。


在拍摄手法和选材上,《舌尖 4》也有可圈可点之处。高速摄像机和航拍的运用,让食物的细节和厨师的精湛技艺得以清晰展现,比如淮扬菜厨师令人惊叹的刀工。在选材方面,最后一集 “华流” 大胆拓宽了中餐的定义,从海外唐人街的美食,到不同厨师对中餐的创新演绎,展现了中餐在不同地域和人群中的变化与发展。


但《舌尖 4》依旧存在明显的问题,整体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在第一集 “绝活” 中,展示了诸多复杂的烹饪技艺,像宁波老汉用铁钩捕蟹、烧饼师傅赤膊贴饼、台南渔家手工剔鱼刺等。这些手艺在预制菜盛行的当下确实令人称奇,可过多展示反而给人一种舍本逐末的猎奇感,与第一季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的理念相悖,也容易让观众质疑这些复杂工序的必要性。


此外,本季每集结尾都加入多段美食短视频和直播内容,这种尝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观众感觉割裂。与正片相比,片尾的短视频集锦更能勾起观众对美食的渴望和感动,这也凸显出美食纪录片在当下的尴尬处境:过于追求食物之外的意义,却忽略了食客最关注的色香味,而这恰恰是短视频和直播的优势所在。


遥想 2012 年《舌尖》第一季播出时,可谓轰动一时。云南诺邓火腿卖断货、陕北黄馍馍登上高级餐厅菜单,其影响力可见一斑。那时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技术革新带来的沉浸体验,微距镜头、高速摄影让观众能清晰看到食物的细微变化;另一方面,独特的叙事方式功不可没。每集通过主题词串联起各地的人间烟火,解说词与配乐相得益彰,精准把握了当时人们的乡愁情绪,让背井离乡的观众在片中找到情感寄托。


曾经,美食纪录片在电视时代大放异彩,从日本的《料理东西军》,到中国台湾的《美食大三通》、韩国的《街头美食斗士》,再到《寿司之神》《主厨的餐桌》等,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美食的魅力,或竞技对决,或街头猎奇,或深入探讨食物背后的意义。


但如今,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让传统美食纪录片面临巨大挑战。短视频以其不加修饰的镜头、快节奏的内容,催生出新的饮食观,“镜头先吃” 成为新的餐桌礼仪,网红美食层出不穷,探店视频实时记录。相比之下,美食纪录片的更新速度和叙事节奏显得滞后。尽管像《人生一串》《向着宵夜的方向》等尝试以更真实、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美食,但与随手可点的短视频相比,还是不够 “即时”。


在预制食物改变人们味觉、短视频重新定义影像的时代,美食纪录片若想突出重围,或许应回归 “纪录” 的本质。摒弃过度的包装和复杂的叙事,专注于真实记录食物的本味、制作过程,以及背后的人和故事,重拾观众对美食纪录片的期待。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