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点起床,五点起床是一个和大家共读成长的频道。通过每天清晨二十分钟的阅读分享,每天进步一点点 improving little by little everyday。今天开始在过年前和大家再分享下23年我和知行荟读书会阅读会阅读的每月书单的一些回顾,也看看再重读一遍,自己会有哪些新的感受,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家庭的觉醒这本书。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沙法丽·萨巴瑞
作者出生于印度,印度裔美国籍,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她将西方心理学和东方正念思想紧密融合,给来访者提供心理帮助。她是家庭动态和个人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她一共出版了三部比较出名的作品,除了《家庭的觉醒》还有《父母的觉醒》,还有《女性的觉醒》。
01:54
看到作者的背景呢,第一我联想到了的是那本很出门的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是 塔拉·韦斯特弗 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18年首次出版。 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山区的姑娘塔拉,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挣脱了原生家庭的伤痕与束缚,在对自己的过往进行反思时得到救赎与解放的故事。 该书从教育和原生家庭这两个角度来书写,立意新颖。
两位都是美国籍,但是你发现在美国籍,同样会有很多宗教信徒,反对科学的个别家庭,给女性带来了一些困境。
05:52
我昨天读到知行小酒馆的新一期播客:对话聂辉华, 就是讲到现在人的卷嘛,中国人是很卷的,相反因为印度人很多都有佛教信仰,所以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很喜欢木鱼,很喜欢佛,首先时代不一样,对人该有多少钱,该怎么样生活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像印度人他们更相信轮回,所以反而更容易淡然一些,所以这本书当中,你也会看到作者运用很多类似唱诵的方式,去讲家庭的关系。
07:00
同样是将一个觉醒的话题。虽然我们在我们的环境中,不用使用到觉醒这么大的词,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需要一个Highlight moment。就是去尝试改变自己的时刻,我觉得阅读和运动是两个最好的启动方式。它是真的会让你逐步摆脱一种消极,疲乏,焦虑的状态。
回到家庭的觉醒这本书,我想从我的切身来分享一下,昨天对财富说是当中我已经分享了,如何给孩子以关注,首先放下你希望他成为什么,而是关注陪伴本身。
每一位父母都有能力培养出具有高度适应力并在情感上与父母进行深度链接的孩子。
09:52
1、你焦虑么?
我们教养孩子所经历的诸多问题,根源都在恐惧,这正是“自我”的一个特点。我们的恐惧对孩子危害巨大,且他们大多数让人不满意的行为,最终都是由我们的恐惧引起的。
2、关注自我成长,保持童心
我们给予孩子的帮助,与我们给予自己的帮助是成正比的。所以不管是陪孩子读书,还是画画,我也是关注到我的收获在哪里,比如我关于宇宙的知识,不知道,读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学习到了很多,陪他画画,我自己会画小插画,我觉得首先治愈了我自己。
3、不要分心
摒弃“孩子总是恶意地激怒我们”这个错觉,是觉醒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个在昨天我也讲了,就是当你全神贯注在孩子上,需求就变得非常合理。我说的是非常合理。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
这里作者讲到了七大迷思,我把图片贴出来
13:45
觉醒式教育真正关注的,就是要做出这个重大转变:让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与他们的真实身份匹配,而不是把他们与我们的幻想匹配。
“你的孩子当平凡人也很好,是你自身的匮乏感需要孩子被贴上高人一等的标签——他们其实不需要,是你的‘自我’需要。”
教养子女是一种需要多年培养的技能。就如身体健康,需要我们每天关注饮食,持续自律进行锻炼。
爱,我的定义是,一种能够全面地看见、接受且尊重他人本来面貌的能力。

然后作者讲了七大从什么到什么
17:42
在我们探究自然和符合逻辑的结果之前,关注孩子的行为有何原因是很重要的。这些原因与我们有关,也只与我们有关。它们直接与我们是否有能力建立一以贯之的规矩和保持清晰的界限有关。
我们眼中孩子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其实可能只是一种面对我们时自我保护、自我防卫的反应。
这也是我所说的孩子行为的合理性所在。

21:00
最后有个30条启示,先分享一下,包括1、高唱欢迎的颂歌,2、尊重内心的本质,3、敞开心扉,4、创造交流,5、走进当下,6、不做评判,7、安心的表达感觉,8、接受不完美,9、受苦,10、学会宽恕,11、创造回忆,12、唤醒内心的指引,13、 注入化解负面能量的解毒剂,14、练习觉醒式的索求和接受,15、一分为二;16、停止唠叨,17、让孩子们领头,18、成为镜子,面对镜子,19、教孩子去领悟,20、停止抱怨,21、改正束缚手脚的信念,22、玩耍时保持童心,23、安排自我时间、共处时间、玩耍时间、工作时间,24、练习日常自我护理,25、对自己的选择负责,26、制定神圣的规矩,27、在冲突里找和平,28、安心活在当下,29、拥抱今天,30、做自己。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